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大剩

齊天大剩,又一網路流行辭彙。也指那些超過國家婚姻法規定的晚婚年齡,仍然保持單身,還需要為解決個人婚姻問題而繼續奮鬥的男女人士。他們不是食物名,更不是卡通角色名,而是指由大批大齡未婚人士組成的“剩客”演繹的另類“剩”文化。


簡介

齊天大剩齊天大剩
近年來,“剩男”、“剩女”等稱呼在網上不斷風行,他們特指那些“超過國家婚姻法規定的晚婚年齡,仍然保持單身,還需要為解決個人婚姻問題而繼續奮鬥的男女人士”。
而最近,又流行著這樣一組辭彙:剩鬥士、必剩客、鬥戰剩佛、齊天大剩……他們不是食物名,更不是卡通角色名,而是指由大批大齡未婚人士組成的“剩客”演繹的另類“剩”文化。據國內最大的嚴肅婚戀交友網站最新發布的《2010年單身男女“剩鬥士”城市指數》(以下簡稱《剩指》)顯示,全國單身人士中,25歲以上的“剩客”占據六成以上。其中,北京的“齊天大剩”比例最高。

相關數據

據網路第一紅娘、情感專家龔海燕估算,目前中國已到適婚年齡卻仍然未婚的青年,人數可能過億。伴隨著中國風起雲湧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錯過了理想的結婚年齡。
2010年1月份,國內最大的嚴肅婚戀交友網站世紀佳緣針對其近2200萬註冊會員數據進行了一次全面統計,並將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的單身會員數據進行重點分析,發布了《剩指》。
《剩指》分析發現,全國單身人士中,25歲以上的“剩客”占據六成以上。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剩客”比例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單身者超過36歲的“齊天大剩”,占到全體剩客的4.6%,明顯高於全國3.5%的比例。全國來講,28歲也是男女構成比例的分界線,但這種分界在北京表現得更為明顯。
女性單身更偏於年輕化,這可能與男女理想的結婚年齡不同有關。女性28歲之前尚可瀟灑保持單身,28歲之後會有年齡過大影響婚嫁的顧慮;相比而言,年齡增大對男性婚姻優勢影響較小,加上經濟等方面壓力,導致男性脫離“剩客”隊伍時年齡偏晚。

原因綜述

齊天大剩齊天大剩
被剩原因各不同
套用托翁名言,女人結婚的原因都是相似的,而被剩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雖然不少心理專家在談及造成“剩女”的原因時無非幾條,通常是過分挑剔、高不成低不就、攀比心理或者愛情受創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剩女”被剩原因其實千差萬別。
2010年32歲的林青是典型“剩女”一員,名牌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電視台做編導,做事雷厲風行,常出驚人之語。說起被剩原因,她幽默而坦然:“我這種風格比較中性的女人,大概生不逢時,看現在李宇春她們多受寵啊,當年我一直被當成是假小子,男孩子只想和我做哥們兒。”上大學時,林青的豪爽作風很受班裡男生歡迎,經常約她把酒言歡。她也曾經對班上某男生有點小小的動心,直到有一天那男生真誠地和她探討如何把中文系的系花追到手,她第一次感覺很受傷。此後多年,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數次,她終於明白了男人如果和你徹夜喝酒、和你無話不談,那他絕沒有娶你回家的打算,只能是純潔的友誼。
35歲的周華成為“剩女”則是因為“曾經滄海難為水”,她和前男友愛情長跑歷經10年,剛畢業兩人為求發展相約一起到德國去留學,苦熬數年終於學成歸來創業打拚天下,事業剛有所成兩人的故事竟也走到了終點。至於分手原因,周華也說不清楚:“可能在一起太久了,相互缺點看得太清楚,而結婚有時候需要一點衝動犯點傻,錯過這村就沒這店了。”也許10年足以讓一個女人看清愛情這東西,她無意開始再次“長跑”。
而今年37歲的齊非儼然已修煉成“齊天大剩”級別,她開著自己的公關公司,事業有成,之所以蹉跎至今,都是為了等待那個心儀的男人,當然,那個令她多年無法割捨的人是有老婆的,而且一直離不了婚。“我不是二奶,我開的賓士是自己掙的血汗錢買的,這樣等待只不過是我對感情還有奢望。”齊非這樣說。

壓力

家人緊逼重於社會輿論
談到壓力問題,幾位“剩女”都表示,到了這個年齡,她們其實並不太在乎社會和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她們所工作的環境,諸如新聞單位、外企等都是“剩女”扎堆兒的地方,別人早已見怪不怪,比較煩惱的是父母的過分關心和不斷逼問。
周華早年喪父,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周華形容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是“不見面會想,見面就吵,一對冤家。”爭吵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母親不斷地托親戚朋友給周華介紹男朋友,說什麼都要扯到這件事情上去。一次周華實在煩了,和母親近乎翻臉地說:“你要是這么想讓我走,那我立刻買房子搬家,以後再也不管你了,到時候你不要後悔!”嚇得母親不敢再提。但是這件事是母女倆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就像生活中埋了個炸彈那么讓人不自在。
而齊非的策略則是“惹不起我躲得起”。她家在天津,從20多歲起,七大姑八大姨都在關心她的終身大事,搞得她不勝其煩。雖然和已婚男交往多年,但她不敢和家人透露半點,她很清楚此事會在這個保守的家庭中製造怎樣的軒然大波,只能謊稱“工作太忙,沒空戀愛”。後來,決定自己開公司創業的時候,她選擇了到北京來,畢竟隔著100多公里,也隔開了不少嘮叨和催促。

