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鎮

點頭鎮

點頭鎮是鼎市轄鎮。1949年設點頭區,1958年改公社,1987年建鎮。位於市境中部,東臨沙埕港,距市府10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4萬。省道沙呂段過境。轄山柘、西洋尾、果洋、三沙溪、馬洋、後梁、大峨、上宅、觀洋、江美、柏柳、後井、翁溪、過莧、大坪、舑山、龍田、舉州等18個村委會和點頭居委會。

基本信息

地區介紹

點頭鎮點頭鎮
點頭鎮位於福建省福鼎市中部,距市中心15公里,是國家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全鎮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42829人,集鎮人口2萬多人。區位優勢獨特,背靠福鼎市區,東臨沙埕良港,西與山城明珠柘榮縣接壤,南抵全國聞名的太姥山風景區。水陸交通便捷,104國道和省道沙呂線貫穿境內,距溫州機場120公里,未來福溫鐵路穿境而過。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3.96億元,財政收入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30元。

素有“茶花漁米之鄉”的福鼎市點頭鎮是福鼎市重鎮之一,被譽為“閩東第一農民城”,是國家建設部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福建省綜合改革示範鎮。點頭鎮依山傍海,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背靠福鼎市區,東臨沙埕良港,西與山城明珠柘榮縣接壤,南抵全國聞名的太姥山風景區,水陸交通便捷,距福鼎市中心僅15公里,國道104線和省道沙呂線貫穿境內,福溫鐵路橫貫南北,集鎮距離火車站僅6公里,目前已納入福鼎市區發展規劃。

點頭鎮土地面積1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741畝,其中水田面積20547畝,旱地面積5194畝,下轄3個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鎮區由點頭居委會、鎮江居委會、文昌居委會、大峨新村以及點頭村、龍田村、觀洋村部分地區組成。全鎮總戶數達11524戶,總人口達424041人。集鎮常住人口約22000人,暫住人口6000人左右。

歷史沿革

點頭鎮點頭鎮

有扆山屹立其間,故別稱唐山。原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里二十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五都。民國初期為點頭區,民國29年(1940年)設點頭鎮。1949年6月設點頭區,1958年8月成立點頭公社,1961年6月恢復點頭區,1968年6月改為點頭公社,1983年復為點頭區,1987年改為點頭鎮。1995年,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40036人。1997年,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山柘、西洋尾、果洋、三沙溪、馬洋、後梁、大峨、上宅、觀洋、江美、柏柳、後井、翁溪、過莧、大坪、山、龍田、舉州等18個村委會和點頭居委會。

經濟發展

點頭鎮點頭鎮玫瑰花茶
點頭鎮氣候溫和濕潤,山海資源豐富,素有“茶花漁米之鄉”的美譽。點頭鎮是福鼎市大毫茶的發源地,茶葉是點頭鎮的支柱產業,點頭鎮茶園面積2.56萬畝,年產乾茶1700噸,產值上億元,產量產值雙居福鼎市首位,現有無公害茶園基地1萬畝。建有寧德市最大的閩浙邊貿點頭茶花專業貿易市場,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年交易茶葉達5萬擔。

茶葉產品共有60多種,在1999年美國國際產品(技術)博覽會上,白毫銀針獲國際馳名商標品牌,功夫紅茶獲金獎,蓮心綠茶獲名茶獎,金猴銀針、玫瑰花茶獲優質獎。全鎮茉莉花面積2000多畝,為茶葉提供足夠的香花原料。水產養殖業迅速發展,全鎮灘涂面積7000多畝,養殖蝦、蟲尋、蚶、蟶等小海產品3500畝。利用八尺門深水海域,網箱養殖黃魚、鱸魚等海產品5000口。發揮馬洋淡水魚苗養殖場的作用,利用馬洋溪、翁溪及水庫養殖黑魚卿魚等淡水魚,在龍田村進行淡水跳魚馴化,水產品年產量達4120噸。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在觀洋村建立肉兔良種繁育場,在衣山村後坑建立反季節蔬菜基地。

