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絨鰓金龜

黑絨鰓金龜

分布東北、華北、內蒙古、甘肅、青海、陝西、四川及華東部分地區。蠐螬是重要的地下害蟲,各地由於氣候、土壤不同,在不同的草地和草坪類型上,發生危害的種類有一定差異,一般同一地區往往多種混合發生。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蘇丹草、羊草、披鹼草、狗尾草、貓尾草、燕麥、早熟禾、黑麥草、羊茅、狗牙根、剪股穎,苜蓿、紅豆草、三葉草等。成蟲、幼蟲均能危害,而以幼蟲危害最嚴重。幼蟲棲息在土壤中,取食萌發的種子,造成缺苗斷壟;咬斷根莖、根系,使植株枯死,且傷口易被病菌侵入,造成植物病害。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黑絨鰓金龜
黑絨鰓金龜黑絨鰓金龜

拉丁學名:SericaorientalisMotschulsky
別稱: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
界:動物界
綱:昆蟲綱
目:鞘翅目
科:鰓金龜科

主要危害作物

寄主有薔薇科果樹、柿、葡萄、桑、楊、柳、榆,各種農作物及十字花科等40多科約150種植物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8mm,寬4.5~5.0mm,卵圓形,體黑至黑褐色,具天鵝絨閃光。頭黑、唇基具光澤。前緣上卷,具刻點及皺紋。觸角黃褐色9~l0節,棒狀部3節。前胸背板短闊。小房片盾形,密布細刻點及短毛。鞘翅具9條刻點溝,外緣具稀疏刺毛。前足脛節外緣具2齒,後足脛節端兩側各具l端距,跗端具有齒爪1對。臀板三角形,密布刻點,胸腹板黑褐具刻點且被絨毛,腹部每腹板具毛1列。卵:初產為卵圓乳白色,後膨大呈球狀。
幼蟲:體長14~16mm。肛腹片復毛區滿布略彎的刺狀剛毛.其前緣雙峰式,峰尖向前止於肛腹片後部的中間,腹毛區中間的裸區呈楔狀,將腹毛區分為二,刺毛列位於腹毛區後緣,呈橫弧狀彎曲,由14~26根錐狀直刺組成,中間明顯中斷。
蛹:體長約8mm,初黃色,後變黑褐色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此蟲1年發生1代,以成蟲或幼蟲於土中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出土,4月中旬為出土盛期,5月下旬為交尾盛期,6月上旬為產卵盛期,6月中、下旬卵大量孵化,危害約80d左右老熟、化蛹,9月下旬羽化為成蟲,成蟲不出土在羽化原處越冬。以幼蟲越冬者,次年4月間化蛹、羽化出土。成蟲於6—7月間交尾產卵。卵孵後在耕作層內為害至秋末下遷,以幼蟲越冬,次春化蛹羽化為成蟲。
成蟲出土活動時間與溫度有關,早春溫低時活動能力差且多在正午前後取食危害,很少飛行,早晚均潛伏土中。5、6月間,成蟲則白天潛伏,黃昏後開始出土活動、危害,並可遠距離遷飛;常具群集危害幼果樹、林木的嫩梢及頂芽的習性,並交尾產卵。卵多堆產於被害植株根部附近5~10cm土中,每堆卵約8粒左右,單雌平均卵量40粒左右,卵期約9.5d;成蟲危害期可達3月余。另外此成蟲具趨光性和假死性。幼蟲孵化後先於按物幼嫩根部危害,後轉至地下部組織食害,但危害性不大。幼蟲期(末越冬者)76d左右。老熟後深入約35cm土層處做土室化蛹,蛹期約19d左右。發生早的則羽化為成蟲,以成蟲越冬。發生晚的則以幼蟲越冬。此蟲主要以成蟲危害,常將葉片食成不規則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常將葉、芽、花食光,尤其對剛定植的果苗、幼樹威脅更大。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利用成蟲具趨光和假死習性;成蟲發生期採用黑光燈誘殺或振樹捕殺。可兼治其他具趨光性和假死性害蟲。
農業防治
開荒墾地,破壞蠐螬生活環境;灌水輪作,消滅幼齡幼蟲,捕捉浮出水面成蟲。水旱輪作可防治幼蟲危害;結合中耕除草,清除田邊、地堰雜草,夏閒地塊深耕深耙;尤其當幼蟲(或稱蠐螬)在地表土層中活動時適期進行秋耕和春耕,深耕同時撿拾幼蟲。不施用末腐熟的秸稈肥。
化學防治
(1)成蟲發生期的防治。可結合防治其他害蟲進行防治。噴灑2.5%功夫乳油或敵殺死乳油8000~8500倍液,對各類鞘翅目昆蟲防效均好;40%氧化樂果乳油600~800倍;殘效期長,防效明顯;50%對硫磷乳油,或殺螟硫磷乳油,或內吸磷乳油,或稻豐散乳油,或馬拉松乳油,或二嗪農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50%殺螟丹可濕性粉劑,或25%甲荼威(西威因)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l0%聯苯菊酯乳油8000倍液等藥劑,對多種鞘翅目害蟲均有良好防效。同時可兼治其他食葉、食花及其刺吸式害蟲。
(2)成蟲出土前或潛土期防治。可於地面施用25%對硫磷膠囊劑0.3~0.4kg/667平方米加土適量做成毒土,均勻撒於地面並淺耙,或5%辛硫磷顆粒劑2.5kg/667平方米,做成毒土均勻撒於地面後立即淺耙以免光解,並能提高防效。1.5%對硫磷粉劑2.5kg/667平方米也有明顯效果
(3)幼蟲期的防治。可結合防治金針蟲、擬地甲、螻蛄以及其他地下害蟲進行。採用措施有:
①藥劑拌種。此法簡易有效,可保護種子和幼苗免遭地下害蟲的為害。常規農藥有25%對硫磷或辛硫磷微膠囊劑0.5kg拌250kg種子,殘效期約2個月,保苗率為90%以上;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0.5kg加水25kg,拌種400~500kg,均有良好的保苗防蟲效果
②藥劑土壤處理。可採用噴灑藥液、施用毒土和顆粒劑於地表、播種溝或與肥料混合使用,但以顆粒劑效果較好。常規農藥有:5%辛硫磷顆粒劑2.5kg/667平方米,或3%呋喃丹顆粒劑3.0kg/667平方米,5%二嗪農顆粒劑2.5kg/667平方米,1.5%對硫磷粉劑5kg/667平方米,5%涕滅威顆粒劑2kg/667平方米。也可用50%對硫磷乳油lO00倍液灌根,或用50%對硫磷乳油100O倍液加尿素0.5kg,再加0.2kg柴油製成混合液開溝澆灌,然後覆土,防效良好。
③試用辛硫磷毒谷,每667平方米/1kg,煮至半熟,拌入50%辛硫磷乳油0.25kg,隨種子混播種穴內,亦可用豆餅、甘薯乾、香油餅磨碎代用。如播後仍發現危害時,可在危害處補撒毒餌,撒後宜用鋤淺耕,效果更好。此種撒施方法對樓姑、蟋蟀效果更佳。對其他地下害蟲均有效。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北內蒙古甘肅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寧夏安徽湖北江蘇江西台灣等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