龍膽[中草藥]

龍膽[中草藥]

龍膽,(拉丁學名:Gentiana scabra Bunge),為龍膽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黃白色,繩索狀,長20厘米以上。莖直立,粗壯,常帶紫褐色,粗糙。葉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2厘米,有3-5條脈,急尖或漸尖,無柄,邊緣及下面主脈粗糙。花簇生莖端或葉腋;苞片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花萼鍾狀,長2.5-3厘米,裂片條狀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花冠筒狀鐘形,藍紫色,長4-5厘米,裂片卵形,尖,褶三角形,稀二齒裂;雄蕊5,花絲基部有寬翅;花柱短,柱頭2裂。蒴果矩圓形,有柄;種子條形,邊緣有翅。 分布於朝鮮,蘇聯,日本,及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等地。生草甸、灌叢或林緣。根入藥,能去肝膽火。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平臥或直立,短縮或長達5厘米,具多數粗壯、略肉質的鬚根。  

龍膽-原植物(圖2) 龍膽-原植物(圖2)

花枝單生,直立,黃綠色或紫紅色,中空,近圓形,具條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葉膜質,淡紫紅色,鱗片形,長4-6毫米,先端分離,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中、上部葉近革質,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2-3厘米,有時寬僅約0.4厘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微外卷,粗糙,上面密生極細乳突,下面光滑,葉脈3-5條,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突起,粗糙。花多數,簇生枝頂和葉腋;無花梗;每朵花下具2個苞片,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長2-2.5厘米;花萼筒倒錐狀筒形或寬筒形,長10-12毫米,裂片常外反或開展,不整齊,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先端急尖,邊緣粗糙,中脈在背面突起,彎缺截形;花冠藍紫色,有時具多數黃綠色斑點,筒狀鐘形,長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圓形,長7-9毫米,先端有尾尖,全緣,褶偏斜,狹三角形,長3-4毫米,先端急尖或2淺裂;雄蕊著生冠筒中部,整齊,花絲鑽形,長9-12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3.5-4.5毫米;子房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2-1.4厘米,兩端漸狹或基部鈍,柄粗,長0.9-1.1厘米,花柱短連柱頭長3-4毫米,柱頭2裂,裂片矩圓形。  

蒴果內藏,寬橢圓形,長2-2.5厘米,兩端鈍,柄長至1.5厘米;種子褐色,有光澤,線形或紡錘形,長1.8-2.5毫米,表面具增粗的網紋,兩端具寬翅。花果期5-11月。  

生長習性

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濕度,適當的光照,25℃左右,一周即可發芽,低於20℃半月左右才能發芽,種子發芽率60一80%。種子不耐貯藏,壽命短,2.5年,適用年限一年。生育適溫20~28℃,夜間15℃,超過30℃生長不利。播後第二年開花結實。8月上旬初花,花期50天,晝開夜閉。喜充足光照,種子發芽期需花達光,出苗期需弱光,幼苗生長期需自然光照。水分要求適中,透宜的土壤溫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一80%。在整個生育期乾濕平衡,利於生長發育。  

分布範圍

產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貴州,陝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生於山坡草地、路邊、河灘、灌叢中、林緣及林下、草甸,海拔400-1700米。模式標本采自亞洲東部。在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龍膽草人工栽培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由於龍膽草種子非常小對播種技術要求較嚴格,為保證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多採用育苗移栽的生產方式。  

一般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壤較濕潤的地塊。土質以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且一定要保證水源,以利灌溉。  

移栽地塊可選擇崗平地、緩平地、也應土質肥沃,新墾荒地或老參地也可以。  

育苗地要精耕細作。可深翻20厘米,整平耙細,並施足腐熟的有機肥。作床以方便管理為宜,一般床寬1.2~1.5米,長依地塊而定,有條件最好在床面土鋪一層腐殖土。  

移栽地塊也應深翻20厘米,清除雜物,施足底肥,床寬也是1.2~1.5米。不論是育苗床還是移栽地塊,作床時要留有作業道,以利於除草、灌溉和覆蓋等項管理。  

育苗與移栽

龍膽草種子非常小(千粒重僅23毫克左右)。對育苗技術要求較高.藥農經多年探索,摸索出一套較好的育苗與移栽方法.其具體方法是:一般在4月下旬以後進行播種。首先將苗床澆透水,待水滲下後即可播種。因龍膽草種子小.播種時要特別注意防風.以免風把種子吹走。可採用拌沙等方法將種子均勻播下,然後用細沙土薄薄俊蓋,其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為防止苗床乾燥和溫度過高,播種後要對床面進行覆蓋。我縣現有三種租蓋方法:一是用白布稚蓋;二是用塑膠編織布覆蓋;三是用松葉覆蓋.實踐證明三種方法均可.其中用白布筱蓋成本較高.用松葉筱蓋效果較差,用塑膠編織布瞿蓋較為理想.應大力推廣套用。播種後只要注意保持水分,避免苗床乾燥,10天左右就可以出苗.  