在觀洋村建立花卉基地,礦藏資源豐富,有普照花崗岩和梅山輝綠岩。水能潛藏量大,小坪溪可建三級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500千瓦。點頭工業企業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茶葉加工,石板材加工、煙花爆竹、魚露等行業,全鎮茶葉加工廠達100多家,其中寧德泰成茶葉公司點頭茶葉加工廠列為福鼎市農業龍頭企業,年生產茶葉能力達2萬擔。京點茶廠、品品香茶廠茶葉生產規模為福鼎市最大的茶廠,點頭茶葉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個省市自治區,外銷日本、東南亞一帶;全鎮建有觀洋、岐尾兩大石材工業小區,共有石材加工廠65家,年產值達1.4億元,產品出口韓國;福鼎市喜慶煙花炮竹有限公司是全省煙花爆竹定點廠,產品出口韓國、東南亞一帶;點頭鎮出口魚露廠出產的“水仙花”牌魚露為部優產品,銷往東南亞六個國家和地區。

白茶發展

點頭鎮人們正在種茉莉花
頭鎮花農種植茉莉花歷史悠久,九十年代,點頭鎮茉莉花種植曾進入鼎盛時期,但由於缺少正確的引導,花的品質差,農藥殘留高,經濟效益並不是很高,直接影響了花農的種植積極性。

該鎮茶葉產業的迅猛發展,需要大量的茉莉花作為輔助原料,這為茉莉花開闢了廣闊的市場。茉莉花種植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極大的發展潛力,為了引導茉莉花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茉莉花產業發展的政策,通過抓管理、抓培養、抓開發,充分發揮茉莉花種植能手、病蟲害防治能手在茉莉花產業中的帶動示範作用,促使茉莉花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加大茶葉企業的資源整合,積極走自由結合、組織經營、聯合發展、共同抵禦市場風險的集約化和產業化經營道路。

由茶商、茶葉企業自覺聯合起來,創建茉莉花培育基地,並輻射帶動周邊民眾培育茉莉花,增加香花的供應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香花供應緊張局面,也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強的企業的發展後勁,促進市場繁榮。同時也為茉莉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花農們手持訂單,培植茉莉花的信心也足了。該鎮花農培育茉莉花苗已達500多畝。

環境資源

點頭鎮點頭鎮清代鎦金木雕床
點頭鎮歷來是福鼎的重鎮,通過圍海造地,閩東第一座農民城悄悄崛起,集鎮規劃面積為4.8公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已開通程控電括8000門,建成35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2800噸自來水廠,學校、金融、衛生等機構已成體系。投資環境日益看好,竭誠歡迎中外客商到點頭洽談貿易、投資開發。

點頭鎮地處亞熱帶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8.2℃,無霜凍期,年平均降雨量1654.0毫米,年日照時數1723.3小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

點頭鎮自然資源豐富,沿海馬洋等4個村海岸線曲折,水域寬闊,灘涂面積7000多畝,網箱養殖1000多口,年產對蝦、海蠣、青蟹、泥蚶、大小黃魚等4000噸。礦藏資源開發潛力很大,有普照花崗岩和梅山輝綠岩。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高,境內風光秀麗,旅遊景點豐富,主要有蓮山古民居、百墓下玉佛寺、普照寺、瓜坪漁火、大峨梅山、媽祖文化宮,古村孫店等景點。

旅遊環境

點頭鎮點頭鎮橫溪橋
福鼎市點頭鎮舉州村,一個偏遠、民風古樸的山村,村內一座偏遠、寧靜、民風古樸的山村,村內一座典雅別致的連山古民居在當地,久享盛名。連山古民居建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訖今已有250多年歷史,青牆墨瓦,其建築結構和風格與翠郊古民居相仿,被稱之為“姐妹樓”。整體分局以三個三進合院為主體,廳進台階呈梯形式布局,共有五層台基,18個天井、98個花窗,內外兩重圍牆,四周花園,總占地面積達38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大門上方正面橫額“雙峰拱翠”四個白底黑字。

連山古民居內木雕飾品精美絕倫,所有的梁、柱、窗、門皆飾以圖案,或人物花鳥、或祥禽瑞獸,栩栩如生。斗轉星移,古厝歷經風雨侵蝕,不再有往日的輝煌氣勢,但那年年不改的窗格插屏、斗拱懸樑,牆飾柱礎,無不散發著古樸獨特的民間鄉土氣息,折射出昔日主人的書香綿遠與璀璨光華,傳承著一個個古老家族的傳奇故事。是一處集觀光、休閒、考古於一體的旅遊新景點。

橫溪橋

古代本是木構廊橋。清朝康熙53年始建木橋;嘉慶5年改建石拱橋;光緒27年大修;民國12年石拱橋上建木構廊屋六間;1993年橋上廊屋失火被毀,2001年鄉民改建為磚混結構廊屋。橫溪橋上下游分別有很不錯的水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