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梅里斯區

梅里斯,達斡爾語意為“有凍的地方”。全區地處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東與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隔江相望,西與富拉爾基相鄰。伴隨碾北公路的開通和301國道的拓寬改造,梅里斯已經成為甘南、龍江等縣以及內蒙古東部廣大地區從公路進出齊市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區轄4鄉4鎮,人口17.1萬人,其中達斡爾族人口1.2萬人。是達、漢、滿、鮮、回等多民族集居區,嫩江、阿倫河、音河、二溝河在境內交匯。現有耕地130萬畝,草原60萬畝,可供開發水面10萬畝,林地21萬畝,以砂石為重點的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

歷史沿革

金代為女真族婆盧所轄地,嫩江西部歸黃府路,隸屬烏古迪烈統軍司轄地。
元朝初期忽必烈繼位,改行省制,先屬嶺北行省後屬遼陽行省。
明代,在黑龍江流域和大興安嶺地區,設定了奴爾乾都指揮司及下屬管理機構,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均受其統轄。從1403至1449年,在達斡爾族區域先後設立了倉塔河衛、古里河衛、野兒定河衛、阿刺山衛等衛所。實行部落酋長為部署、指揮,設千戶、萬戶、鎮撫等職給予印信,由各部部長、酋長管理所部,朝廷不派官吏。
1636年,清朝統治者完全征服了黑龍江流域的達斡爾族各部。清政府對各部族採用安撫政策。仍按舊習生產、生活。各部酋長均衩朝廷命“朱錄章京”即(長官之意,等同於當今的鄉長)管理本部事務。順治六年(1649年)在江西的齊齊哈(今梅里斯鄉的齊齊哈村)建立了直屬理藩院的達斡爾總管,扎木蘇為總管,洪吉為副總管,掌有總管印信。總管統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及鄂倫春族的行政、軍事等各項事務。康熙初年撤銷達斡爾總管,達斡爾族行政事宜受寧古塔將軍監督轄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派薩布素任黑龍江將軍,改歸黑龍江將軍衙門管轄,後又直接受齊齊哈城副都統衙門管轄,按“哈勒”、“莫昆”氏族組成的村屯為單位被編入清朝的“八旗組織”。布特哈旗下設92個佐,其中達斡爾族39佐,鄂溫克族37佐,鄂倫春族16佐。布特哈八旗又稱索倫八旗,俗稱“打牲部”。乾隆八年(1743年)由齊齊哈爾地區調達斡爾官兵十二佐駐防呼蘭地方。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將駐呼蘭的530名達斡爾族士兵編入呼蘭八旗水師營。道光年間為加強呼蘭地方的防禦力量,從巴爾其格(今大八旗)、呼蘭額爾基(今富拉爾基)、崗根屯(今崗阿村)等地又徵調120戶達斡爾人到呼蘭駐防屯墾。在呼蘭城北建立了白旗屯、紅旗屯、黃旗屯、三家子、巴莫勒等村居住,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齊齊哈爾副都統,設黑水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黑水廳升為龍江府。
民國政府在齊齊哈爾設八旗辦事處,處理諮詢民間事宜和原八旗組織遺留問題。梅里斯區在民國期間、日偽時期直至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達40多年歸龍江縣管轄。
1952年8月18日建立龍江縣臥牛吐達斡爾族自治區。
1954年9月27日後劃規齊齊哈爾市領導。
1956年8月25日,撤銷臥牛達斡爾族自治區,併入齊齊哈爾市郊區。
1967年12月8日,撤銷郊區工委和辦事處,成立郊區革命革命委員會。
1968年11月4日,郊區革命委員會與昂昂溪區革命委員會合併,仍稱郊區革命委員會,駐地在昂昂溪區。
1970年3月5日,與昂昂溪區分開,又回到梅里斯駐地,仍稱郊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3月10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郊區革委會名稱改為梅里斯區,區所在地按城鎮管理,並建立街道。5月31日,正式成立梅里斯區人民政府。
