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鮶魚

黑鮶魚

黑鮶魚,北方冷水系海魚,主要生活在我國渤海黃海海域。體長、側扁,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100~300克,多年生黑鮶大的可達10公斤多。。吻較尖,下頜長於上頜,口大、牙細小。兩頜、犁骨及胯骨均具細齒帶,上頜外側有一條黑紋。頭部背棱較低,其後端具尖棘。眼大、高位,眼間隔約等於眼徑,眶前骨下緣有3個鈍棘。背鰭1個,背鰭連續,中間有缺刻,具13鰭棘、12鰭條;胸鰭較大;尾鰭圓形,臀鰭、腹鰭發達臀鰭具3棘、7鰭條。全身除兩頜、眶前骨和鰓蓋無鱗外均被細圓鱗。背及兩側灰褐色,具不規則黑色斑紋,胸腹部灰白色。背鰭黑黃色,其餘各鰭灰黑色。頭部背棱較低,其後端具尖棘。眼大,位高,間距寬平。通體灰褐色,腹部較淺。側線明顯,由頭部延伸至尾部前端。 黑鮶魚一般在200—600克,個體大者可達1000克以上。

基本信息

生活習性

黑鮶魚分為不進行遠距離遊動、常年穴居附近的“坐地魚”和遷徙距離較遠的“走流魚”兩種,前者個體較小。除冬季外,黑鮶魚常年可釣。秋末冬初是垂釣的黃金季節,特別是11月下旬小雪期間魚兒集群向深水區移動時,應適時出釣。黑鮶魚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食性雜,主要食物有魚類、蝦類、沙蠶類、甲殼類、管蛸類等。

經濟價值

黑鮶魚肉質鮮嫩潔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簡單,尤以清蒸更適口,刺少,特別宜於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養殖技術

黑石斑魚卵細胞呈分離浮性,無色透明,圓球形,有油球1個,屬少黃卵。最適孵化水溫;20-23℃,最適鹽度:25-34,孵化時間48-60小時,仔魚出膜後2-3日開口。

培育水:海水經沉澱、砂濾後作培育用水。要求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6,鹽度25~34。用室內水泥池培育,10~20立方米水體,池水中添加小球藻,密度保持在3萬~5萬個細胞/ml。

培育密度:1萬~2萬尾/m3。

餌料:仔魚孵出後第3日開口攝食,開口餌料為輪蟲(3~35日)。輪蟲須用小球藻飼餵24小時以上,乳化魚油營養強化6~12小時後投喂,水體中輪蟲密度保持在5~6個/ml,後用鹵蟲幼體(20~35日),密度為0.5~5個/ml。再往後用鹵蟲成體(35~50日),魚蝦、貝類碎肉(45日以上)。根據池內餌料密度,可適當增加或減少。

管理:初孵仔魚一般採用靜水培育,微充氣,隨苗體長大逐漸增大充氣量和換水量。日換水1次,日換水率10%~60%。換水時用200~260目篩絹做成的網箱過濾,每次換水後向池中添加小球藻。根據池底殘餌情況進行吸污。培育時應注意餌料的質量、適口、適量、及時清除水面油膜。[4]

稚魚培育仔魚各鰭分化完成後,全身披鱗,長出花紋進入稚魚期。餌料以魚、蝦、貝類碎肉為主,輔以少量配合餌料。放養密度為:1000~2000尾/立方米,稚魚期,魚苗間互相殘食嚴重,應及時按大小分檔飼養,並在池中放些沉管形遮蔽物,便於稚魚躲藏,避免殘食。

由天津市水產研究所渤海水產資源增殖站承擔的2013年黑鮶魚苗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日前在漢沽人工漁礁海區完成,共投放魚苗22.3萬尾,這是本市首次在人工漁礁區大規模增殖放流該品種魚類。