交往

和同齡人難找共同話題
最近令林青比較受刺激的事情是參加大學畢業10年聚會,一桌子的女生,都是當年的閨蜜,曾經無話不談,如今難得一聚,聊的全是老公孩子,要不然就是婆媳矛盾,總之都是家長里短過日子那點事兒;林青一張嘴說的是“出軌、外遇、一夜情”,一桌人都閉了嘴,看她的表情如同“洪水猛獸”。
和昔日好友再也找不到共同話題,以至於關係轉淡是很多“剩女”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生活狀態不一樣了,關心的東西也不一樣,自然就沒有了交往的基礎,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林青說起,她曾有一個關係很鐵的女友,認識20多年了,女友和老公鬧氣,準第一時間找她哭訴,她是隨叫隨到;而她有事情找女友說,女友總是家中有忙不完的事情脫不了身。後來,她終於明白,自己只不過是給女友生活中“填空”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她只好放棄。
失去了一圈朋友,並不代表“剩女”們只能獨來獨往,實際上,她們的生活中並不缺乏友情,因為相對於婚姻中的女人,她們有更多的時間經營友情和自己的興趣愛好。周華最大的愛好是旅行,由此結識了一大幫“驢友”,從中收穫的不僅僅是友情,甚至還有事業機會。周華每次出國玩都選擇自由行,由於具有出色的外語和組織能力,所以她能讓一個團的“驢友”玩得特別愉快。某“驢友”是一外企高層,看中了周華的才能,最後邀請她到公司擔任公關部主任。

心態

已經剩下就不想湊合
對於“剩女”們最敏感的情感問題,這幾位大齡女青年紛紛表示,現在已經不著急了,似乎30歲是一個坎,那之前也急過一段,現在的想法是順其自然,既然已經剩下就沒必要非湊合一個。
“剩女”們的感情世界並非一片空白,相反,可能比順利結婚的女孩更加豐富多彩、驚心動魄,只不過是在婚姻的大門前缺了那臨門一腳。林青透露了她的一些“隱私”:目前,有兩個男人正在追求她,一位是40多歲的離婚男人,一個是28歲的小男生,她正在舉棋不定,“其實像我們這個歲數的找男朋友都面臨這種選擇,找個歲數大的可能比較實際,但基本都是別人挑剩下的,或多或少都有點問題;可來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最終受傷的估計還是自己,真沒這個膽量了。”
幾位女士其實都很清楚,越拖下去越不好找,不僅僅是婚姻市場的極端殘酷,也包括自身的問題。為“剩女”研發“戀愛自測指數”的心理諮詢師杜勝祥就指出,不少條件優越的“剩女”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會變得過於強勢和以自我為中心,通俗的說法就是變得越來越“獨”,無法和人親密相處。周華對自己能否和一個男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表示毫無信心:“我這么多年自己一個人過慣了,想乾什麼乾什麼,幹嗎非要找個人給自己添堵?”
很多“剩女”都有類似的想法,渴望的同時卻又逃避,為不少“剩女”做過心理諮詢的杜勝祥告訴記者,他針對這些問題採用心理學的方法制定了10個指數,包括焦慮指數、逃避指數、被動指數、自戀指數、不切實際指數等,可以通過自測了解自己的問題,有意識地改變處理感情的方式方法。
按照心理專家的說法,在情感選擇上,“剩女”們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如何去把握屬於自己的機會。

專家說法

大齡問題政策也該關注
北京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顧問、婚姻法專家巫昌禎教授表示,雖然對於全國“剩男剩女”的數量沒有一個完全的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大。
巫教授認為,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晚婚,主要還是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給個人帶來的生活壓力導致的。工作、房子、車子等純物質化的東西帶來的壓力嚴重分散了年輕人的注意力,也讓他們在這些物質面前變得消沉、困惑。
巫教授呼籲社會各界都應該關注中國的大齡未婚問題,政府也應該從政策方面為這些尷尬的“80”後考慮,否則由此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剩女”分級

剩鬥士
25至27歲,初級“剩客”,這些人過了普遍認為的最佳尋偶年齡,雖“被剩下”,但還有勇氣繼續為尋找伴侶而奮鬥。
必剩客
28至31歲,中級“剩客”,此時屬於他/她的機會已經漸少,而他/她們又因事業忙碌無暇覓偶。
鬥戰剩佛
32至36歲,高級“剩客”,他/她們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存活下來,依然單身。
“齊天大剩”
36歲以上,依舊單身的,那就是特級“剩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