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子

黑鏡子

《黑鏡子》(Black Mirror)是由Euros Lyn導演的, 由Paul Popplewell、Rupert Everett 與Daniel Kaluuya 主演的一部3集的迷你劇,首播時間是2011年12月4日。由英國製片人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製作。目前全劇更新至第三季,第一季、第二季各三集,分別以三個建構於現代科技背景的獨立故事,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這部英國迷你劇由3個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彼此間並沒有直接聯繫,但都以極端的黑色幽默的形式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

基本信息

相關信息

黑鏡子黑鏡子
導演: Euros Lyn編劇: Charlie Brooker
主演: Paul Popplewell/ Rupert Everett / Daniel Kaluuya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首播日期:2011-12-04
集數:3
單集片長:45

拍攝背景

《黑鏡子》是一部3集的迷你劇,由Charlie Brooker一手打造。每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故事背景、甚至是不同的現實社會,但都圍繞我們當今的生活展開。如果說科技是毒品,它的確也會讓人上癮,那么它帶來的副作用是什麼?《黑鏡子》正是把鏡頭聚焦在歡樂和不安之間的區域。在過去10年間,在我們有機會和時間思考和質問之前,科技就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個家庭、每張桌子、每個手掌之間都有一個螢幕、一個監視器、一部智慧型手機,一面反映時下現實的黑鏡子。我們膜拜谷歌和蘋果,Facebook比我們的父母更了解我們自己。我們能夠訪問全球所有的資訊,但我們腦子裡卻裝不下超過140字的微博。該劇是《The Twilight Zone》和《The Unexpected》的融合,聚焦我們對當今社會的不安全感,以尖銳、懸疑、諷刺的故事形態娓娓道來。如果我們的世界變成這樣會如何?

劇集介紹

黑鏡子黑鏡子
英國年度劇集《黑鏡子》,每集擁有不同的角色陣容、故事設定和社會現實,卻統一以黑童話式的氣質釋放出人們對於現代社會和科技的種種不安:高濃度的科技是否如毒品般帶來上癮後的喜憂參半?高度訊息化的世界是否帶來了道德感的混亂?極度興盛的消費主義是否造成文明的消亡?
“凌晨四點鐘,英國首相府的電話響了,一個無名綁匪綁架英國王室的公主,向首相提出了一項黑色笑話般的要求:在今天下午4點前,首相必須和一頭豬作愛,並且以在全球網路和電視直播的形式讓所有大眾看到……”這就是英國年度劇集《黑鏡子》第一集的開頭,怎么樣,夠不夠驚悚、爆炸、重口和瞠目結舌呢?不過,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打出獵奇噱頭的浮躁故事,這個開頭所承載的是手術刀般冷酷的諷喻和深不見底的現實映射,以及泥沙之下無可遁形的社會現狀,都被這部短小精悍的英劇貌似激烈、實則優雅地鋪陳而出。
《黑鏡子》(BlackMirror)是一部由英國著名製作人查理·布洛克主創的三集迷你劇。每集擁有不同的角色陣容、故事設定和社會現實,卻統一以黑童話式的氣質釋放出人們對於現代社會和科技的種種不安:高濃度的科技是否如毒品般帶來上癮後的喜憂參半?高度訊息化的世界是否帶來了道德感的混亂?極度興盛的消費主義是否造成文明的消亡?
可以說,近年來已經很少見到如此引人入勝和殘酷傲慢,卻掏心掏肺展現深度與使命感的影視作品了,不能不看、欲罷不能、看過震撼、震後深思成為《黑鏡子》在廣泛領域的觀影結果。

