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一呼吸法

同時,呼吸與脈搏的比例為1:6,也是我們有意適當地放慢了呼吸的節奏。 此外,1:6的比例,也是齊一呼吸法首推的比例。 呼吸時,一吸、一呼所表現的力度是不一樣的。

【注音】qíyīhūxīfǎ
【釋義】齊一呼吸法是一種人們靜養時使用的呼吸方法,即在晚上睡眠之前、早上醒來之後或午間休息時,使用的一種呼吸方法。從傳統健身、保健方法來說,就是“調息”(注釋:“調”有調和、調整、調理之意。“息”指呼吸。),可以理解為調整呼吸。這種調整呼吸的方法,是有助於人們心平氣和地休息,或起到平和心態的作用。因為,練習時它可以將呼吸運動的頻繁變化降到最低,且將呼吸的效率提到很高。所以,長期練習,又是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方法。

一、齊一呼吸法簡介:

齊一呼吸法是在保持松靜自然的基礎上,對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這“三度”有明確要求,都給出一個標準,用於控制呼吸的一種方法。即古人所說的“導引吐吶”方面,有特別要求。
謂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在這裡各指的是什麼?簡單說,“速度”就是呼吸的快慢,比如說一分鐘呼吸多少次;“力度”就是呼吸時用多大的力量、呼吸時如何用力?比如說吸氣時,用力要均勻、平緩;“深度”就是吸氣時吸氣的運動達到什麼位置,比如說吸到腹部。顯而易見,這“三度”(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的簡稱)實際上都是我們呼吸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或者說重要條件。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調息等說法和功法,然而至今我們還沒有看到一種呼吸方法這樣明確地,將人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此規定的呼吸方法。從這點講,齊一呼吸法是一種創新,並且是採用、吸取了現代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的一種呼吸方法或者說呼吸方式。

二、具體要求:

初學者練習時,最好在環境安靜、空氣新鮮的地方。要平躺仰臥、全身放鬆、排除雜念、閉目塞耳,儘可能地平心靜氣,順其自然地調整呼吸。然後,開始逐步地對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進行調整。
1、呼吸的速度要求。
對初學者來講,要反覆地在心中默默地數:“1、2、3,2、2、3;1、2、3,2、2、3;......。”數“1、2、3,”時,吸氣;數“2、2、3,”時,呼氣,以此來控制呼吸的速度。就這樣“1、2、3,2、2、3;......”地不斷重複默數下去,按照此節奏不斷地重複呼吸。這樣就將自己呼吸的速度控制住了。
要注意:默數“1、2、3,2、2、3;”是根據你自己的脈搏(正常人的脈搏和心率是一致的,因為初學者按照脈搏調整呼吸易於操作,所以在這裡多用脈搏。)跳動的速度來數,即你自己的脈搏每跳動一下,數一個數。就是說,每次“1、2、3,2、2、3;”要數6下。其中吸氣時3下,呼氣時3下。每6下,正好完成一次呼吸。吸氣和呼氣都是3下,說明吸氣和呼氣所占用的時間,看上去是一樣長的。只不過呼氣的3下中,包括每次呼吸轉換的暫短“停歇”。
2、呼吸的力度要求。
首先,吸氣和呼氣的力度是不一樣的。根據呼吸的速度要求,數“1、2、3,”是吸氣,數“2、2、3”時是呼氣,這一吸一呼所用的力是不一樣的。數“1、2、3,”的吸氣,力度要求要平緩、平穩;數“2、2、3”時的呼氣,力度要求相比吸氣的平緩、平穩,看上去要稍微有力。並且,“1、2、3, 2、2、3......”的反覆呼吸,每一次呼吸在力度的掌握上,要儘可能保持一致。
