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國漢字]

黨[中國漢字]
黨[中國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黨(dǎng),從尚從黑。本義:非公開、暗地裡、私下。 《說文》不鮮也。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釋名》五百家為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基本信息

釋義

黨[中國漢字] 黨[中國漢字]

〈形〉(1)形聲。從黑,尚聲。簡化字“黨”,從兒(人,尚聲)本義:晦暗不明。“黨”指集團時,在古代一般只用於貶義,與現代漢語不同。

(2) 不鮮明 [not bright]

黨,不鮮也。——《說文》

有政黨、偏袒之意,舊時指親族。党姓的望族居住在馮詡(今天的陝西省境內)。如今隨著網民數量的壯大、各類網民已經遠離了分散的網路生活狀態、各類志同道合的網民走到了一起。這便是“黨”形成的基礎。同時“黨”也是指具有相同志趣或做著相同事情或有相同點的一類人。

常用字型

黨

以下是“黨”字的一些常用字型。

黨(大標宋) 黨(大標宋)
黨(大標宋繁) 黨(大標宋繁)
黨(隸書) 黨(隸書)
黨(魏碑) 黨(魏碑)
黨(顏體繁) 黨(顏體繁)
黨(篆書繁) 黨(篆書繁)

詳細釋義

〈形〉

(形聲。從黑,尚聲。“黨”、“黨”在古代是兩個字,現在“黨”是“黨”的簡化字。簡化字“黨”,從兒(人,尚聲)本義:晦暗不明。“黨”指集團時,在古代一般只用於貶義,與現代漢語不同)

不鮮明

黨,不鮮也。——《說文》

嘉興謂衣物敝垢不鮮曰煙黨。—— 蔣禮鴻《義府續貂》

美,善,正直。後作“讜”

黨,善也;美也。——《廣雅》

元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荀子》

1.

(形聲。從黑,尚聲。“黨”、“黨”在古代是兩個字,現在“黨”是“黨”的簡化字。簡化字“黨”,從兒(人,尚聲)本義:晦暗不明。“黨”指集團時,在古代一般只用於貶義,與現代漢語不同)

2.

不鮮明

黨,不鮮也。——《說文》

嘉興謂衣物敝垢不鮮曰煙黨。—— 蔣禮鴻《義府續貂》

3.

美,善,正直。後作“讜”

黨,善也;美也。——《廣雅》

元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荀子》

〈動〉

知曉,解悟

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荀子》

偏私,偏袒

子黨於師人。——《韓非子·外儲》

群而不黨。——《論語》。孔注:“助也。”

吾聞君子不黨。孔注:“相助匿曰黨。”

結夥

性貪而狠,黨豺為虐。——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1.

知曉

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荀子》

2.

偏私

子黨於師人。——《韓非子·外儲》

群而不黨。——《論語》。孔注:“助也。”

3.

吾聞君子不黨。孔注:“相助匿曰黨。”

4.

結夥

性貪而狠,黨豺為虐。——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名〉

古代地方戶籍編制單位。五百家為黨 [five-hundred families]

五族為黨。——《周禮·大司徒》。注:“百家,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

君實鄉州藏焉。——《管子·山權數》。注:“三千五百家為黨,此非周制。”

操當以 肅還付鄉黨。——《資治通鑑》

又如:黨人(同一鄉里的人);黨正(周代所設地方組織的長官)

朋輩。指意氣相投的人

辨說得其黨。——《禮記·仲尼燕居》。注:“類也。”

睦於父母之黨。——《禮記·坊記》。注:“猶親也。”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韓愈《山石》

又如:黨友(指志道相近、立場相似的人);黨援(指與自己同道而給予援助的人)

朋黨;由私人利害關係結成的小集團

無偏無黨。——《書·洪範》。注:“朋黨。”

各於其黨。——《論語·里仁》

惟黨人之偷樂兮。——《楚辭·離騷》

使其黨入索財物。——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死黨;餘黨(未消滅盡的黨羽);黨惡(結黨作惡)

政黨 。

如:共產黨;共和黨;國民黨;工人黨

1.

古代地方戶籍編制單位

五族為黨。——《周禮·大司徒》。注:“百家,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

君實鄉州藏焉。——《管子·山權數》。注:“三千五百家為黨,此非周制。”

操當以 肅還付鄉黨。——《資治通鑑》

又如:黨人(同一鄉里的人);黨正(周代所設地方組織的長官)

2.

朋輩

辨說得其黨。——《禮記·仲尼燕居》。注:“類也。”

睦於父母之黨。——《禮記·坊記》。注:“猶親也。”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韓愈《山石》

又如:黨友(指志道相近、立場相似的人);黨援(指與自己同道而給予援助的人)

3.