1988年7月,經民政部報請國務院批准,恢復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1956年5月,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下轄17個鄉和10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7個鄉是:莽格吐達斡爾族鄉、臥牛吐達斡爾族鄉、雅爾塞達斡爾族鄉、梅里斯達斡爾族鄉、杜爾門沁達斡爾鄉、哈拉鄉(今哈力鄉)、腰庫勒鄉、共和鄉、瑞廷鄉、達呼店鄉、勝利鄉、大民鄉、水師鄉、水師營鄉、哈拉烏蘇鄉、哈什哈鄉、聯合鄉、榆樹屯鄉。
1957年1月15日,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設6箇中心鄉。即水師營中心鄉(轄水師營、哈拉烏蘇、榆樹屯);臥牛吐中心鄉(轄臥牛吐、莽格吐、雅爾塞);腰庫勒中心鄉(轄腰庫勒、杜爾門沁、哈拉);達呼店中心鄉(轄達呼店、瑞廷、勝利);聯合中心鄉(轄聯合、大民);共和中心鄉(轄共和、梅里斯、哈什哈)。
1958年5月,富裕縣劃入的勇敢鄉,併入聯合鄉。5月19日撤銷雅爾塞達斡爾族鄉的建制,成立齊齊哈爾市國營雅爾塞農場。1958年末,建立華豐人民公社,下轄梅里斯達斡爾族區的梅里斯鄉、共和鄉、哈拉鄉、哈什哈鄉,並更名為管理區;臥牛吐、莽格吐兩鄉劃歸建華人民公社管轄;達呼店、瑞廷兩鄉及雅爾塞農場歸龍沙人民公社管轄;腰庫勒、杜爾門沁兩個達斡爾族鄉分別劃歸紅寶石人民公社和紅岸人民公社管轄;榆樹屯、大民屯、水師營、哈拉烏蘇四鄉分別劃歸龍沙和鐵鋒人民公社管轄。
1961年10月後,梅里斯恢復郊區體制,機構名稱為齊齊哈爾市郊區工作委員會和齊齊哈爾市郊區辦事處,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統轄市農業局、畜牧局、林業局、水利局、農機局、國營農場管理局及齊齊哈爾市周邊16個農村人民公社。
1970年3月5日,梅里斯下轄梅里斯、哈拉、共和、臥牛吐、莽格吐、大民、邊屯、雅爾塞、瑞廷、水師營10個農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2年,大民公社劃歸龍沙區管轄。
1973年,將水師營公社劃給昂昂溪區領導。
1974年,邊屯公社劃給鐵鋒區管轄。
1980年,5月31日,梅里斯區管轄梅里斯、雅爾塞、達呼店、臥牛吐、莽格吐、瑞廷、共和、哈力8個鄉和1個街道。
1984年1月18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哈拉鄉改為哈力鄉,3月13日,恢復臥牛吐、莽格吐為達斡爾族鄉。12月30日,撤銷雅爾塞鄉的建制,成立雅爾塞鎮人民政府。
1989年6月起,臥牛吐達斡爾族鄉、共和鄉、達呼店鄉先後改鄉設鎮,
1990年底,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下轄4個鄉、4個鎮、1個街道。
1992年,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共轄1個街道和8個鄉、鎮,其中臥牛吐、莽格吐為達斡爾族鎮和達斡爾族鄉。
2000年,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轄1個街道、4個鎮、4個鄉。
2003年,撤銷哈力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梅里斯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梅里斯村。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轄1個街道、4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梅里斯街道、雅爾塞鎮、臥牛吐達斡爾族鎮、達呼店鎮、共和鎮、莽格吐達斡爾族鄉、梅里斯鄉、瑞廷鄉;哈拉海農場。
2005年7月7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撤銷瑞廷鄉併入達呼店鎮。
2011年,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轄1個街道:梅里斯街道,4個鎮:雅爾塞鎮、臥牛吐達斡爾族鎮、達呼店鎮、共和鎮,2個鄉:莽格吐達斡爾族鄉、梅里斯鄉。
2014年4月,根據黑龍江人民政府批准,梅里斯鄉改設為梅里斯鎮。
2014年4月,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下轄1個街道,5個鎮,1個鄉,分別為梅里斯街道、雅爾塞鎮、臥牛吐達斡爾族鎮、達呼店鎮、共和鎮、梅里斯鎮、莽格吐達斡爾族鄉。