要注意,吸氣力度要求要平緩、平穩,是指默數“1、2、3,”的全過程,幾乎是一樣的平緩、平穩。而呼氣是前一半用力,後一半幾乎停歇,即大約默數“2、2、”時用力,默數到“3”時,氣呼完了,形成一個暫短的自然停歇。尤其注意的是,呼氣時前一半(即多一半,占2/3,數“2、2”時)用力,是自然放鬆的力,有些象自由落體;後一半(即少一半,占1/3,數“3”時)幾乎停歇,是一種暫短的自然停歇,正好是兩次呼吸間轉換的過程,或說銜接過程。(參見示意圖)。
3、呼吸的深度要求。
呼吸的深度往往是取決於吸氣時的深度。我們要求吸氣時,每一次都要經過胸部吸到腹部,類似人們常說的“腹式呼吸”。也就是說,呼吸的支點在腹部,即呼吸的支點在人們常說的“丹田”(注釋:下丹田所在說法不一,有說下丹田在臍內一寸三分,有說臍下二寸,有說臍下一寸半。我們取其中,臍下一寸半。)在臍下約一寸半的位置。
要注意,吸氣時要求每一次都要吸到腹部。且每一次呼吸的動作幅度,要儘可能同樣大小。尤其注意的是,在每一次呼吸的過程中,利用呼吸的動作去“按摩”五臟六腑,或者說是起到一個“按摩”五臟六腑的作用,哪怕是非常輕微的。
以上三點,對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的要求,都要注意儘可能自然、放鬆。要想掌握好,只有慢慢地去體會、去感悟。

三、簡介齊一呼吸法的提出和科學依據:

人體所有的動作、運動中,唯一不能停止的運動,是呼吸運動。可見呼吸運動的特殊性。呼吸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最平常的、持續不斷的需要。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心率的變化直接受呼吸運動的影響,即心電圖上的曲線,隨呼吸運動的變化而變化;改變呼吸運動(比如由均勻的慢吸慢呼,變為快吸快呼),可以改變被試心率活動的形式。顯而易見,如果我們的呼吸出了問題,會影響到心臟。我們認為還會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影響到其他臟器。
然而,這種情況有時我們可能察覺不到。我們知道,人體每日食物攝入的能量不足,機體會運用自身儲備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組織以滿足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人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在一定時期內,機體會出現基礎代謝降低、體力活動減少和體重下降,以減少能量的消耗,使機體產生對於能量攝入不足的適應狀態,此時,能量代謝由負平衡達到新的低水平上的平衡。
呼吸也是一樣,人長期處於呼吸不足的狀態,在一定時期內機體會出現微妙調整,活力削減、精力降低,以減少能量的消耗,使機體產生對於呼吸攝入不足的適應狀態。此時,能量代謝由負平衡達到新的低水平上的平衡。
問題是,出現這樣一些變化,我們可能根本察覺不到,或沒有感覺。正如,長期透支體力的人們當中,有些人就算明顯感覺體力愈來愈差,但是仍然都能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並沒有立即出現嚴重疾病的症狀。沒有嚴重疾病的症狀,往往透支體力等問題就容易被忽視。
另外,我們身體的能量僅來源於食物嗎?呼吸的吐故納新沒有攝入能量、產生能量嗎?呼吸的吐故納新在攝入能量、產生能量的過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問題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說,不錯,能量主要來源於食物,但是其他方面的來源和輔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我們不間斷的、始終進行著的呼吸。它的許多作用往往被忽視。
由於我們可能根本察覺不到,由於我們不夠重視,或者呼吸的作用被大大忽視,所以說,我們的呼吸還存在意料不到的問題。
那么,我們怎樣調整呼吸?我們從哪裡著手考慮問題呢?
