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緣攝龜屬

齒緣攝龜屬

齒緣攝龜屬是一種爬行類動物,屬於龜類,廣泛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高棉德等地區。

齒緣攝龜屬

dd

中 文 名: 條頸攝龜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Spripe-necked leaf turtle
拉丁學名: Cyclemys tchepon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高棉。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5月繁殖。
食性 肉食性

條頸攝龜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甲棕褐,中央脊陵明顯,每塊盾片上有放射狀深色圖案,頭部棕色,有黑色小斑;頸部有多條縱紋,延伸到吻,頜;腹甲黃,背甲和腹甲以韌帶相連;四肢土黃,有黑色斑點,趾(指)間具蹼。
習性 棲息在山澗,小河,溪流

齒緣龜

dd

中 文 名: 齒緣龜
俗名別名: 版納攝龜、八角棱龜
英 文 名: Asian Leaf Turtle
拉丁學名: Cyclemys dentata
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與廣西,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經緬甸、泰國、越南、寮國高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一次產卵2~4枚,卵徑57 mm×30 mm。
食性 兼吃動物與植物性食物。

齒緣龜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外部形態特徵:成體背甲長20-24cm。背甲略扁,幼體長寬約相等,成體長大於寬;背中央脊棱幼體極明顯,隨年齡增長而不顯;背甲後緣鋸齒狀,幼體尤為顯著。腹甲較窄,前端平切或圓出,後端有3缺凹:胸盾溝最長,肱盾溝或喉盾溝最短;甲橋短而明顯;成年個體在腹甲舌板與下板之間有韌帶發育。顏色變異甚大,典型的是背腹甲均為棕褐色,腹甲每一盾片上都有黑色放射狀線紋,背甲盾片的放射紋往往不清晰。
生活習性:常棲於低海拔地區,幼體多水棲,成體可完全到陸地生活。兼吃動物與植物性食物。每次產卵2-4枚,卵長6cm寬3cm。喜食動物性餌料,人工飼養下尤喜食蝦肉、瘦豬肉。溫度25℃為最佳溫度,17℃進入冬眠。
飼養環境:齒緣攝龜屬水棲龜類,飼養的器皿只要能盛放水,高度在40厘米以上(飼養幼體20厘米)即可,器皿中放些碎石或鵝卵石,供龜攀爬,若無條件水養;也可將龜放置在木箱中,箱底鋪上5厘米厚的沙土,並配置一較大的淺水盆,以供龜飲水和洗澡用。
飼養管理:齒緣攝龜分布區域較窄,相對來說適應性較差。一般每星期餵2-3次,每次投餵量占龜體重的10%,時間在中午為宜,餵食後4-5小時換水。深秋換水時,水溫應比原水溫高,以防止龜患腸炎。日常除餵食、換水外,還應勤觀察,一旦發現病龜,即將病龜隔離飼養。齒緣攝龜對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一般溫度20℃時,少量進食,17℃進入冬眠期,35℃則會出現“夏眠”,不食少動。由此,在日常管養中要經常測量水溫和觀察氣溫的變化,以採取相應措施。
現有保護措施:無。應進一步採取保護措施。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⑦建議雲南省將齒緣龜列為該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②組織調查其分布範圍及數量,開展保護生物學研究。③嚴禁捕捉與出售。
習性 常棲於低海拔地區,幼體多水棲,成體可完全到陸地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