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光瑞

齊光瑞,1962年出生,黑龍江人,共產黨員,報社、雜誌社從事新聞、編輯工作。

人物介紹

齊光瑞,男,1962年7月出生於黑龍江雙城縣。
中共黨員,編審,高級政工師。曾在鄉政府任過職,後到報社、雜誌社從事新聞、編輯工作。

工作經歷

先後在《哈爾濱日報——雙城新聞編輯部》、《光明日報》社黑龍江省記者站、《北方文學》雜誌社歷任記者、新聞中心主任、總編輯等職務。現從事專業創作。

主要作品及影響

出版並發行了小小說集《精靈》,寫作理論文集《紀實文學的寫作藝術》,古體詩集《網事情懷》,《齊光瑞文集》三卷本(小說集《萬紫千紅總是春》、散文集《揮斥方遒》、戲劇集《風流村》)等。
1990年在全國首屆自學成材優秀人物評選中入選。其新聞作品《山溝里飛出軟體製造娃》被選入2002中國人民大學版大學教材教學參考書《新聞作品選讀》。
2004年開始主編黑龍江的老牌文學刊物《北方文學》,一年中有46篇作品被《新華文摘》、《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刊物選載,一篇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其中小說《祝福》入選“200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使《北方文學》再度聲譽大振,好評如潮,刊物發行量和廣告收入也較2004年前翻了幾番
同期還策劃編輯圖書《哈爾濱百事通》,一本書創造了120萬元的收入;策劃並編劇電視連續劇《討個老婆過新年之二〈四喜臨門〉》在中央電視台及全國近百家電視台播放。
報告文學《眾志成城縛洪魔》《面對非典,我們時刻準備著》《2005,哈爾濱大停水》《揮斥方遒》等多篇作品的發表,均引起轟動。其中報告文學《2005,松花江在呻吟》入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
2006年策劃並編劇和參演的賀歲電視劇《鄉村網事》,2007年春節期間在全國23個省級上星台播放受到觀眾好評。
名字被收入到《中國當代文藝家大辭典》、《中國自學人材薈萃》、《中國世紀專家大辭典》等7部大型辭書中。

部落格銘

文不在高,有理則銘。圖不貴精,悅目就中。晨賦晚對,鍵盤抒情。超然塵世外,無意風雨聲。小樹欲彈月,狂笑醉長風。亂侃天下事,人間情。清茶一杯抒志,濁酒半壺放形。相思惹無限,友博互穿行。故名曰:妙趣橫生。

齊光瑞:那小子真帥

古語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齊光瑞殺進哈爾濱五年,就傳來他擔任北方文學雜誌主編的訊息,幾乎所有編過他稿件的記者編輯都是既高興又震驚。高興的是本報通訊員有了進步,震驚的是一個寫社會新聞的人當上黑龍江純文學殿堂主持,跳躍性太大了。其實,我們主要是對齊光瑞還不夠了解。
齊光瑞是1967年出生在雙城市前進村,1997年開始給《城鄉時報》投稿,主要給《百姓社會》寫社會新聞。他的稿件充滿了鄉土氣息,經常有獨到的視角,受到吳鳳主任的稱讚。一年多,就已經成為《百姓社會》骨幹通訊員。吳主任常對我說:“咱們版多幾個齊光瑞,版面就活起來了。”齊光瑞的稿件多次評為本報的月平好稿並獲得過省市獎勵。2000年,齊光瑞到《光明日報》黑龍江記者站新聞中心當上了主任以後,仍然與哈報聯繫密切,我也多次同他一起到雙城、尚志、延壽、肇東等地採訪。
小齊不僅上班乾新聞業績突出,業餘創作也很勤奮,經常挑燈夜戰。去年,他出版了三本文集《風流村》、《萬紫千紅總是春》、《揮斥方遒》,《中華讀書報》稱其是“鄉野的盛筵”。透過上百萬字的文學作品,能夠清晰捕捉到小齊內心的體驗,以及他所關注的來自於現實生活的豐富信息。作品體裁多樣,小說、戲劇、影視劇本、小品、曲藝等,玲琅滿目,有如七盤八碗的農家盛筵。
以前只是編髮小齊的新聞稿,對他的認識,難免片面。看了他筆下白領麗人、土冒煙的農民、商業企業家,編輯部的編輯……一個個藝術人物形象鮮明,性格迥異,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覺得看到一幅世俗風景畫,感受到了小齊不可小視。
2003年底幾個朋友小酌,小齊說《北方文學》選聘主編,他想試一試。有人擔心他沒有背景競爭不上,我想到了丁肇中的名言便脫口而出:“就要‘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不然地話進城幹啥!”。沒想到他競聘成功了。
小齊上任後要把《北方文學》全新改版。小齊告訴我改版後的《北方文學》將彰顯文學特色,更注重文學性、可讀性、現實性、服務性、互動性,重點辦好“名人名作·精品賞析”、“原創天地”、“書話閒話”、“校園平台”、“網路掃描”、“熱點傳真”等欄目,為讀者打造純文學精品大餐,為初學寫作者提供成名的園地。《北方文學》不僅發行量上升,經濟抬頭,業務方面也取得了久違的輝煌——一年下來就有40幾篇作品被《新華文摘》《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刊物選載,一篇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其中一篇小說還入選‘200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使《北方文學》再度聲譽大振,好評如潮。這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北方文學》有兩篇小說獲全國小說獎後再也沒有得到過的殊榮……”
小齊有很多好的構想,可是,卻沒有能實現。改革談何容易!阻力重重,積重難返……不到兩年,小齊被迫辭職。但這小子就是能折騰,卸任後不到半年,他的電影《鄉村網事》就拍攝完外景,2007年元旦就要同觀眾見面了。而且還一出手就是三部曲,太讓人嫉妒了,臭小子,悠著點玩呵,別累壞了,同時也勸你,女星別碰……