齊一呼吸法吸收了現代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首先是系統科學,將人的整個機體看做一個整體。從這裡下手研究如何調整呼吸。
我們知道,一個整體的各個要素或部份之間,應該是相互關聯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的,或者說是互相合作的、互相促進的、互相配合的。即將人的整個機體作為一個大系統,而作為這個整體、這個大系統的各個子系統,具體講肝、胃、小腸、大腸、肺、心臟、腎臟、膀胱等等,它們之間也是相互關聯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的。
一個系統總是由若干子系統組成的,該系統本身又可看作是更大的系統的一個子系統,這就構成了系統的層次性。象T.米爾索姆就曾把人類系統劃分為11個層次之多。不同層次上的系統運動有其特殊性。在研究複雜系統時要從較大的系統出發,考慮到系統所處的上下左右關係。
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就認識到,人的全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這個整體是有層次的,並用於實踐。經絡學說就是最好的證明。從“面”上看:任、督兩脈和經、絡(注釋:任、督兩脈是一個閉合的圓,一目了然;經、絡相連又是一個更大的閉合的圓。這也是經絡學說之奧妙所在。真是自圓其說。)之間就是相關係統。也有層次之分。各個經、絡都是子系統,包括12經、15絡,這也是從“線”上看問題。穴位就是各個子系統(包括12經、15絡)的子系統,就是把:任、督兩脈和經絡上的各個關鍵點找出來,即361穴,正是各個“點”。於是點、線、面的層次分明。這對我們是很好的經驗和啟示。
從系統的觀點來講,關聯性是指系統與其子系統之間、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和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關聯的關係。正如對某個穴位的刺激,可以調整相應經絡及涉及相應器官的運動一樣。離開關聯性就不能揭示複雜系統的本質。例如,人在發病時,呼吸和脈搏也是關聯的。象竇性心律不齊中最常見的一種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其發生機理是由於在呼吸過程中,體內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張力發生變化,使竇房結自律性也因之發生周期性、規律性改變。吸氣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氣時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變慢。心率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於一個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時心律轉為規整。其心電圖特點中有,心率的快慢隨呼吸變化而變化,吸氣時心率增快,呼氣時心率減慢,其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於一個呼吸周期。”更重要的是,人體這個大系統的各個器官,它們之間的“關聯”的本質應該是和諧的。
齊一呼吸法首先從人體這個大系統考慮問題,從呼吸系統關係最密切的循環系統的關聯性入手,用脈率(脈搏的頻率)來調整呼吸,尋求呼吸運動和脈搏兩者變化的良性循環。
而為什麼我們要從呼吸入手呢?因為,呼吸運動離不開肺,肺的運動又是五臟六腑中,我們主觀意念最容易控制的運動,尤其它的變化,直接影響到脈搏的變化。而為什麼我們又要從呼吸與脈搏的關係切入呢?這是因為,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的關係十分密切,以至於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被人們列在一起,甚至排在首位,可見它們之間關係的重要性。例如,人在昏迷時的搶救,也是“心肺復甦術”;觀察人是否死亡,首先也是看其有否呼吸和脈搏。