朋黨;由私人利害關係結成的小集團

無偏無黨。——《書·洪範》。注:“朋黨。”

各於其黨。——《論語·里仁》

惟黨人之偷樂兮。——《楚辭·離騷》

使其黨入索財物。——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死黨;餘黨(未消滅盡的黨羽);黨惡(結黨作惡)

4.

政黨 。

如:共產黨;共和黨;國民黨;工人黨

詞性示例

黨

本義:非公開、暗地裡、私下。《說文》:“黨,不鮮也。”黨(dǎng),從尚從黑。本義:非公開、暗地裡、私下。

上古社會組織形式,以五百家為一“黨”,亦引申為鄉里。

《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

《釋名》五百家為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引申為鄉里,說見楊伯峻《論語譯註》。

《論語·雍也》:“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類。

《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荀子·儒效》:“比周而譽俞少,鄙爭而名俞辱,煩勞以求安利,其身俞危。”王念孫注曰:“譽,非名譽,即‘與’字也。(‘與’‘譽’古字通。《射義》‘則燕則譽’,鄭註:‘譽或為與。’《堯典》‘伯與’,《漢書·古今人表》作‘柏譽’。《韓子·有度》篇‘忘主外交以進其與’,《管子·明法》篇‘與’作‘譽’。)言雖比周以求黨與,而黨與愈少也。(《強國》篇曰:‘比周以爭與。’)下句‘鄙爭而名俞辱’,乃言名譽耳。元刻‘譽’作‘與’,本字也;宋本作‘譽’,借字也。《小雅·角弓》傳‘比周而黨愈少,鄙爭而名愈辱,求安而身愈危’,語皆本於《荀子》,黨亦與也。又《臣道》篇‘推類接譽以待無方’,譽,亦讀為與,與亦類也。《周語》‘少曲與焉’,韋注曰:‘與,類也。’言推類接與以待事之無常者而應之也。”

美,善,正直。後作“讜” [good]黨,善也;美也。

《荀子·非相》:“元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郝懿行注曰:“‘黨’、‘讜’古今字。讜言即昌言,謂善言也。”

集團。以地域、志趣或利益為區分組成的一個群體,今多用此義。如黨同伐異。

《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

(動)偏袒

《論語·述而》:“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兩國乃同姓國家,因此不敢稱夫人為吳姬,改稱“吳孟子”,這是非禮之舉,於是陳司敗問孔子:魯君是否知禮?孔子答:知禮。陳司敗於是對孔子的弟子巫馬期說了這句話: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孔子竟然偏袒嗎?

(動)古楚地方言:知曉

《荀子·非相》:“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郝懿行曰:“(楊倞)注云‘黨,親比’,非也。《方言》:‘黨,知也。’”俞樾曰:“《方言》曰:‘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郭注曰:“‘黨黨,朗也,解寤貌。’然則黨學者,猶言曉學者。蓋法先王,順禮義,以曉學者也。荀卿居楚久,故楚言耳。”

1.

上古社會組織形式,以五百家為一“黨”,亦引申為鄉里。

《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

《釋名》五百家為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引申為鄉里,說見楊伯峻《論語譯註》。

《論語·雍也》:“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2.

類。

《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荀子·儒效》:“比周而譽俞少,鄙爭而名俞辱,煩勞以求安利,其身俞危。”王念孫注曰:“譽,非名譽,即‘與’字也。(‘與’‘譽’古字通。《射義》‘則燕則譽’,鄭註:‘譽或為與。’《堯典》‘伯與’,《漢書·古今人表》作‘柏譽’。《韓子·有度》篇‘忘主外交以進其與’,《管子·明法》篇‘與’作‘譽’。)言雖比周以求黨與,而黨與愈少也。(《強國》篇曰:‘比周以爭與。’)下句‘鄙爭而名俞辱’,乃言名譽耳。元刻‘譽’作‘與’,本字也;宋本作‘譽’,借字也。《小雅·角弓》傳‘比周而黨愈少,鄙爭而名愈辱,求安而身愈危’,語皆本於《荀子》,黨亦與也。又《臣道》篇‘推類接譽以待無方’,譽,亦讀為與,與亦類也。《周語》‘少曲與焉’,韋注曰:‘與,類也。’言推類接與以待事之無常者而應之也。”

3.

美,善,正直。後作“讜” [good]黨,善也;美也。

《荀子·非相》:“元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郝懿行注曰:“‘黨’、‘讜’古今字。讜言即昌言,謂善言也。”

4.

集團。以地域、志趣或利益為區分組成的一個群體,今多用此義。如黨同伐異。

《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

5.

(動)偏袒

《論語·述而》:“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兩國乃同姓國家,因此不敢稱夫人為吳姬,改稱“吳孟子”,這是非禮之舉,於是陳司敗問孔子:魯君是否知禮?孔子答:知禮。陳司敗於是對孔子的弟子巫馬期說了這句話: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孔子竟然偏袒嗎?