《生活報》:吹盡狂沙始到金

齊光瑞要出一套他的文集,將他這些年散發於各地的小說、散文、劇本、報告文學分別結集出版,這是一件大好事!今天他將要付梓的小說卷《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書稿,交給我並讓我為其作序時,我禁不住驚喜和激動。
新聞與文學交融,記者與作家兼備,光瑞能並駕齊驅地揚起多種文學樣式的風帆,在這張揚藝術的領域裡,乘長風,破萬里浪,馳騁翱翔,自由瀟灑。這一部近130萬字濃縮了他20年創作經歷和藝術功力,思想性厚重深遂,藝術性精湛純青的《齊光瑞文集》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拜讀這一篇又一篇的小說,深深地被其吸引。小說題材多彩多姿,語言樸素無華,情節動人心弦。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人物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是卻有著相同的藝術感染力。 這些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生活氣息撲臉,作品從生活出發,真實典型地反映了當代現實生活,不是脫離實際地憑空胡編亂造,卿卿我我和無病呻吟。它與現今文壇上流行的那些譁眾取寵、浮躁淺薄、張揚自己、胡吹海擂是格格不入的。 這體現出了作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藝術觀和審美取向及思想品格。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為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的作用。”作者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自覺地藝術性思考生活、觀察生活、忠於生活,從而積累了雄厚的生活基礎,磨練了紮實的文字功底。正應偉人所說:“文藝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它應該讓老百姓喜聞樂見,讓廣大人民所接受,應該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和振奮的精神。齊光瑞就是始終堅持並遵循這條創作道路,從一而終地進行文學求索,這是他取得事業成功的秘密所在。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追求真理,一個人需要經得起一切的考驗,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火里燒,水裡淬,錘子打,最後才能百鍊成鋼,走向成功。他曾說過:“要不計較個人得失,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這既是對事業的忠誠,同時也是對自己良心的忠誠。忠誠、老實乃是做人的根本,勤奮、守信更應該是工作的信條。這是我這些年來的人生指南,也是我人生的重要砝碼。”齊光瑞的人品和經歷都證明了這一點,他從生活的基層走來,做過各種艱苦的工作,歷經千辛萬苦,千錘百鍊,一步一個腳印,用他的人格魅力,用他的忠誠老實,用他的堅強意志,用他的不屈精神來實現他的追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才是美麗的人生,這才是一個成功者的風采!姑妄言之,是為序。

《中華讀書報》劇評:鄉野的盛筵

閱讀一本書,便是與另一個生命進行心靈的對話。這樣的交流,有時很艱澀、有時很從容,有時更不免生出厭倦。從《風流村》、《萬紫千紅總是春》到《揮斥方遒》,我所獲得的,是某種妙然心會的感覺。我的愉悅在於,透過這些跳動的文字,能夠清晰捕捉到作者內心的體驗,以及他所關注的來自於現實生活的豐富信息。這些生



動、誘人的話語藉助小說、戲曲、電視劇本的形式傳達出來,有如七盤八碗的農家盛筵,在腹內咕咕作響的黃昏,吊足了人的食慾和胃口。
以前曾零散地讀過齊光瑞的一些作品,然而管中窺豹,難免片面。此次,他將上百萬字的作品結集《齊光瑞文集》付梓,使我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其人其文。單就他的寫作方式而言,他是恪守傳統的,筆端所流露的情致,俗中見雅,自有品相風骨。不求曲高難和,自寫人生況味。作者的寫作衝動,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對於昔日的鄉村生活,他極熟悉,因而寫人狀物,能夠攝住要害。他所著力營構的鄉野“浮世繪”,見情見性、有血有肉,均屬於從自己皮肉里煎熬出來的東西,讓人看了親切。他對於沉浮於鄉野人物的命運,更是給予充分關注。這種對鄉野的審視,由於與城市生活的相互參照,在讓他產生距離的同時,獲得了認識上的突破。於是作品的內涵深化了,敘述的方式變得更客觀、冷靜,也更具審美效果。 在劇本《風流村中》,他率性展示著農村中人性的矛盾與衝突。在短篇小說《傲骨》中,他將那個有個性、有才華而又鬱郁不得志的鄉村教師寫得生動傳神,與其說是小說,還不如說是一篇極佳的人物散文。就題材言,光瑞的小說的視野是開闊的,他在《大金公主》中,由家鄉的花園酒的傳說落筆,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的故事。在中篇小說《萬紫千紅總是春》、《我們的宿舍中》,他平靜地講述著幾個年輕人的故事,在那些感情的悲歡離合後面,我們倒也不難看出,作者對於人生的理解。作者所認同的人物,其心性是純淨的,體現著某種傳統。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堅持一種為民代言的立場,將其對於美善的追求,融會於文字,在寄寓自身理想的同時,對於現實環境對人性的侵蝕又保持著深刻的反省。集中的數十篇微型小說更不乏精彩之處,篇幅短小,其中的所包容的信息卻十分豐富。如果仔細閱讀,你會發現作者很嫻熟地運用各種敘述方式,用心地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當更多的寫手熱衷於表現私人獨白,光瑞則表現出了相當的定力。他覺得,將寫作視同一種處事姿態,無論如何是有悖良知的。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許多人漸漸疏遠了文學,但是寫作者本身,應當有獨立的人格。他的寫作,無形中具有了從容和大器。光瑞就職於光明日報社黑龍江記者站,為人誠懇、磊落,而頑強的、有根底的生命,總會將堅韌的根系深植於土地。透過這三本厚實的文集,不免讓人心中有所感應。(肖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