看上去,齊一呼吸法中,呼吸的快慢由脈率決定,實際上呼吸與脈搏是相輔相成的。呼吸將反作用於脈搏,這一點早已被證實。在我們練習時,呼吸——脈搏——呼吸——脈搏......,即我們的呼吸首先是隨著脈率,按照1:6的比例進行,但是,呼吸和脈搏它們是代表兩個子系統,這兩個子系統是相互作用的。從形式上講,呼吸的均勻、流暢、平和,又反過來影響著脈搏;而脈搏在呼吸均勻、流暢、平和的影響下,會越跳越有力,越有節奏、越輕鬆,又會反過來影響到呼吸,使呼吸更穩定;呼吸穩定、氧氣充足,自然又反作用於脈搏,這樣形成一種和諧的、協調一致的良性循環。在練習中,就是要保持呼吸和脈搏之間(頻率變化)的良性循環,或者叫一種動平衡。
人所共知的常識:心臟在工作時,全身的動脈也在工作,由心臟和動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我們認為,心臟和動脈沒有能力將全身的靜脈血吸回到心臟,那么是什麼力量讓全身的血液又回到心臟,進行周而復始的循環呢?答案是,主要靠運動,包括五臟六腑和四肢的運動,也包括呼吸運動等。
呼吸和其它運動一樣,是血液循環不可缺少的運動。同時,各項運動也要適度,不可過量。因為,只有當所有運動相和諧匹配時,人身體的健康狀況才能達到最佳。如果說有奇蹟,那么這時才可能發生、出現。
如若考慮所有運動相和諧匹配,這不能不涉及系統的整體功能。系統是由各要素或子系統組成的,但系統的整體性能,可以大於各要素或子系統的性能之和。因此在處理系統問題時,要注意研究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重視提高系統的整體功能。任何要素或子系統一旦離開系統整體,就不再具有它在系統中所能發揮的功能。
事實也是這樣。現在,人們愛用“系統”概括人體的各個部分,例如有“八大系統”之說,包括:“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其實還要加上“骨肌系統、外皮系統,”另外還有 “免疫系統”。這些系統是互關聯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的。當然,如何劃分系統,至今還存在爭議。例如有的學者認為,還應加一個“能量供給系統”,也有人認為人體的能量供給系統,就是消化系統加上造血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
然而,這些“系統”加起來,還不足以構成一個人,因為還有人的思維活動、人的思想、感情、智力、情緒、記憶、認知、意志、意識、智慧、思考、智慧型、語言等精神生活、內心世界。而這些也將影響各個要素或子系統,包括肝、胃、小腸、大腸、肺、心臟、腎臟、膀胱等等。例如,人在緊張狀態,呼吸和脈搏都會加快,這已成為常識,說明了精神的作用,人的思維活動、人的思想等方面的作用。所有這些,與人體大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分不開的。
顯而易見,齊一呼吸法是從人的思維活動開始的。具體來說,是從數1、2、3開始的。首先調整呼吸系統,肺和心臟的和諧,進而促進循環系統的工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都會逐步得到調整。最終使人體各個系統共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提高人體的整體功能,達到整體最佳。
系統科學提示我們,每一個人,平時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呼吸速度。在不同的運動變化中,每一個人也都會有最適合自己的呼吸速度的變化。呼吸的速度(呼吸頻率)根據你自己的脈率來定,這種速度應該是最適合你的一種調整。可以說,最適合自己的調整呼吸速度的標準,應該是自己脈搏的跳動速度(脈率),而不是別人的脈搏跳動速度(脈率)。一般地說,根據你自己的脈率,掌握自己的呼吸速度,可以適應自己所有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運動的變化。
齊一呼吸法速度、力度、深度的選擇
1、呼吸的速度問題:
其實,呼吸的速度(呼吸頻率)與脈率,歷來受人們的重視。中醫早就有“離經脈”之說。“離經脈”是指某些過快或過慢的脈,即離其經常數之脈。《難經》把脈搏與正常呼吸比例多於六(大約相當於每分鐘超過 108 次)及少於二(大約相當於每分鐘不足 36 次)的稱“離經脈”。出現離經脈,一定是身體出現變化,例如孕婦分娩期間,脈搏會變快、加速,亦稱離經脈。按照中醫的“多於六”、“少於二”之說,“四”為最佳,即正常呼吸與脈搏比例為約1:4。