相關劇情

The National Anthem


黑鏡子黑鏡子
英國首相在睡夢中接到了一個電話,辦公室的官員報告說英國公主被綁架了,綁匪的要求是讓首相在下午四點與一頭豬做龘愛,並進行全球直播。首相及其辦公室在進行了諸般嘗試後仍未能解救公主,於是只能就範。結果是綁匪上吊自殺,公主平安歸來。 影片的最後是一年後,電視台對此事件做了回顧,綁匪成為了先鋒藝術家,公主仍然在人前風光無限,首相依舊正常任職,但回到家中確實寂寞一人,他的妻子再也不用正常人的眼光看待他了。
這情節發展真是出人意料,我在看罷全集之後深深被編劇與導演的精妙構思所折服。其實這狂歡鬧劇般的一集故事就是為了諷刺現代傳媒,看點不在於首相如何與豬做龘愛,而是在於不同身份的人在應付這一荒誕事件時的行為。
一開始綁架視頻被綁匪放上Y0utube(線上視頻網站),真假難辨,但是一些媒體工作者與官員勾結,通過賄賂色誘等各種方式弄到了內幕訊息。這是第一個諷刺。網路民意調查顯示,最初大家以為是個無聊的遊戲,或者認為事關國家榮譽,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贊成首相就範。但在綁匪切了公主一根手指之後(實際上是綁匪自己的手指),民意風向大轉,認為人命關天,而首相就範只是丟臉無所謂。這是第三個諷刺。
第一個諷刺是針對不擇手段的媒體,第二個諷刺是針對泥沙俱下卻無所遁形的社交網站,而第三個諷刺則是針對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圍觀民眾。當最後首相走進直播間的時候,大街小巷空無一人。人們都坐在電視機前歡快地喝酒聊天,等待首相的精彩表演。但當首相真正脫下褲子的時候,一切都和他們想像的不一樣。鏡頭緩緩地掃過觀眾的臉,兩遍。我們看到了他們從美夢成真的驚喜與歡呼變成了噩夢來臨的噁心與恐懼。肆意狂歡的終點不過是冰冷徹骨的寒意。

Fifth Million Merits


在這個時空里,衣著統一的人們都單獨居住在一個個被黑玻璃包圍的虛擬屋子裡,通過強大的虛擬網路進行交流,人們有自己的虛擬形象,只需要動動幾個手指頭就可以給自己的虛擬形象換裝。刷牙漱口,買食物,玩遊戲等活動都需要使用點數,而點數要靠每天在固定的腳踏車架上騎車賺取。
人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機械無聊的工作,只是為了賺取點數換更好衣服和更多的節目。這與我們的生活多么相似,許多人忙忙碌碌卻毫無理想。片中的人們最大的理想似乎就是通過選秀節目一舉成名,這又與我們目前現實生活中的選秀熱何其相似?
片中最大的悲劇就是男主角了。男主角就是這樣行屍走肉地活著,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聽到女主角唱歌,被她的真實所打動。他決定拿出自己的全部一千五百萬點數幫女主角買一張選秀入場券讓女主角實現唱歌的夢想。但女主角被賽前的飲料亂了心智,在海量的虛擬觀眾面前她迷茫了,在評審的威逼利誘下背離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色情女星。
男主角由於花光了自己的點數,所以無法跳過強制播放的節目,他在她的“作品”中悲痛欲絕。即使將玻璃牆撞壞了,也換不回那真實的曾經。他想用碎玻璃刺傷自己,卻在隱約中聽到了女主角的歌聲。於是他重新努力地省吃儉用賺取點數,終於給自己也買了一張入場券,想在表演後以死相逼,瘋狂地宣洩著自己的憤怒,痛斥體制,試圖喚醒這些“在鐵屋子中沉睡的人們”。
但是,評審們似乎被他的表演“折服”了,並提出給他開辦一個評論節目。在巨大了利益面前,他妥協了。看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罵了髒話。我為一位勇士被體制招安而悲哀,也為消費主義的強大而恐懼。本來在男主角慷慨陳詞之後,所有的虛擬觀眾都若有所思。但評審,這個消費主義的代言人,用幾句簡單的話語就使得他傾盡全力的奮鬥變成了滑稽逼真的表演商品。那些虛擬的觀眾再度陷入了無知或不願自知的狂歡,為一個新節目的誕生而欣喜若狂。結尾,他有了自己的節目,再也不用踩腳踏車了。那片本套用來挑戰體制的碎玻璃,被他像供奉神祇一樣收進盒子裡。他走到房間的邊緣,看到了更大的虛擬螢幕上投射出的森林。以前吃的天然蘋果被果汁取代了,而女主角送給他的象徵著人類創造力的企鵝摺紙也被批量生產的企鵝雕像取代了。
原來我們都在這個消費主義的世界裡,畫地為牢。即使看見了希望,卻仍是固步自封。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這一集是關於記憶的故事。片子的設定是未來有一個裝置可以植入人的身體,儀器的擁有者可以隨時瀏覽自己的視頻,或者在任何實體上投射出來,畫面還可以放大縮小快進暫停。當然,你也可以刪除你不想要的記憶。主人公在一次聚會上覺得她的妻子和某個客人好像有曖昧,在他通過反覆檢視記憶後,終於確定了妻子的不忠。最後,他選擇取出自己的裝置。
你一定曾經抱怨過自己的記憶力,如果能過目不忘那該多好啊?這片子就給我提供了這種可能性,但過目不忘就真的百利而無一害?這一集的故事就是展示了一個反例。
雖然我們的記憶是很容易被那些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比如催眠師,所篡改;又或者,記憶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變得模糊。 但是那又如何?我們一般不會有什麼理由讓別人特意篡改我們的記憶,而有的時候記憶變得模糊也並非壞事。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最後寫道“而那過去了的,將會成為最美好的懷戀。”為什麼人們常說時間能夠撫平傷痛?因為時間能讓記憶變得模糊,除了非常嚴重的傷痛,你的大腦一般只會保留記憶中美好的部分,或者有的時候是使用並不存在的美好部分來填補你的記憶。
有的時候記不起也是一件好事。正因為記不起,所以你會拚命回想各種可能性,在這一時間段里,你就仿佛擁有了不同的過去。雖然只活了一次,卻擁有各種各樣的過去,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說不定這些想像還會成為你的靈感源泉,創造出偉大的藝術品呢。
再回到片中,主人公的妻子雖然一時失足背叛了丈夫,但她應該是有羞愧之心的。她想要忘記過去,好好地相夫教子。但他的丈夫深陷於記憶的細節中無法自拔,只是一味的想找到真相,而忘記了有些東西比真相還要可貴。最終導致了整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管記憶記不記得,做好本分的事才是應該的。

