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國

高帝四年(前203年),田齊王國徹底滅亡。 十三年(37),降齊王為公。 章和元年(87年),貶齊王晃為蕪湖侯,國除為郡。

春秋諸侯國之一

周王朝開國功臣呂尚(齊太公)的封國。初封於營丘(今山東昌樂東南)後遷至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公命令齊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公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79年齊康公死。
詳細見百度“齊國”條。

戰國七雄之一

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呂氏齊國之舊。田氏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 、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愍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愍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詳細見百度“齊國”條。

秦末諸齊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月,陳涉派周市在東方攻城略地,至狄地,田儋和從弟田榮、田橫擊殺當地縣令。田儋自立為齊王,占領整個齊地。六月,秦將章邯於臨濟圍攻魏王魏咎,田儋率兵救魏。章邯命士卒在夜間口銜枚,大破齊、楚軍,於臨濟下殺田儋。
田儋死後,齊人就立了另一支齊王后人齊王建之弟田假為齊王。
田儋的弟弟田榮收拾殘兵又打回齊國,趕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但是田榮他們得罪了項羽,秦國被滅之後,項羽報復他們,重立了一個立過戰功的田都為齊王。
田榮非常憤怒,帶著自己的部隊又趕走了田都,原來的齊王,他的侄子田市膽小怕事,不聽他的話,田榮一怒之下殺掉他,自立為齊王。
項羽聽說之後大怒,帶兵討伐,又殺掉了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收拾殘兵,繼續和項羽對乾,項羽戰線太長,離開了齊國。於是田橫又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
漢將韓信又來攻打齊國,殺掉了齊王廣,於是田橫乃自立為齊王。直到被漢軍趕走。高帝四年(前203年),田齊王國徹底滅亡。

西漢政區

1、高帝四年(前203年),封功臣韓信為齊王,管轄齊國故地。明年六月“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改封韓信為楚王,齊國除。
2、高帝六年(前201年),田肯向漢高帝進言:齊國廣大,“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高帝於是下詔:“齊,古之建國也。今為郡縣,其復以為諸侯”。春正月,置齊國,立皇長子劉肥為齊王,治臨淄,領臨淄郡、博陽郡(後改稱濟南郡)、濟北郡、膠東郡、膠西郡、琅邪郡、城陽郡七郡七十三縣。此時齊國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淄博市、濟南市、濰坊市、萊蕪市、青島市、煙臺市、威海市、日照市之全境,濱州市、東營市南部(當時海平面以上),泰安市大部,德州市中南部,臨沂市、聊城市北部,江蘇省贛榆縣以及河北省滄州市中部一帶。
文帝十二年十五年(前165年),齊王劉則薨,無嗣國除,齊國為臨淄郡,
十六年(前164年),封劉肥子楊虛侯劉將閭為齊王,復建齊國。
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鼂錯推行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削膠西國六縣置北海郡。又削趙國常山郡、楚國東海郡,擬削吳國會稽郡,由是引發了七國之亂。三年(前154年),齊地的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四國起兵回響吳、楚,齊王將閭狐疑不決。膠西、菑川、濟南三國發兵圍困臨淄,逼迫齊王叛漢。景帝遣路中大夫使齊,令齊王堅守。後來欒布擊破三國兵,得知齊王曾與叛軍暗中交通,便欲移師伐齊。齊王將閭飲藥自殺。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齊王劉次昌畏主父偃之逼而自殺。以其無嗣,國除為郡。
3、元狩六年(前117年),武帝封其次子劉閎為齊王,復置齊國。元封元年(前110年),齊王劉閎薨,無嗣,齊國再除為郡。
西漢齊國國都在臨淄縣(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

西漢末政權

西漢末齊郡為琅邪人張步所據。東漢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派光祿大夫伏隆前往齊地,拜張步為東萊太守。梁王劉永得知後,派人立張步為齊王。張步遂殺伏隆而接受齊王封號。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張步降漢。國亡。

東漢政區

建武十一年{35),徙太原王劉章為齊王,。十三年(37),降齊王為公。
十九年(43)),復劉章為齊王。劉章死後劉石繼位,劉石死劉晃繼位。章和元年(87年),貶齊王晃為蕪湖侯,國除為郡。
永元二年(90年),蕪湖侯晃子無忌嗣立為齊王。建安十一年(206年),劉承為王時齊國廢除為郡。
齊國領六縣: 臨淄縣、西安縣、昌國縣、臨朐縣、廣縣、般陽縣 。國都在臨淄縣(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

三國魏政區

青龍三年(235),曹芳封為齊王,於239年被立為太子,當年登基即帝位,國除為郡。
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馬師以失德為由廢去帝號,貶為齊王。265年晉立國後封曹芳為邵陵縣公,國又除為郡。
國都在臨淄縣(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

西晉政區

265年,司馬炎滅魏,封司馬昭之子,皇弟司馬攸為齊王。太康四年(283)齊王司馬攸薨,子司馬冏嗣。司馬冏參加"八王之亂”,302年被長沙王司馬乂所殺,國廢。
國都在臨淄縣(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

東晉政區

太元(376年-396年)中,詔以故南頓王司馬宗子司馬柔之襲封齊王,紹司馬攸、司馬冏之祀,歷散騎常待。元興初,會稽王道子將討桓玄,詔柔之兼侍中,以騶虞幡宣告江、荊二州,至姑孰,為玄前鋒所害。贈光祿勛。子建之立。420年,宋受禪,國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