現在,人們很少聽到“離經脈”這詞,不過人們的呼吸和脈搏出現很快的時候還是常被提到。例如,運動員在競賽活動中,快的時候心率可以達到180次/分鐘(而運動員早晨醒來時僅有50次/分鐘左右)。可是,一般人心率到140次/分鐘就感覺不適應了。初生嬰兒例外,為140次/分。一般來說,活動後、飯後、精神興奮時,脈率可能大於100次/分,發燒、貧血、疼痛、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衰、心肌炎等時心率也會增加。脈率減慢(小於60次/分鐘)見於睡眠及某些疾病時,如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高血壓、緩慢性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那么,正常成人的呼吸和脈搏的比例應是多少呢?按照現代醫學,呼吸與脈搏的正常指標被定為:“正常成人呼吸應為:16 - 20次/分鐘。 正常成人男性脈搏應為60 - 80次/分鐘,女性應為70 - 90次/分鐘。呼吸與脈搏之比,約為1:4。”
可見,從古代中醫到現代醫學,都認為呼吸與脈搏之比,約為1:4。但是,要注意,這是指的人在正常狀態下,或者說是工作狀態下。而齊一呼吸法是在靜養狀態下,或者說是平躺、仰臥休息的狀態下。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取正常指標60 – 90(次/分鐘)的中間75。如果一個人每分鐘脈搏75次,按1:4算,每分鐘應該呼吸18次半強。我們在靜養時,這種呼吸方法會感到呼吸的深度不夠,即很難充分做好“腹式呼吸”,及充分體會呼吸對五臟六腑的“按摩”作用。
那么,呼吸與脈搏的比例是多少最適合呢?實踐證明,我們在靜養時1:6比1:4更放鬆。如果一個人每分鐘脈搏75次,按1:6算,每分鐘應該呼吸約13次。每分鐘呼吸13次,(根據2005年的標準,人工呼吸大概每五秒鐘要做一次。每分鐘只有10-12次。)從呼吸的深度來講,較1:4的18次半強,更放鬆,更容易做好“腹式呼吸”,且更好掌握。現在,網上有人主張,訓練腹式呼吸:每分鐘7—8次,每天鍛鍊兩次,每次10—20分鐘。我們說,為什麼每次只有10—20分鐘?就是因為消耗體力較大。並且7-8次/分,比1:6的速度更為緩慢。還有人認為,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約10-15秒。按照這樣計算,每分鐘不過6-4次,可以說是極為緩慢。
同時,呼吸與脈搏的比例為1:6,也是我們有意適當地放慢了呼吸的節奏。這是參考了傳統氣功的觀點,呼吸要緩慢、平緩、平穩,“綿綿而深長”的觀點。實踐證明,這有益於平心靜氣、進行練習,可適應更多的練習者。
那么,再慢些,比如說1:8。我們說1:8也未嘗不可,如果說1:6的呼吸已經練習較長時間了,且身體條件比較好的,也可以試練。但是,從“越接近自然越省體力”的觀點講,1:6肯定比1:8要節省體力,因為1:6更接近自然狀態的約1:4。越自然越省體力,反之越遠離自然,越費體力。是不是越慢越好呢?應該說,2的倍數都是好掌握的,比如說1:10,吸5下,呼5下,好分配。但是,人們有過這樣的經驗,由於過於控制呼吸,造成急性缺氧。當然,運動員可能呼吸次數略少,但有學者提醒我們,普通人一般少於10次/分會造成缺氧。
根據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不偏,庸不易”(《三字經》),我們應該選擇那種能持久的,即長久、永恆的,而不是走極端方法。也就是說,即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取適中的速度。
所以,我們選擇呼吸與脈搏1:6的比例。因為這個比例較接近常態,從“越接近常態越安全”的觀點來看,1:6是容易控制的呼吸方法中,最接近1:4的,也是最接近常態的。可以說,1:6的比例是比較安全的。此外,1:6的比例,也是齊一呼吸法首推的比例。
在這裡,1:3、1:5及1:7、1:9的比例,似乎都難於掌握。因為,要把這些比例的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均分,不易掌握。而把呼氣和吸氣的時間,不等長劃分,即有長有短,又需要額外記憶。同時,這些比例如何劃分為最佳,現在沒有找到根據。