6.

(動)古楚地方言:知曉

《荀子·非相》:“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郝懿行曰:“(楊倞)注云‘黨,親比’,非也。《方言》:‘黨,知也。’”俞樾曰:“《方言》曰:‘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郭注曰:“‘黨黨,朗也,解寤貌。’然則黨學者,猶言曉學者。蓋法先王,順禮義,以曉學者也。荀卿居楚久,故楚言耳。”

出處

黨,不鮮也。從黑,尚聲。――東漢·許慎《說文》 本詞條編者按:不鮮,不鮮明也。鮮用同顯。許慎讀“尚”為“曾”、“庶幾”,即讀“黨”為“尚黑”(曾黑、庶幾黑暗),故有此釋。

國,人物之黨也。——《論衡·訂鬼篇》

嘉興謂衣物敝垢不鮮曰煙黨。――蔣禮鴻《義府續貂》

美,善,正直。後作“讜” [good]

黨,善也;美也。――《廣雅》

元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荀子》

知曉,解悟 [understand]

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荀子》

偏私,偏袒 [be partial to]

子黨於師人。――《韓非子·外儲》

群而不黨。――《論語》。孔註:“助也。”

又:吾聞君子不黨。孔註:“相助匿非曰黨。”

結夥 [gang involvement]

性貪而狠,黨豺為虐。――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古代地方戶籍編制單位。五百家為黨 [ five-hundred families]

五族為黨。――《周禮·大司徒》。註:“百家,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

君實鄉州藏焉。――《管子·山權數》。註:“三千五百家為黨,此非周制。”

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資治通鑑》

又如:黨人(同一鄉里的人);黨正(周代所設地方組織的長官)

朋輩。指意氣相投的人 [kinsfolk;relative]

辨說得其黨。――《禮記·仲尼燕居》。註:“類也。”

睦於父母之黨。――《禮記·坊記》。註:“猶親也。”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韓愈《山石》

又如:黨友(指志道相近、立場相似的人);黨援(指與自己同道而給予援助的人)

朋黨;由私人利害關係結成的小集團 [clique faction]

無偏無黨。――《書·洪範》。註:“朋黨。”

各於其黨。――《論語·里仁》

惟黨人之偷樂兮。――《楚辭·離騷》

明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口不言事,恥漢人部黨之名;退不忘君,有楚尹毀家之志。”

使其黨入索財物。――清·方苞《獄中雜記》

常用詞組

死黨;餘黨(未消滅盡的黨羽);黨惡(結黨作惡)

政黨 [political party]。如:共產黨、共和黨、國民黨、工人黨、民進黨等等

黨報[party newspaper] 政黨的機關報,是宣傳政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的工具。在中國特指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的機關報

黨代表[Party representative] 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派到軍隊里代表黨組織做領導工作的人員

黨閥[party tyrant] 指政黨內把持大權、獨斷專行的頭目

黨費[membership dues] 黨員依照黨的章程,向黨組織交納的費用

黨風[style of party work] 政黨的作風

黨綱[party programme] 黨章的總綱,是一個政黨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和組織綱領

黨錮[autocratic rule;one-party dictatorship]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黨參政的現象

黨國[nation;country] 國民黨有“以黨治國”的口號,因而把國說成“黨國”

黨刊[party magazine] 政黨的機關刊物

黨課[party lecture] 中國共產黨組織為了對一般黨員進行黨綱、黨章教育而開設的課,有時也吸收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參加聽課

黨籍[party membership] 根據黨章的規定,經過入黨手續而取得了黨員資格

黨紀[party discipline] 一個政黨規定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紀律

黨魁[party boss] 政黨的首領

黨齡[party standing] 黨員入黨後所經過的年數,作黨員的時間

黨派[party;political parties and groups] 各個政黨或政黨內各個派別的統稱

黨票[party membership] 對黨籍的不嚴肅叫法

黨旗[part flag] 作為政黨象徵的旗幟

黨參[root of Co donopsis Pilosula]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藥。過去多產于山西上黨地區

黨史[history of a political party] 政黨的歷史

黨同伐異[defend those who being to one's own faction and attak those who don't;unite only with those of the same ideas and attack the others] 拉幫結派,偏袒同黨,攻擊異己

原指學術上的派別之間的鬥爭,後泛指一切集團之間的鬥爭

黨同伐異,此姘彼醜。――周邦彥《汴都賦》

黨徒[member of a clique or a reactionary political party;adherent;followers] 屬於某一集團或派別的人(含貶義)

黨委[Party commitee] 某些政黨的各級委員會的簡稱,特指中國共產黨的各級委員會

黨衛隊[Schutzstaffel] 德國法西斯的特務組織,又叫黨衛軍

黨務[party affairs;party activities] 政黨內部有關組織建設等的事務

黨校[Party school] 中國共產黨培養、訓練黨的幹部的學校

黨性[Party spirit;party character]階級性最高 集中的表現

特指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最高 集中的表現

黨性不純的表現

黨羽[adherents] 惡勢力集團里首領以外的人,指那些追隨一個領袖或一個政黨的擁護者(含貶義)

黨員[party member] 政黨的成員。在中國大陸,常常特指中國共產黨黨員

黨章[party constitution] 一個政黨的章程,一般規定該黨的總綱,組織機構,組織制度,黨員的條件、權利、義務和紀律等項

黨證[party card;membership card] 政黨組織部門發給其黨員證明黨員身份的憑證

1.