最新訊息

《黑鏡》將拍成科幻驚悚電影據外媒報導,在得到《黑鏡》的電影改編權後,小羅伯特·唐尼表示將親自擔任該片的製片人,而原電視劇版的編劇傑西·阿姆斯特朗將繼續擔任電影版的編劇。小羅伯特·唐尼稱不一定會出演其中的角色。但是他也表示,如果試水成功,電視迷劇情,不排除把其他故事也翻拍成電影的可能性。
小羅伯特·唐尼改編的是《黑鏡》第一季中的第3集。故事講述了一個男子植入一塊晶片,可以重新體驗和回看自己過去的人生。他懷疑自己的妻子有外遇並痴迷於尋找證據,直到這段關係的分崩離析。電影將拍成一部科幻驚悚片,故事被設定在不久的將來。

評論

此劇名為黑鏡,除了其黑暗的內容外,“鏡”也體現了其試圖映射現實之野心,通過科幻的外殼審視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部劇就像控制變數的實驗一樣,每一集都是把現實中的某一元素擴大到極致,而其他要素固定不變,來分析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如果你太過於認真考慮設定的邏輯性你就輸了:一個涉及國家名譽綁架案,政府會不認真分析綁匪送來的斷指是不是人質的?像首相上豬這樣的驚天大案竟然只是一個先鋒的行為藝術?第二集中基本已經虛擬化的社會從哪裡生產出蘋果?人的記憶這么私密的東西竟然沒有什麼可靠的保密措施?
劇中的一些鏡頭和道具運用也是相當值得玩味的。第一集中,首相出現的鏡頭畫面基本都是光線偏暗的,而首相基本是處於背光的狀態,tv.ebeta.org營造了一種冷峻,沉重的效果,與全片狂歡鬧劇似的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反襯出首相的可悲。第二集中,企鵝摺紙和企鵝雕塑的對應,青蘋果和果汁的對應,碎玻璃前後功能的變換都是隱喻。第三集中,運用了一些主觀鏡頭,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另外,三集的故事都是運用章節的方式展開的,每章之間有明顯的分界,如同我們在讀小說一般。這或許是為了使三集在形式上更像是同一部劇集吧,畢竟三集的具體內容都大不相同,這樣起承轉合相似的架構使得三集更具有整一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