可以看出,每呼吸一次,和你脈搏的比是1:6的呼吸方法,是與其他比例相比較後,優選得到的。因為其他比例,都不如1:6更有益於平心靜氣、進行練習,且接近自然,節省體力,便於記憶和掌握。因此,初學者以1:6為宜。
總之,速度問題方面,我們要求呼吸速度與自己的脈搏相當。很明顯這是有節奏的、變化的,而呼吸需要有節奏和變化。這種節奏和變化,體現了呼氣和吸氣之間,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和諧。
2、呼吸的力度問題:
呼吸時,一吸、一呼所表現的力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講呼吸時,呼氣和吸氣可分開講,這樣便於人們理解。吸氣時,力度要求要平緩,均勻而緩慢,即“綿綿而深長”;呼氣時,力度要求相比吸氣的平緩,要稍微帶點兒力。根據物理學、力學的知識,這樣呼吸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便於將肺部的一些污垢清理出去,因為呼氣時,向外的力,大一些,有一個衝力,會逐步把污垢向外推,最終推出去。二是能夠使體外的空氣流動起來,因為只有呼氣時有力,才能將肺部的濁氣吹遠些,不至於剛呼出去的濁氣又被吸了進來。反之,如果呼氣和吸氣的力量相同,不僅不容易將肺部的一些污垢清理出去,反而還容易重複呼吸體外(身邊)的同一部分空氣,而不利於氧氣的吸收。
就是說,呼氣要有力,但不要刻意去用力,應該象自由落體的運動一樣,要自然用力。這種力,不僅能夠將肺部的廢氣和污垢乾淨利落地排出體外,還有助於空氣的對流,使我們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
具體地說,呼氣,是前一半兒用力,後一半幾乎停歇。(見圖)前一半兒、後一半指的是時間,就是說可以將呼氣所用的時間“2、2、3”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我們主張是按照2:1的分法。數“2、2、”時呼氣,數“3”時停歇,正好作為每一次呼吸之間轉換的一個緩衝,使呼吸和下一次呼吸的銜接更加流暢、自然。一定要注意,儘可能自然。這樣的呼吸能為身體提供更多的氧氣,且有利於二氧化碳排出。從這點來講,呼吸是更新和代謝的力量。
細心的人會發現,呼和吸的時間實際上是不一樣長的。為什麼實際上呼和吸的時間會不一樣長?這是因為,呼氣時用力稍大,單位時間氣流量大,所以要比吸氣時實際所用時間要短。就是說,如果每次呼吸按6拍算,大約是:吸氣占3拍,呼氣占2拍,停歇占1拍。
總之,力度問題方面,呼和吸用力不同,尤其呼氣,用的是自然的力。
3、呼吸的深度問題: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的肺平均有兩個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數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美國健康學家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不論在已開發國家,還是在開發中國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確。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鮮空氣尚未深入肺葉下端時,便匆匆地呼氣了,這樣等於沒有吸收到新鮮空氣中的有益成分。”其中嚴重者,氧氣的吸收不足,且氧氣就不能充分地被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時間長了,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就會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況,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呼吸的深度要求,不僅在於矯正呼吸太短促的問題,還體現了齊一呼吸法對傳統氣功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呼吸自身的需要。傳統氣功的腹式呼吸法,正是我們呼吸深度所要求的問題,我們把它延伸到五贓六腑的“按摩”。
呼吸對五臟六腑的“按摩”,不是讓你額外用力,而是你呼吸時要想到五臟六腑,尤其是,當吸氣時,吸到什麼部位了,心裡要想著。說是“按摩”,也不同於用手去按摩,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上有規律的擠壓。