據了解,此次向渤海灣人工漁礁區投放的黑鮶魚又稱黑魚,屬溫水性底層魚類。黑鮶魚肉質鮮嫩潔白,脂肪含量少,是名貴的海產魚類之一。

釣法

黑鮶性喜黑暗,夜間在釣組上加掛螢光珠垂釣效果更好;白天垂釣以晨昏最好。
【釣魚季節】每年的四至六月、九至十二月為垂釣旺季,一至三月天氣寒冷、六至九月天氣炎熱時為淡季,但深海區、沉船區除外,一年四季均可施釣。旺季中尤其以九至十二月中的霜降至大雪前後為垂釣黑鮶的黃金季節,此時黑裙為積蓄越冬體能,成群聚集近岸岩礁地帶、防波堤及養殖區,不分潮水,白天黑夜瘋狂覓食。
【垂釣地點】近岸岩礁地帶、防波堤岸碼頭、沉船、養殖筏區等。泥沙海底不可釣,但養殖區除外。
【工具】船釣黑鮶的工具據我所知有兩種:手提線與船竿。
手提線是一種古老但非常實用的垂釣工具,至今北方沿海職業釣民基本還是使用這種工具,很多休閒釣友也選擇了它。其好處一是經濟,一套釣具二十元以內即可搞定;二是手感強烈、直接,一個好的、有經驗的釣手從魚的索餌、抖動即可判斷出魚的大小、品種、線上有幾條魚,甚至魚索餌不積極時在水下碰餌、逗餌的細微動作都能敏銳的感覺到,要知道粗線、大墜、大鉤、大天平的手提線釣組比之其他釣組整體感覺遲鈍了許多,能作到這一點確非一日之功。手提線的缺點是長時間提線容易傷手。
船竿是近幾年我國沿海新興的釣具,是專為船釣設計的釣竿。船竿多為並繼(插節)式,同其他釣竿相比更適於船釣使用:竿體結實,竿身較短,利於搏大魚和狹小範圍內使用。與之相配套的還有不可或缺的繞線輪。俗語說:好竿不如好輪,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船釣輪以橫向鼓式輪為最佳選擇,雖然其收線速度較慢,但拉力強勁,缺點是操作不當容易炸線。紡車輪三千至四千型號的也是不錯的選擇。母線的選擇當以四號至六號編織線為最佳,此線拉力強勁,其五號線拉力在二十至三十公斤,足以對付北方近海大魚。並且其線徑只有零點三七毫米,水下阻力小,同等情況下可以配備更小的鉛墜直落海底,而不必擔心放鷂子。當然,選擇其他釣線也可,豐儉由人。
釣具準備
1、手提線釣組:零點八至一毫米單股膠絲線或等粗的二十合左右的多股聚乙烯線;四百至一千克鉛墜;臂長一米左右的不鏽鋼雙臂天平,可用雙層,甚至在三十米以上的深水區可用多層天平;二十至二十六號魚鉤。
2、船竿釣組:一米八至三米以內的船竿;繞線輪;一百克至五百克左右的鉛墜;單臂不鏽鋼小天平;十八至二十四號丸世魚鉤。
【垂釣方法】船釣黑鮶的方法有定點釣、走線釣等。釣浮、釣底均可;但我最喜釣浮,因為這樣減少了掛鈎次數,提高了上魚頻率。這裡說的釣浮是指釣組離地,但是在深水大流區無法使用。我的船釣方法以走線釣為主,拋錨釣為輔;找魚釣為主,等魚上鉤為輔。
一、走線釣
走線釣顧名思義就是船在緩慢行進的過程中施釣,相對於定點釣而言這是一種主動釣魚法,由魚找餌變成餌找魚,在魚索餌欲望不強烈時、魚不集群時最為好用。因為釣餌在釣船行進過程當中如同一條活生生的小魚,仿生性好,會刺激黑鮶的索餌欲望,送到嘴邊的肥肉豈能讓它跑掉?
走線釣船上一般為兩人至三人,因為人多容易纏線,並且搖櫓手要付出更多的體力。這種釣魚方法源遠流長,是千百年來沿海漁民釣魚的最主要方法。這種釣法對搖櫓釣手的要求較高,要求其有充沛的體力、嫻熟的搖櫓技術、對釣點水下地貌、當地海流情況的有準確的掌握等。使用小馬力掛機船走線釣更好,省卻了搖櫓手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專心致志垂釣。
具體方法為:隨著船行釣者手扯釣線或船竿一起一落,慢提快放。下落時每隔一段時間墜要觸底,並隨時感知水下地形,如果釣組總觸底就容易掛鈎、卡墜。當遇到落差較大、高低不平的礓碴地帶時,就隨時有上大魚的可能,釣船應來回多走幾遍。因為在平礓地帶、泥沙海底上黑魚的可能性不大。
這種方法在微流、平流、頂風順流時可用,順風順流(流大時)、頂風頂流、風力在六級以上時不可用。這是因為:
1、走線釣要求船速要慢,船速快了魚追不上釣餌,如何釣魚?
2、流大時不可頂流走線釣魚,道理很簡單:大流時黑魚落底,而釣組卻被放了鷂子衝到半空,想釣到黑魚基本沒有可能。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走線釣的鉛墜重量要幾倍於同等深度拋錨釣時的鉛墜重量,在近海走線船釣,我的手提線釣組鉛墜重量一般在三百克至五百克,船竿釣組鉛墜重量一般在一百五十克至二百克之間。由於海域不同,到底使用多重的鉛墜得靠自己實踐。
二、拋錨定點釣
我的定點釣是建立在走線釣的基礎上的,即在走線釣碰上魚群時才會使用,唯一的例外是在吃飯時、休息時也會偶爾使用。
碰到魚群拋錨很有學問,一般人輕易不能把錨拋準,拋錨時船的位置能不能正好泊在魚群的上方關鍵在於海流與風向的綜合因素。因為當船拋錨後,船的泊位只受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當海流速度較大而風力較小時,就要重點考慮海流的方向,當風力較大而海流較小就要重點考慮風向因素,當兩者相當時要綜合考慮。將船頂風或頂流至魚群前方20-30米拋錨,如果有偏差就要迅速起錨重新拋錨,直至拋準為止。微風、微流時最難拋錨。能否拋準是船老大的真功夫,初學者很難一次拋準。
定點釣當水下有魚群活動並且魚索餌欲望強烈時手提線釣組非常好用,一線三魚、四魚也很正常,效率很高。但在有魚群但索餌欲望不強、或者沒有魚群時,其缺點就暴露出來:大線、大天平、大鉛墜的釣組不靈敏、隱蔽性不強,此時應該棄用。而應選擇船竿釣法,船竿釣線較細、反應靈敏、隱蔽性強,走線釣、拋錨釣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定點釣時如果海流不大我通常會再加上另一種釣法:浮釣法。工具用手提線、船竿皆可。手提線應選用零點五至零點六強力膠絲線。先在主線穿上太空豆固定浮漂(船竿主線使用棉線結、擋珠,因為太空豆阻船竿導眼,出線不順。),然後穿上大號塑膠浮漂(七至十二號,好處是目標大、醒目,漁具店有售) ,後栓釣組,魚鉤為十七至二十二號,縛雙鉤即可,墜下一鉤,墜上五十公分左右單臂天平栓上鉤,墜重要略小於浮漂的浮力,魚餌用你習慣的黑魚餌即可,長條形的最好。
試探水深,觸底後提起五十公分以上,固定太空豆(棉線結)、浮漂。因水深不同,哪個水層有魚就提到哪個水層,提起的高度自己掌握,靈活運用。
輕輕順風或順流拋出,放線令其隨風隨流遊動找魚,若停住不動即是掛底,可捎拖動一點再漂,以目視可見浮漂為止。有魚即黑漂,若還是無魚,拖回向其他方向拋出。
好處是:1、不掛底;2、是拋錨釣中的走線釣;3、可以繼續使用手提線或船竿底釣,看漂、提線兩不誤;4、隱蔽性好;5、節省體力。當你走線勞累時,不妨拋錨一試。當船下無魚群時,這種釣法的優點就表現出來。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種釣法在20米以下的水域中非常好用,我屢試不爽,深水釣場我還未曾試過,但俗語說"黑魚黃魚吃流慢",微流、無流應該是好用的。
這種方法對付黑裙綽綽有餘,在碼頭、防波堤岸釣同樣好用。
三、拋錨釣時的手法:
1、船上只有一人時用一竿一線或兩副手提線,一副上魚後將一副線栓在船上不動,以其吸引魚群不走,用另一副線(竿)提魚並改變提魚手法:殺鉤上魚後慢提線一把或兩把,吸引其他魚咬另外的鉤,當手感加重後再提魚進艙,這樣一線兩魚至四魚以提高效率;
2、船上有兩人以上時,應保證有一副線(竿)不動,其他人下鉤後這副線(竿)再提魚進艙,目的同上、提魚手法同上。
黑魚吃活動餌,要不停的提動魚餌,此時的手法同走線釣一樣慢提快放,逗引黑裙咬鉤。因為同其他魚種相比較而言,黑魚游速較慢,如果採用快提手法黑魚往往追不上鉤餌,或者是咬住半截魚餌而沒有咬鉤,結果可能是有魚汛卻釣不上魚來,豈不令人遺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