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壇龍

過壇龍

過壇龍,為鐵線蕨科植物扇葉鐵線蕨的全草或根莖,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全草含黃酮甙、有機酸、胺基酸、酚類及糖類,可用於抗菌,止血。

基本信息

別名

過壇龍《植物名實圖考》,鐵線草、黑骨芒、秧居草《嶺南採藥錄》,螺厥蕨、黑腳蕨、五爪黑蕨《廣西藥用植物圖志》,鐵腳路箕《江西民間草藥》,鐵魯基、黑骨芒箕、烏蠅翼、小熊膽《嶺南草藥志》,旱豬毛七《四川中藥志》,雞爪蓮《湖南藥物志》,鐵腳狼萁、雙甲草、雞骨草、烏腳雞、五爪蕨、鐵狼萁《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黑骨頭《四川省中藥資源普查名錄》,鐵絲分筋《神農架中草藥》。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入肝、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散結。

主治

流感發熱,泄瀉,痢疾,黃疸,石淋,癰腫,瘰癧,蛇蟲咬傷,跌打腫痛。

相關配伍

1、治紅白痢疾,過壇龍、鳳尾蕨各60g。煎湯服。如白多,加過壇龍量,減鳳尾蕨量,紅多則反之。(《廣西藥用植物圖志》)

2、治黃疸型肝炎,①旱豬毛七30g,三顆針30g,矮茶風l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②黃疸型或無黃疸型肝炎,過壇龍15g,長葉小蘗(全株〕、紫金牛各30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急性尿路感染,旱豬毛七30g,海金沙藤30g,石韋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4、治感冒,烏蠅翼、魚草、一枝香、艾葉(均生用),各用30g。水煎服。(《嶺南草藥志》)

5、治小兒高熱抽搐,過壇龍鮮葉15-30g。搗爛,加冷開水擂汁服。(《江西民間草藥》)

6、治吐血,烏蠅翼根、血見愁根(又名青藤)各60g。加入瘦肉或豬腳煮服。(《嶺南草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調敷。

藥理作用

凝血活性作用。

使用注意

瘡破不可擦。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短而直立,被狹披針形的鱗片。葉柄簇生,堅韌,深褐色至紫黑色,光亮,基部具鱗片;葉片革質,兩面均裸淨,呈不整齊的闊卵形,長約20cm,寬約15cm,為2回或3回不對稱的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呈線性披針形,小羽片斜方狀橢圓形至扇形,交錯生於葉軸兩側,孢子囊群橢圓形,生於小羽片的上緣或外緣的葉脈頂端。以新鮮、莖葉多而質嫩者為佳。

形態特徵

植物扇葉鐵線蕨,別名鐵線蕨《廣州植物志》。植株高20-4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棕色、有光澤的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10-30厘米,粗2.5毫米,紫黑色,有光澤,基部被有和根狀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縱溝1條,溝內有棕色短硬毛;葉片扇形,長10-25厘米,二至三回不對稱的二叉分枝,通常中央的羽片較長,兩側的與中央羽片同形而略短,長可達5厘米,中央羽片線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1.5-2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小羽片8-15對,互生,平展,具短柄(長1-2毫米),相距5-12毫米,彼此接近或稍疏離,中部以下的小羽片大小几相等,長6-15毫米,寬5-10毫米,對開式的半圓形(能育的),或為斜方形(不育的),內緣及下緣直而全緣,基部為闊楔形或扇狀楔形,外緣和上緣近圓形或圓截形,能育部分具淺缺刻,裂片全緣,不育部分具細鋸齒,頂部小羽片與下部的同形而略小,頂生,小羽片倒卵形或扇形,與其下的小羽片同大或稍大。葉脈多回二歧分叉,直達邊緣,兩面均明顯。葉乾後近革質,綠色或常為褐色,兩面均無毛;各回羽軸及小羽柄均為紫黑色,有光澤,上面均密被紅棕色短剛毛,下面光滑。孢子囊群每羽片2-5枚,橫生於裂片上緣和外緣,以缺刻分開;囊群蓋半圓形或長圓形,上緣平直,革質,褐黑色,全緣,宿存。孢子具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

生長環境

生於陽光充足的酸性紅、黃壤上,海拔100-1100米。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瘡毒,研末敷之。”

2、《嶺南採藥錄》:“去痰火結核,功勝夏枯草。理濕熱便血,治夾色,均水煎服。搗爛外敷,治百足咬傷,理跌打損傷腫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