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隊國家安全部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德語:SS-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也譯為國家保全總部、國家保全本部、國家保全總局、國家安全總局、帝國保全總部、帝國中央安全局、帝國保全總局)組建於1939年,由黨衛隊保全局與納粹德國內政部下屬的治安警察合併而成,是納粹德國重要的情報與反情報部門,1945年5月德國投降時被解散。

歷史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的前身是黨衛隊保全局和納粹德國的治安警察,1939年9月27日,黨衛隊全國領袖兼納粹德國內政部警察總監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將黨衛隊保全局與納粹德國內政部下屬的治安警察合併,第一任部長為黨衛隊上級集團領袖、警察大將萊因哈德·海德里希,1942年6月4日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因遇刺重傷死亡,海因里希·希姆萊兼任部長職位,1943年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接替部長職位,一直到二戰結束。黨衛隊國家安全部部長的正式名稱為 治安警察與保全局總監(德語:Chef der Sicherheitspolizei und des SD,縮寫為 CSSD)。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承擔著納粹德國的情報蒐集、反間諜、犯罪調查、輿論監督、對外國人的監督以及思想輸灌職能,它宣稱自己的職責為發現和消除第三帝國的“敵人”。然而這些“敵人”是猶太人,共產主義者,共濟會會員,和平主義者和部分基督教信仰者。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還管理著特別行動隊,在德國國防軍與武裝黨衛軍入侵東歐的時候,特別行動隊緊跟其後,對“劣等民族”和反抗軍進行屠殺。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的縮寫為 RSi-H,以防止同黨衛隊人種與移居部的縮寫 RuSHA相混淆。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高級黨衛隊軍銜者的人數占黨衛隊該軍銜人員的比例如下:

•黨衛隊上級集團領袖(Obergruppen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上將):4.4%

•黨衛隊集團領袖(Gruppen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中將):7.4%

•黨衛隊旅隊領袖(Brigade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少將):11.5%

•黨衛隊上級領袖(Ober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上校):15%

•黨衛隊旗隊領袖(Standarten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上校):15.2%

•黨衛隊上級突擊隊大隊領袖(Obersturmbannführer,相當於國防軍中校):20%

1933年黨衛隊自己的情報機關——黨衛隊保全局剛成立時就與納粹德國的軍事情報機關阿勃韋爾(德語:Abwehr)產生了競爭關係,1939年黨衛隊國家安全部成立時也是如此,經過幾年的鬥爭,1944年2月阿勃韋爾被併入黨衛隊國家安全部,這使得黨衛隊國家安全部的權力進一步增強。

結構

1939年9月27日,黨衛隊國家安全部剛組建時結構如下:

•第一局,負責組織、管理與法律事務

•第二局,負責“敵對勢力”的偵查

•第三局,負責納粹德國國內範圍內(不包括占領區)的監控任務

•第四局,蓋世太保指揮部門

•第五局,負責管理刑事警察

•第六局,負責對外情報

1941年時,黨衛隊國家安全部結構如下:

•第一局(人事局),局長為黨衛隊旅隊領袖兼警察少將布魯諾·斯泰肯巴赫

•A處,負責人事工作

•B處,負責教育與訓練

•C處,負責體能訓練

•D處,負責刑事事務

•第二局(組織、管理與法律局)

•A處,負責組織與法律

•B處,負責護照與外事警察事務

•C處a部分,負責治安警察預算管理

•C處b部分,負責黨衛隊國家安全部中原黨衛隊保全局部分的預算事務

•D處,負責科技研發事務

•第三局,原黨衛隊保全局負責國內業務部分,局長為奧托·奧倫道夫

•A處,負責法律問題

•B處,負責歸國德意志人事務

•C處,負責文化事務

•D處,負責經濟事務

•第四局,蓋世太保的領導機關,局長為海因里希·繆勒

•1科,負責處理天主教事務

•2科,負責處理基督教新教事務

•3科,負責處理基督教其他教派及共濟會事務

•4科,負責處理猶太人問題,科長為阿道夫·艾希曼

•A處,負責防止“敵人”的破壞活動

•B處,負責對付教會和猶太人

•C處,負責整理敵對人員的卡片索引

•D處,負責納粹德國占領區域的保全業務

•E處,反間諜處

•第五局,刑事警察的指揮機關

•A處,負責犯罪政策與預防犯罪

•B處,負責具體行動業務

•C處,負責調查業務

•D處,治安警察刑事技術所

•第六局,原黨衛隊保全局負責國外業務部分,1939年-1941年局長為海因茲·約斯特,1941年—1945年5月局長為瓦爾特·舒倫堡

•A處,外國情報處的組織

•B處,負責西歐的情報工作

•C處,負責蘇聯與日本勢力範圍的情報工作

•D處,負責英國與美國勢力範圍的情報工作

•E處,負責中歐的情報工作

•F處,用於在國外的外國情報處的技術輔助工具

•G處,維爾弗里德·克拉勒特博士辦公處,1943年成立, 研究“利用科學的方法蒐集情報”

•S處,1943年成立,奧托·斯科爾茲內領導的一個特別隊,它的任務是準備和進行破壞活動

•第七局,負責意識形態研究與發展業務

•A處。負責提供意識形態研究材料(書籍、翻譯的資料)

•B處,負責研究工作(研究猶太人、共產主義等)

•C處,負責管理檔案館、博物館

參與行動

•1939年時,時任黨衛隊國家安全部第四局E處副處長的瓦爾特·舒倫堡策劃並親自參與了芬洛事件,黨衛隊國家安全部的特工(包括瓦爾特·舒倫堡在內)多次與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特工西吉斯蒙德·佩恩·貝斯特和理查·亨利·史蒂文斯接觸,宣稱自己是國防軍中反對希特勒人員,經過多次會晤並騙取對方信任之後,瓦爾特·舒倫堡商定雙方於1939年11月9日下午在荷蘭靠近德國邊境上的芬洛會面,在會面時,黨衛隊成員突然從德國國境線衝過來,將英國秘密情報局特工西吉斯蒙德·佩恩·貝斯特和理查·亨利·史蒂文斯以及偽裝成英國特工的荷蘭特工德克·克羅普綁架後迅速退回德國國境線那一側。事後瓦爾特·舒倫堡被阿道夫·希特勒親自授予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德語:Eisernes Kreuz 1)。

•黨衛隊國家安全部下屬的刑事警察與國家秘密警察(即蓋世太保)參與了吉普賽人、猶太人、反抗軍成員的逮捕、押運和處決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