區域概況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是1988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的市轄民族區,是全國唯一的市轄達斡爾族區。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處於東經123°45′,北緯47°15′,屬齊齊哈爾市轄區之一,區政府駐地梅里斯距齊齊哈爾市20公里隔江相望。北與甘南縣毗鄰,西與龍江縣接壤,南靠富拉爾基。總面積2078平方公里。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是齊齊哈爾的北大門,是通往內蒙古的重要通道,南北兩座嫩江公路大橋將梅里斯與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緊緊連在一起。梅里斯城區距齊齊哈爾火車站15km,距富拉爾基火車站10km,距齊齊哈爾民航機8km。
梅里斯,達斡爾語意為“有凍的地方”。全區地處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東與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隔江相望,西與富拉爾基相鄰。伴隨碾北公路的開通和301國道的拓寬改造,梅里斯已經成為甘南、龍江等縣以及內蒙古東部廣大地區從公路進出齊市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區轄4鄉4鎮,人口17.1萬人,其中達斡爾族人口1.2萬人。是達、漢、滿、鮮、回等多民族集居區,嫩江、阿倫河、音河、二溝河在境內交匯。現有耕地130萬畝,草原60萬畝,可供開發水面10萬畝,林地21萬畝,以砂石為重點的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

自然地理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濕潤多雨,秋季晴朗多霜凍,冬季寒冷而乾燥;年平均氣溫3.2℃,氣溫較低的1月份平均為-19.4℃,氣溫較高的八月份平均為22.8℃;降水集中,年降雨量41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3%;日照時間較長,年平均日照為64%,日照時數為2861.9小時;無霜期為136天,晝夜溫差大,利於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合成,光熱資源充足,是黑龍江省熱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行政區劃

區政府辦公大樓區政府辦公大樓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轄1個街道、4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梅里斯街道、雅爾塞鎮、臥牛吐達斡爾族鎮、達呼店鎮、共和鎮、莽格吐達斡爾族鄉、梅里斯鄉;哈拉海農場。

經濟發展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區一大批地工產品和農產品,諸如齊梅牌降糖奶粉、精美家具、金沙棘果酒、雅爾塞西瓜、大八旗洋蔥、麥飯石胚芽分離營養米等相繼走出區門、市門、省門乃至國門,享譽各地,為梅里斯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面對新世紀的機遇與挑戰,區委區政府確立了以自身十大優勢為依託,立足齊齊哈爾,面向省內外,建設黑龍江省西部重要的國家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的戰略構想,先後與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畜牧研究所等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簽訂了科技共建合作協定。根據全區各地土壤類型、生態條件及生產經驗,以區域化布局為基礎,規劃出10個特色、綠色食品生產區,並制定了一批適合本地區的特色、綠色農產品操作規程,開發出玉米、水稻、油豆角、青椒、洋蔥、茄子等十多個綠色無公害品種。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不但有廣闊的綠色食品發展前景,而且這裡的政策優惠,除享有齊齊哈爾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國家、省、市還給予了許多民族區優惠政策,因而擁有良好寬鬆的政策環境。