死黨;餘黨(未消滅盡的黨羽);黨惡(結黨作惡)

2.

政黨 [political party]。如:共產黨、共和黨、國民黨、工人黨、民進黨等等

3.

黨報[party newspaper] 政黨的機關報,是宣傳政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的工具。在中國特指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的機關報

4.

黨代表[Party representative] 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派到軍隊里代表黨組織做領導工作的人員

5.

黨閥[party tyrant] 指政黨內把持大權、獨斷專行的頭目

6.

黨費[membership dues] 黨員依照黨的章程,向黨組織交納的費用

7.

黨風[style of party work] 政黨的作風

8.

黨綱[party programme] 黨章的總綱,是一個政黨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和組織綱領

9.

黨錮[autocratic rule;one-party dictatorship]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黨參政的現象

10.

黨國[nation;country] 國民黨有“以黨治國”的口號,因而把國說成“黨國”

11.

黨刊[party magazine] 政黨的機關刊物

12.

黨課[party lecture] 中國共產黨組織為了對一般黨員進行黨綱、黨章教育而開設的課,有時也吸收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參加聽課

13.

黨籍[party membership] 根據黨章的規定,經過入黨手續而取得了黨員資格

14.

黨紀[party discipline] 一個政黨規定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紀律

15.

黨魁[party boss] 政黨的首領

16.

黨齡[party standing] 黨員入黨後所經過的年數,作黨員的時間

17.

黨派[party;political parties and groups] 各個政黨或政黨內各個派別的統稱

18.

黨票[party membership] 對黨籍的不嚴肅叫法

19.

黨旗[part flag] 作為政黨象徵的旗幟

20.

黨參[root of Co donopsis Pilosula]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藥。過去多產于山西上黨地區

21.

黨史[history of a political party] 政黨的歷史

22.

黨同伐異[defend those who being to one's own faction and attak those who don't;unite only with those of the same ideas and attack the others] 拉幫結派,偏袒同黨,攻擊異己

原指學術上的派別之間的鬥爭,後泛指一切集團之間的鬥爭

黨同伐異,此姘彼醜。――周邦彥《汴都賦》

23.

黨徒[member of a clique or a reactionary political party;adherent;followers] 屬於某一集團或派別的人(含貶義)

24.

黨委[Party commitee] 某些政黨的各級委員會的簡稱,特指中國共產黨的各級委員會

25.

黨衛隊[Schutzstaffel] 德國法西斯的特務組織,又叫黨衛軍

26.

黨務[party affairs;party activities] 政黨內部有關組織建設等的事務

27.

黨校[Party school] 中國共產黨培養、訓練黨的幹部的學校

28.

黨性[Party spirit;party character]階級性最高 集中的表現

特指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最高 集中的表現

黨性不純的表現

29.

黨羽[adherents] 惡勢力集團里首領以外的人,指那些追隨一個領袖或一個政黨的擁護者(含貶義)

30.

黨員[party member] 政黨的成員。在中國大陸,常常特指中國共產黨黨員

31.

黨章[party constitution] 一個政黨的章程,一般規定該黨的總綱,組織機構,組織制度,黨員的條件、權利、義務和紀律等項

32.

黨證[party card;membership card] 政黨組織部門發給其黨員證明黨員身份的憑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記載

《子集下》《兒字部》 ·黨

《集韻》《韻會》底朗切,音黨。《韻府羣玉》夏後氏之後。秦有將軍黨耐虎。唐有黨芬,党進。*(黨)《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音讜。《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為族,五族為黨。《釋名》五百家為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荀子·強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相助匿非曰黨。《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注》黨,親比也。

又頻也。《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郭注》黨,朗也。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注》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注》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姓也。《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台,臨黨氏。《注》黨氏,魯大夫。《釋文》黨,音掌。

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注》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與儻同。兾也。《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師古注》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注》謂直言也。 亦作。(黨)考證:〔《周禮·地官·閭胥疏》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五閭為族〕 謹按閭胥疏無此語,查系大司徒文。謹照原文閭胥疏改大司徒。五閭為族改四為族。〔《荀子·非相篇》實博而黨正。〕謹按原文文而致實,博而黨正,以四字為句不得連引實字。謹省實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