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山森林公園

黑茶山森林公園

山西省黑茶山森林公園位於呂梁山脈中北部的黑茶山地段,總面積7071平方公里,共有南陽山、黑茶山、白龍山、飲馬池四個景區,是一處以森林風景資源為主體,以晉西北道教傳統文化為輔助的自然生態旅遊的省級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山西省黑茶山森林公園位於呂梁山脈中北部的黑茶山地段,跨涉呂梁市的嵐縣普明鎮、河口鄉,興縣東會鄉,方山縣積翠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3′—111°46′,北緯37°53′—38°44′之間,總面積7071平方公里,共有南陽山、黑茶山、白龍山、飲馬池四個景區,是一處以森林風景資源為主體,以晉西北道教傳統文化為輔助的自然生態旅遊的省級森林公園。

規劃建設

2002年,黑茶林局提出建立黑茶山森林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2004年經省政府批覆同意建設,主建單位為黑茶山森林經營局。根據森林公園的規劃要求,開發建設的需要,資金籌集情況及建設能力進行綜合考慮,本著邊經營、邊開發和早開發、早受益的原則將公園建設分三期進行,總計為15年,即前期(2005年—2008年),中期(2009年—2015年),後期(2016年—2020年),前期建設以旅遊道路的修復、改建、造林、美化、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必需的人工置景為主,主要建設南陽山森林風景區,白龍山度假景區的基礎設施。中期建設在改革前期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建設黑茶山“四·八”烈士紀念景區,飲馬池高山草甸景區的基礎設施,後期建設以修復古建築,進一步完善公園旅遊,服務設施,形成完整的旅遊體系,使公園的各項工作,服務質量達到國家標準,進入全面開放階段。

自然地貌

公園屬於黃土丘陵區中的土石山區,地貌群主要有三類:一是有南陽山、白龍山、黑茶山、野雞山等大山系形成的石質山地貌;二是由北川河、蔚汾河、湫水河形成的河谷地貌;三是溝谷地貌,海拔1219米—2830米。公園區屬暖溫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7.5℃,年降水量為600—8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555小時,無霜期間於107—150天。有黃河支流北川河、湫水河、嵐河,均發源於境內,由東向西注入黃河。有南陽溝水庫,陽坡水庫和嵐城水庫。土壤以棕壤、褐土、黃綿土為主。主要喬木由華北落葉松、油松、白樺、山楊、遼東櫟、五角楓、茶條槭、白杄、青杄、紅樺等;灌木有胡枝子、虎榛子、毛榛子、柔毛繡線菊、黃刺玫、野玫瑰、栒子木、山杏、山桃、野山楂、小葉鼠李、沙棘等;草本主要由苔草、菅草、蒿類,狗尾草等。中藥材有黨參、黃芪、黃芩、金剛骨、豬苓、黃精、遠志、柴胡、刺五加等100多種。園內野生哺乳動物以犬科、鼠李科、鹿科、豬科居多,鳥類以睢科、鳩鴿科、啄木鳥科、鴿科、鴉科居多約有100餘種,其中國家一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褐馬雞、金錢豹、麝等,以及其他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如狼、狍、獾、啄木鳥等。
自然景觀
四季花園,植物按海拔垂直分布的層次較為明顯,既有低山淺山區的灌木林帶,也有中山區楊樺林帶,落葉松林帶,還有高海拔分布的白杄、青杄、紅樺以及亞高山草甸。不同層次的植物品種隨四季變換著不同的色彩,風光旖旎,鳥語花香。
森林景觀
南陽林海,南陽山主峰北側的落葉松天然林;白龍山植物園,白龍山景區海拔1580—2275米,四面環山,特殊的小地形生長了基本囊括華北地區所有的野生植物;鑲金疊翠飲馬池,飲馬池景區梁尾溝,為營造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落葉松人工林;樺林季相,南陽山景區娘娘廟腳下的白樺天然林;松林沐浴,黑茶山景區姚家溝天然油松林,林相整齊,密度適宜,最適合遊人享受“森林浴”;紅石崖季相,黑茶山景區紅石崖天然混交林,為本公園最理想的季相觀賞區,堪稱四季花園。
自然景觀
黑茶山景區的黑茶山主峰,海拔2230米。四六四八衛星轉播站建於山頂,使黑茶山真正成為一個登高望遠的景點;南陽山景區的小南陽溝、筆架山(又名豁豁山)、老龜背佛、蛤蟆山;白龍山景區的白龍山主峰、望鄉峰、千壽岩、將軍嶺、蟾蜍叫天、守鬥神虎。尤其是千壽岩,在一名曰“飛來鏡石”上刻有趙朴初先生親筆“壽”字,其高其大中華少有。山頂景觀有:雲頂草原。南陽山景區赫赫岩,海拔2708米,為亞高山草甸;南陽山頂仙人會。海拔2830米的南陽山頂高山草甸區;觀日出,望雲海。在白龍山、黑茶山、南陽山、赫赫岩頂觀日出,看雲海,看過的人都說雲海之壯觀、日出之美麗敢與泰山、峨嵋媲美。在公園內的各個景區,隨處可見潺潺的小溪從森林深處流出,匯成清澈的河流。北川河、湫水河、蔚汾河、嵐漪河等發源於境內,在下游匯入南陽溝水庫、陽坡水庫、嵐城水庫等,形成水上樂園。
人文景點
烈士祠,即“四八”烈士紀念館,位於黑茶山腳下,是解放戰爭時期我黨重慶談判的歷史見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白龍祠,廟宇莊嚴,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古廟會,吸引成千上萬的遊人拜神遊覽;娘娘廟,位於南陽山景區高山之巔,建於明萬曆年間;九龍山五嶽四瀆神廟,位於飲馬池景區的九龍山(又名北廟山)頂;萬佛洞,位於南陽山景區,又稱聖境庵,建於明萬曆年間,為人工鑿成。此外還有各種傳說、神話等。
周邊相鄰主要景點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磧口古鎮、晉西北道教文化中心---北武當山。
公園交通
209國道,太(原)佳(陝西佳縣)線、忻(州)黑(峪口)線縱貫全境。

未來發展

公園總體規劃於2005年8月經專家評審通過後,公園辦與山西省北武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開發南陽山森林風景區的協定,雙方於2005年9月簽訂了合作議向書,並經省廳批覆,同意南陽山森林風景區實施合作開發。截止到2007年底,南陽山森林風景區共投資3200多萬元,完成道路維修35公里,鋪設柏油路18公里,建設賓館4300平方米,床位數達到320個,餐位總數達到700個,修建旅遊步道44公里,購置旅遊專用車15部。該風景區的旅遊設施和服務功能已經具備了接待遊客的各種硬體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