梅里斯洋蔥叫響綠色品牌

洋蔥豐收洋蔥豐收

天氣雖冷,可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洋蔥協會會長顏井貴的心裡卻是熱乎乎的。在市區的大力支持下,日前,“齊齊哈爾市達鄉洋蔥產業專業合作社”在大八旗村正式成立,這必將使梅里斯洋蔥產業的發展向更加正規化、產業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說到高興事兒,還有一件讓老顏心裡更亮堂,那就是在他辦公桌的抽屜里鎖著的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心肝兒寶貝”——三份關於洋蔥檢驗檢疫的權威性報告。這幾份報告是對梅里斯洋蔥20多項綠色指標檢驗檢疫合格的認定,標誌著梅里斯洋蔥不但是人們餐桌上放心的綠色食品,而且是在國內外叫得響的綠色品牌。早在2004年4月28日,《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報告》中對梅里斯洋蔥種植地的土壤、水質、空氣進行了檢測,結果均顯示無污染。2007年8月27日,《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報告》中,對梅里斯洋蔥中甲胺磷、乙醯甲胺磷等十項化肥農藥殘留指標檢驗,均為無任何殘留;2007年9月9日,在《黑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中心檢驗檢疫報告》中,十四次對梅里斯洋蔥中重金屬砷、鉛、鎘、汞和農藥敵敵畏、樂果等十四項指標進行了檢驗,其結果是重金屬含量均達到了國際要求和標準,而農藥含量則是無任何殘留。
洋蔥,被譽為“小人參”,因其所含有多種營養成份而著稱。而梅里斯洋蔥各種營養成份含量要比其它地區的洋蔥高出0.3個百分點。今年,獲得綠色無公害認定的梅里斯洋蔥備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不但銷售到全國各大市場,而且大量出口到俄羅斯、蒙古、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出口量創歷史新高,占全區洋蔥總產量的60%以上。目前,產品供不應求,實現收入2.52億元。
近年來,梅區為了更好地發展洋蔥產業,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整體戰略,始終把洋蔥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努力形成產業支撐,在推進洋蔥優質綠色產品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上下功夫,在對洋蔥綠色產品的冠名、註冊,綠標的申報、認證上下功夫,提高了洋蔥生產的組織化、市場化程度以及比較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在種植上,該區推行標準化生產,制定了“洋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並印製5000餘份發放到了蔥農手中,同時,舉辦培訓班20餘次,培訓人數近萬人次。他們還選派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在此基礎上,這個區大力扶持洋蔥協會,在資金和基地建設上給予重點傾斜,充分發揮協會在洋蔥的育苗、栽培、田間管理、農藥化肥的使用、銷售等諸多環節的指導和幫扶作用。為拉長產業鏈條,梅區積極引進深加工企業,目前,已有兩戶以生產乾料為主的企業落戶該區。區委區政府還把梅里斯洋蔥命名為“大八旗牌”,並通過積極申請,2006年“大八旗牌”洋蔥獲得了國家批准的A級綠色食品標識。2007年初,梅里斯洋蔥以其特有的品質,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這也是齊齊哈爾市唯一獲得此稱號的產品。

重點企業

齊齊哈爾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齊齊哈爾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簡介:齊齊哈爾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隸屬於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分公司,該公司是梅里斯區為落實齊齊哈爾市委“全黨抓企業、全民搞招商、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工作思路和齊齊哈爾市“四個換位”戰略部署,通過招商引資於2003年7月成功引進的企業。該公司總投資2.5億元(2007年至2009年招商引稅到位流動資金2億元),總占地25900平方米,完成全部投資後,日處理鮮奶500噸,年可實現利稅7000萬元。目前該公司已到位資金近2億元,自投產已來上繳納稅額達到了5832萬元(2005年實繳稅金845萬元、2006年實繳稅金2396萬元、2007年實繳稅金2591萬元),年實現產值81042萬元,實現利稅2185萬元,安置就業160人。
齊齊哈爾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一期工程設計建設3條生產線,全部引進瑞典利樂拉伐公司提供的全封閉、全自動、代表國際一流水平的超高溫無菌奶生TBA/19型無菌灌裝機組,年設計加工能力11萬噸,現可日處理鮮奶l2O噸,主要產品為250規格無菌磚純牛奶與優酸乳。
該公司實施IS0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推行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GMP(優質生產規範)、SSOP(衛生標準操作規範)體系,堅持 “純天然、無污染”的經營標準,實施“5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最大程度的實現成品合格率100%的質量目標。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市場的進一步開拓,該公司今年可望實現利稅300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