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漿果研究所

“鹽鹼地營造沙棘林及果汁保鮮加工技術研究”2002年獲得了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優質豐產沙棘系列新品種選育與推廣”2006年獲得了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以來,在所黨政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共獲得各級獎項10餘項,登記果樹新品種3個。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漿果研究所隸屬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位於綏稜縣境內,是集科研、生產、推廣為一體,多科性、協調發展的我國北方高緯度地區唯一的果樹研究機構。漿果所始建於1934年,時為原偽滿國立綏稜農事試驗場,1945年改為黑龍江省綏稜縣果樹試驗場,幾易其名,1986年被黑龍江省編制委員會批准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漿果研究所。其職責任務是:承擔寒地果樹新品種選育、漿果加工等研究工作。
經過幾代漿果人的堅持不懈和努力拚搏,如今的漿果所已由一個偽滿時期的農試場壯大為今天全國唯一的省級漿果研究機構。目前所里現有科技人員61人,其中正高級2人,副高級職稱13人,中、初級職稱21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5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4人。特聘客座教授(研究員)3人。科研用地100公頃,固定資產近2000萬元。設有沙棘研究、小漿果育種、漿果資源、李樹研究、果樹栽培、作物育種、馬鈴薯原良種繁育、旱作農業等研究室,有果品加工與貯藏與生物技術2個試驗室,黑龍江省今帝酒業有限公司、綏稜漿花種苗公司2個科研實體。現已開展了小蘋果、李、梨、杏、葡萄、黑穗醋栗、沙棘、藍莓、草莓、樹莓、野生漿果等多種果樹的新品種選育、抗寒豐產栽培技術、植物保護、作物育種和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等研究工作;開展了利用生物技術,進行果樹種質資源創新、果樹新品種培育、珍稀野生漿果資源擴繁、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等研究工作。建所以來累計育成果樹品種15個,優良品系100餘份,先後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80餘項,共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50餘項,科研實力雄厚。其中極抗寒李樹新品種“綏李三號”1991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是截止目前國家同類研究中獲獎級別最高的獎項,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對外暫不交換品種。育成沙棘系列新品種“綏棘1―4號”,填補了省內無沙棘栽培品種的空白,在我省以及新疆、陝西、寧夏等省區推廣面積達10萬畝。所里建有漿果飲品中試基地,中科院國外沙棘品種(品系)中試馴化基地,國家水利部、林業總局定點大果沙棘繁育基地。2002年被評為“全國沙棘生態建設先進集體”。“鹽鹼地營造沙棘林及果汁保鮮加工技術研究”2002年獲得了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優質豐產沙棘系列新品種選育與推廣”2006年獲得了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以來,在所黨政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共獲得各級獎項10餘項,登記果樹新品種3個。其中作為主要參加單位“沙棘良種選育與適應性研究”2008年獲得了中國林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沙棘果酒果醋菌種的篩選與加工研究”2010年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野生藍莓生態資源恢復技術研究”和“藍莓系列飲品的研製與開發”兩個項目2011年獲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沙棘果醋酸菌的篩選與加工研究”2009年獲得了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黑穗醋栗新品種綏研1號選育與推廣”2010年獲得了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美國藍莓寒地高效栽培技術研究”2009年獲得了綏化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寒地漿果資源收集保存與創新利用”2010年獲得了綏化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無公害黑穗醋栗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優質沙棘扦插育苗技術創新研究”、“綏李3號裂果病防治技術研究”等三個項目2011年獲綏化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更好的為區域農業發展服務,漿果所以“立足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三農’,發揮優勢,積極服務”辦所宗旨,以貢獻求支持,以支持促發展。新世紀中的漿果研究所,將緊緊抓住時代發展的契機,以“創建世界一流農科院”的遠大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