利用呼吸的運動,“按摩”五贓六腑,哪怕是輕微的“按摩”,也是加強了不受意識控制的內臟活動(現代生理學知識表明,植物神經系統主宰不受意識控制的內臟活動。)。“按摩”五臟六腑,可能僅僅是給五臟六腑加了一點點壓力。而這一點點壓力至少有兩點作用,一是能夠調節五贓六腑自身運動,提高各個臟器的功能;二還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助使靜脈血流入心臟。長此下去,會收到成效的。
據報導, “氣功提高網狀內皮系統機能,增強抵抗力,也與內臟按摩改善脾臟血液循環有關。有5例入靜良好者,其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了40%,吞噬指數增加了99.3%。外周血紅細胞的增多,則與按摩肝臟有關。”
這佐證了呼吸到腹部,才能有效地“按摩”五臟六腑,可以改善不受意識控制的內臟活動。且呼吸深度問題方面,呼吸時氣體經過胸部自然到腹部(實際上類似人們所說腹式呼吸),體現了呼吸的效率。
呼吸對五臟六腑的“按摩”作用,有助於五臟六腑的運動和血液的循環、流動。可見,呼吸不僅僅是肺部換氣,還關係到氣體在體內的運輸和交換、血液的流動、五臟六腑的運動等等。這也是從人體大系統的整體功能來看問題。
總而言之,現代科學思想、科學理論、科學研究等都確信,合理的調吸是科學的,作用是顯著的。現代科學證明,調整呼吸或者說調吸,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是明顯的。現代科技已經揭示了,人的肺部有大約3億個肺泡。在一般呼吸的時候,其中有許多肺泡沒有充分調動和工作起來。而齊一呼吸法對呼吸深度的要求,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沒有深度,就沒有效率。但是有深度,也要恰到好處,並不是說一味地使勁吸氣,要清楚呼吸的支點在哪裡,要注意呼氣和吸氣要自然、和諧。

四、注意事項:

初學者練習時,為什麼最好在環境安靜、空氣新鮮的地方?因為,練習時比較怕聲響,尤其是突然間出現的聲響,會使人受到驚嚇,影響練習效果。空氣新鮮,是為了得到充分的氧氣。另外,開放系統與環境之間有物質、能量或信息的交流,開放系統的穩態是一種動態平衡。開放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保持系統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限度。從某種意義上講,肺部的呼吸活動就是一個開放系統,所以我們要找一個安靜、舒適、空氣新鮮的地方,為的是保持穩定的一種狀態。
平躺仰臥、全身放鬆非常重要。初學者最好採用仰臥的姿勢練習,這種姿勢最利於放鬆。為什麼要提放鬆?只有放鬆才能持久;也只有放鬆時,你的感覺最靈敏,才能體會自己脈搏的跳動,有利於慢慢地去體會、去感悟。
根據有關報導,“練坐功者,耗氧量下降,大體相當於基礎代謝水平;練臥功者,較功前靜臥耗氧量顯著下降,低於基礎代謝水平。唯獨練站樁者,耗氧量明顯增加。皮膚溫度也有相應變化,均較功前明顯升高,以坐功最顯著,臥功次之,站樁最少。在5例7次練靜功中發現,代謝率平均較基礎代謝低19%,最好的一例低37%,這與放鬆入靜使交感神經趨向抑制有關。哈佛大學本森教授的‘鬆弛反應療法’類似松靜功,這不同於睡眠或靜坐,所以能有效地對抗某些有害的心理——生理反應,使失調的機能恢復動態平衡,從而預防和治療許多心身疾病。”可見平躺仰臥耗氧量下降,代謝率較基礎代謝低。
排除雜念、閉目塞耳,也叫閉目塞聽、閉目塞聰。就是,不要想其他事,聽到周圍的聲音,也裝沒聽到。古代人們就很看重這一點,漢·王充《論衡·自紀》有:“閉目塞聰,愛精自保。”的記載。
現代科學已經證實,調整呼吸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和治療許多心身疾病。根據有關報導,氣功調身“既不增加心臟負擔,又能促進血液循環,更適合康復醫療。調整骨骼肌的鬆緊變化,也能影響血液循環和血液分配,從而調整內臟功能。練松靜功者,血管趨向舒張,而練站樁功者,產生血管收縮反應。”
