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藝傑

黨藝傑

黨藝傑,原名陳頤英,1943年生人,原籍北京,現居住於河北省唐山市,李(李潤傑)派快板書第二代傳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快板書藝術委員會委員。出身文藝世家,祖父陳紫荃(壽字輩),相聲演員;父親陳嘯秋,又名陳德慧,著名梅派青衣,京劇前輩。

個人履歷

黨藝傑,原名陳頤英,1943年生人,原籍北京,現居住於河北省唐山市,李(李潤傑)派快板書第二代傳

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快板書藝術委員會委員。黨藝傑先生出身文藝世家,祖父陳紫荃(壽字輩),相聲演員;父親陳嘯秋,又名陳德慧,著名梅派青衣,京劇前輩。

從業經歷

黨藝傑先生幼年隨楊少樓學戲,打下了良好的戲曲身段基礎,先後輾轉瀋陽、北京。1960年遷居到唐山。
初到唐山的黨藝傑先生,十分喜愛話劇和相聲藝術。並經常參與唐山市第二文化宮的業餘表演團隊,表演話劇。受到了當時陳樹森先生的提攜。後也說相聲。曾與李卓臣先生合作演出相聲《好》,紅極一時。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唐山市四五三三部隊的一次演出里,看到了一個小戰士表演的一段快板書,對青年的黨藝傑先生影響非常大,於是下定決心,開始學習快板書。
黨先生的快板小段《大老王》在唐山地區曾引起過一番不小的轟動,以致於後來走在馬路上,大家都叫他“大老王”。後來結識了唐山市曲藝團的快板書演員,畢業於保定曲藝學校的江洪山先生,構成了很好的合作搭檔,並且向江洪山先生系統的學習了打板技法,後由江洪山先生引薦,於1962年拜江先生的老師,也就是保定曲藝學校的快板書教師劉三萬(李潤傑先生的第六位弟子)先生為師,正式成為一名李派快板書演員。劉三萬先生教給黨先生的第一個段子就是《抗洪凱歌》。
幾年的學習使得黨先生藝業大進,與此同時,還不斷的觀摩老藝術家的精彩演出,像說相聲的李壽青先生,康桂聲先生,唱快板的段立賢先生等等。還結識了竹板書演員李濟民先生。可正當黨藝傑先生的學業和藝術如日中天,蓬勃向上的時候,一場波瀾壯闊的運動卻正在悄無聲息的醞釀······
文革一開始,黨先生的老恩師劉三萬先生便不明去向。黨先生苦苦尋找了四十餘年,直到2000年才找到了失散多年師父。
文革結束後,黨先生重新回到了他深深熱愛著的舞台。並於八十年代在唐山市民政局主抓盲人演出隊。之後搞起了工會工作。但無論工作如何繁忙,黨先生,每天都在研究自己的快板書藝術。真正做到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是一位追求藝術完美且精益求精的老藝術家。

主要作品

長期上演作品《熔爐鍊金剛》 《魯達除霸》 《抗洪凱歌》《繞口令》 《劫行車》等
保留曲目《飛車炸軍火》 全本《三打白骨精》

社會評價

黨先生在藝術上稱得起是精益求精,要求演員表演時候的釘子步站姿,他還在竹板的打法上有著很深的研究,其打竹板的方法可謂匠心獨運,有著獨特的握持方法和打板的方向角度,以致於打出來的聲音即洪亮又圓潤,可謂動聽之極。黨先生的咬字遒勁有力,但又符合人物性格,溶百家之長為己所用,刻畫人物極為貼切生動。就連兒時的學習京劇的印象,也都深深的反映在其精彩的藝術表演之中。例如在《飛車炸軍火》一段中,黨先生的對於龜田隊長這一角色的處理上就苦下了一番心思,大量的運用了京劇架子花臉的念白和身段,使得這一個日本鬼子奸詐狡猾的形象活靈活現的展示在觀眾的面前。在《三打白骨精》中,大量的武打身段,都是源自於京劇和武術的藝術延伸,稱得起是畫龍點睛之筆。《繞口令》也是黨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說到繞口令十八愁處,黨先生的表演是“快而不亂”,再加上恰如其分的表情配合,讓人百聽不厭,每每演到此處,台下都是雷鳴般的掌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