移栽可在秋、春兩季進行。在深翻、施肥作床的基礎上,從床的一端開始栽。按15~18厘米行距進行開溝,溝深9一12厘米。再按15厘米株距把龍膽草苗斜放於溝壁上.頂芽稍低於地平面。然後培土.稍加踩實即可。栽完後床面最好覆蓋一層腐熟的細馬糞,既可保持土壤濕潤又可防寒。為提高移栽成活率和產量,可用“ABT”生根粉蘸根,其效果很好。具體方法:用5號生根粉,配製成濃度為25PPm的溶液蘸根5~10分鐘。  

田間管理

龍膽草苗期要注意澆水和除草,並適時追肥。4~5月追施氫肥,促進莖葉生長;7~8月增施磷鉀肥,促進根部生長。因龍膽草性喜涼爽,盛夏溫度高子36℃易被日光灼傷,故可在床間間作高稈作物,如玉米、高粱等。既可起遮蔭降溫作用,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病蟲防治

龍膽草主要病害為斑枯病,同時也有白絹病發生,均在7一8月份造成危害,對產量影響較大,故應及時進行防治,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入冬時清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毀;二是移栽前用.03環高錳酸鉀對苗床進行殺菌,以防秧苗帶菌;三是發病時可用70腸甲基托布津60倍液噴施,每隔7~15天噴1次,連續噴施5次左右,可減輕病害。套用“農抗12。”、“多菌靈”、百菌清”等進行防治也有較好的效果。發生白絹病時,要及時拔出病株,並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撤於病區,可防止蔓延。  

蚯蚓、螞蟻、縷姑等均能為害龍膽草,可用藥物殺滅。甲胺磷、樂果等均可套用,防治效果較好。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龍膽-中藥材 龍膽-中藥材

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治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用於濕熱黃疽、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主骨間寒熱,驚瘸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本經》  

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別錄》  

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藥性論》  

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瘡疥,明目,止煩。《日華子本草》  

古方治疸多用之。《本草圖徑》  

治酒毒便血,腸風下血。《履巉岩本草》  

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訣》云: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腳氣。《醫學啟源》  

治咽喉疼痛,洗瘡疥毒腫。《滇南本草》  

治卒心痛,蟲攻心痛,四肢疼痛。《醫學入門》  

療咽喉痛,風熱盜汗。《綱目》  

藥物成分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分:龍膽苦甙(gentiopicroside),當藥苦甙(swertiamarin),當藥甙(sweroside),苦龍膽酯甙(amarogentin),痕量苦當藥酯甙(amaroswerin);苦甙總含量可高達7.33%,而龍膽苦甙含量可達6.34%。生物鹼:龍膽鹼即秦艽鹼甲(gentianine0.05%,龍膽黃鹼(gentioflavine)。

藥理作用

龍膽-中藥飲片 龍膽-中藥飲片

保肝作用

用CCl和D一氨基半乳糖(GALN)造成小鼠肝臟急性損傷模型,以240mg/kg的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龍膽苦甙,每天2次共4次,給藥第三天採血測定血GPT值,發現龍膽苦甙+CCl組血GPT值明顯低於CCl組(P0.05)。提示龍膽苦甙對CCl和GAIN所致化學性肝損傷的整體動物有保護作用。

湖北中醫學院實驗中心,以每公斤體重相當於生藥30m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龍膽注射液”,觀察到對CCL所致小鼠化學性肝損傷有保肝作用,能減輕給藥組動物肝壞死和肝細胞病變程度,給藥組肝細胞內糖原含量亦明顯高於CCl組,提示該藥能對抗CCl所致的肝細胞糖原合成障礙。

昆明醫學院細胞毒理室研究表明:採用改良Miller氏灌流儀灌流大鼠肝臟,在灌流液中加入龍膽苦甙和CCl,1小時之內,以灌流量,灌流液GPT及肝組織病理觀察為指標,龍膽苦甙+CCl組與CCl組比較,統計學上均有顯著差異(P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