其實,一般地說,齊一呼吸法只是將呼吸放慢,拉長一點點,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乾什麼都講究質量,對呼吸做一點小小的調整,就能夠大大地提高呼吸的質量,是事半功倍的事。初學者要儘可能地平心靜氣,順其自然調整呼吸。然後,開始逐步地對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進行調整。呼吸做到位,可使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加腸鳴次數,利於消化吸收......。
練習時有幾點要注意:
⑴、把全身作為一個整體來想。
練習呼吸時,隨時把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如果做不好,可以腿腳、手和臂膀、頭部、五臟六腑輪流去想,慢慢就可以同時去想,把各個部份聯繫在一起。就是說,呼吸時不要只想著肺部的運動、脈搏的跳動,要隨時注意全身。
⑵、練習時,儘可能不動,不要有動作,象臉皮搔癢、眼睛流淚等出現時,能不動就不要去理會。但是咽唾沫、打哈氣是可以的。
⑶、要領方面,本法繼承、參考了傳統氣功知識,有幾點要注意:①氣功有種說法叫“舌柱上齶,心注一境”,我們可以舌抵上齶,但要似抵非抵。就是說,要自然,不要緊張,挨著就行。②氣功有種說法叫“意守丹田”,我們不會做的,可以收腹,但要似收非收。就是說,要自然,不要緊張。③氣功有種說法叫“提肛”,但要似提非提,不要象大便時那樣放鬆。就是說,要自然,不要緊張。
⑷、雖說數“1、2、3,2、2、3......”但是呼吸不要間斷,要自然、連貫、流暢、平滑。
⑸、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勞逸結合。齊一呼吸法贊成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都要不斷地去摸索,去探討、研究。比如說練習的時間可長可短,一般一小時左右為宜,有的人就可長些,有的就短些。在呼吸方面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於自己的方式、途徑,完全相同的方式、途徑是不存在的。另外,還要結合其它有癢運動。國際衛生組織提出一個標準,就是每人每天至少要堅持半個小時的有氧運動,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⑹、該法適合脈搏78/分鐘左右,且沒有其它疾病的成年人。
⑺、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熱、各種急性病及急性傳染病的人不宜練。
⑻、對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強調自然。“自然”是最重要的。開始時,不能自然的,也要向自然靠近,要逐步走向自然。最初可能不太自然,但始終追求的是自然。
⑼、重要的是感覺、感受,要自己去感悟。比如,處理好呼吸的速度、力度和深度這三個方面,雖然並不複雜,但是需要長時間的鍛鍊、磨合,逐步地去體會、去實踐、去感悟。
⑽大、小便等事項解決好再練習。

五、齊一呼吸法的特點:

⑴、人們為什麼使用阿拉伯數字,就是因為簡單實用。我們知道,衡量一個功法好不好,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要看這種功法是否簡單實用、易於掌握。而齊一呼吸法正符合這一點,簡單實用、易於掌握:①好記,一聽就記住;②好懂,不過是通常上學所學過的知識;③好學,會數“1、2、3”調整呼吸,就能學;④好掌握,能摸到脈搏就行。
⑵、對環境要求簡單,無需器械,對時間要求寬鬆。
⑶對呼吸的“三度”有要求,且都選擇最適中的方式,①有速度要求:呼吸與脈搏的匹配為1:6。②有力度要求,且呼氣和吸氣力的大小不同。③有深度要求,吸氣到腹部,類似“腹式呼吸”。
⑷、不僅繼承了古代中醫、氣功的精髓,還結合與利用了現代科學思想、方法、知識。
⑸、呼吸放慢,調整到最接近常態的狀態下。我們說,最安全的呼吸方式也應該是最自然的呼吸方式。齊一呼吸法是易於掌握最接近常態的呼吸方法,所以是安全的,同時是節省體力的。
⑹、如果說該法是一種技術或技巧,不如說是一種藝術,好比跳三步舞,連貫自如。有節奏,有起伏。
⑺、追求自然,是齊一呼吸法的特點。該法以為,只有自然的東西才是長久的,也只有自然的東西才能夠持久。所以,在練習時要儘可能自然、放鬆。
⑻、齊一呼呼吸法是和諧振盪功的組成部分。從呼吸開始,首先是心肺的和諧,然後是各個器官的和諧,可逐步進入和諧振盪功法的練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