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旅

《黑白之旅》由書海出版社於2008年8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黑白之旅

內容簡介

《黑白之旅》是圍棋文化研究叢書系列之一。琴棋書畫只屬於中國。琴是古琴,畫是國畫,棋是圍棋,書是書法。把寫字寫成藝術的,是書法。把棋作為與書法並列的四大藝術的,是中國唐代。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覓知音。一席手談,風靜波平看月明。蘇東坡曰: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是圍棋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性情的一種超然達觀的境界,和一份瀟灑人生快樂過的風雅。

編輯推薦

《黑白之旅》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黑自主旅,困棋的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圍棋博士何雲波先生神遊占今,觀覽內外,膠示了黑白世界令人痴迷不已的深邃底蘊和文化韻致。

何雲波先生云:誤入“棋”途,為“愛”而累而死,樂亦在其中矣。

作者簡介

何雲波,生於1963年。從小山村走出來,先後就讀子湘潭大學、四川大學,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因為博士論文做的是圍棋,又號稱”圍棋博士”。現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湘潭大學兼職教授、博導。以文學研究為業,著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肖洛霍夫》、《回眸蘇聯文學》、《對話:文化視野中的文學》、《跨越文化之牆——當代世界文化與比較文學》等。眼看有望修成正果,卻誤入“棋”途,好玩黑白,欲以遊戲為學問,撰《圍棋與中國文化》、《圍棋與中國文藝精神》。後者為博士論文,探討弈之為”藝”的意義生成過程。與中國傳統之“文”與”藝”的關係。另有散文集《棋行天下》,編有《天圓地方——圍棋文化散文選》。有道是玩物未必喪志,以此自慰,是為一樂。

目錄

叢書總序:

風雅與境界

第一輯 黑白之旅

天圓地方

千年棋脈

枰聲局影

黑白人生

棋禪一味

棋行天下

棋里棋外

黑白之魂

第二輯 圍棋地理

長安別是一家棋

蓉城秋夢棋子聲

秦淮棋影

河洛王里話黑白

西京過處是東京

只把杭州作汴州

千古河山棋一局

瀟湘夜雨棋子聲

徽州圍棋堪一絕

皇城根下的圍棋

海上棋譚

漢城:韓國圍棋的崛起與興盛

京都:日本圍棋的故鄉

東京:見證日本圍棋的轉型

絲路圍棋

第三輯 詩路棋跡

悠然可有棋

終弈且留賓

李世民的圍棋詩

爛柯一夢

不語兩相知

山僧對棋坐

佛門高棋

異國棋緣

詩境與弈境

勝固欣然敗亦喜

拈棋微笑

忘憂清樂在枰棋

琴弈相尋詩間作

爭名競利看棋忙

翁心不在棋邊

一個棋手的命運

山水之棋

美女,還什麼圍棋

第四輯 黑白有道

棋亦有道

弈境與藝境

遊戲的境界

遊戲者說

圍棋與中西文化

圍棋與對話

圍棋:和之道

武俠與圍棋

後記:行行復行行

序言

英國的紳士作風,美國的牛仔勁頭,法國的浪漫情懷,德國的務實精神,那都是各國文化的釀造。還有印度寶萊塢的電影,美國NBA的籃球,瑞士的鐘表,巴西的足球,這裡有競技有商業,也更有文化的投影。那么中國呢?蘊積和承襲中國文化的,是什麼?

於是我想起:琴棋書畫。這四個字,從古至今被大家習慣成自然地掛在嘴上,不可能引人感慨發人深思,不能懷思古之悠情嘆浩然而涕下。或許,現在很多人講及這四個字,就如同用滑鼠點擊一下.電腦螢幕上就會顯示出琴棋書畫這個詞組,那么現成那么自動那么機械那么不具感情色彩。就好像說用筷子吃飯那么想當然那么約定俗成。

琴棋書畫只屬於中國。琴是古琴,畫是國畫,棋是圍棋,書是書法。把寫字寫成藝術的,是書法。把棋作為與書法並列的四大藝術的,是中國唐代。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覓知音。一席手談,風靜波平看月明。蘇東坡曰: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是圍棋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性情的一種超然達觀的境界,和一份瀟灑人生快樂過的風雅。

現在歐美很多國家盛行“樂活”。《北京晚報》有了一個叫《樂活》的周刊。樂活,健康快樂地生活。我想,圍棋藝術的風雅和境界裡,其實就包裹著一份樂活。所以才有情有趣有說不盡的情趣有望不盡的後來老,

人生的真諦,簡而言之是兩個字:快樂。有錢的人不一定快樂,偉大的人不一定快樂,唯那心無塵雜充滿歡喜的孩童,懂得人生的目的——快樂。圍棋傳遞的快樂,正是中國文化追求的境界。

我很欣賞余秋雨先生說的這么一席話:“在中華文化裡邊,橫貫數千年而依然堅韌的纜索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漢字。……漢字浮載一切文化奇蹟的長河,而它本身必是最大的奇蹟。”

余秋雨先生所說的橫貫數千年而依然堅韌的纜索很多,圍棋就是其中的一條。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字記載著圍棋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詩歌吟誦著圍棋的情趣,圍棋的命運也伴隨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文化而盛衰。

漢字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有不少變化,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化,今天常人看來如同天書。而圍棋只有些許的變化,基本上是原汁原味數千年!這就更為難得。

中華民族有不少發明創造,如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但這些發明只是我們早於其他民族。而圍棋充分體現出東方文化、東方思維,體現出對人生真諦大歡喜的不懈追尋。

圍棋,實在是東方文明的形象代言人。

圍棋只可能源於東方。中華民族如果不發明圍棋,世界上至今不會有圍棋,圍棋實在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中華文化,正因為“橫貫數千年而依然堅韌的纜索很多”,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延續不斷,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被中斷的古老文明。

後記

《黑白之旅》是我第五本圍棋文化方面的書,也是第二本圍棋文化隨筆。第一本《棋行天下》中有一輯就叫“黑白之旅”,沿著古人留下的黑白的蹤跡,且行且止,且觀且思,然後就有了許多的感動與感悟。如今,繼續這未盡的旅程,《黑白之旅》便仿佛成了《棋行天下》的姊妹篇。

這本小書打頭的一輯仍然叫“黑白之旅”,不過換了一種行走與觀看的方式,即試圖藉助攝像機鏡頭,去觀照圍棋的歷史與現狀,揭示棋里棋外的多重意蘊。我所在的中南大學電視台曾想弄一個圍棋文化電視系列片,以示對我所從事的好玩而崇高的黑白事業的大力支持。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流產了。唯一留下的成果便是這八集電視解說詞。這些文字,也就成了幾個棋里棋外之人一份“痴心”、“痴情”的見證。中南大學新聞中心的胡光華、余文宇、張向真都曾參與策劃討論,中南大學電視台台長李松還親自執筆寫了兩集。那些如切如磋的日子,也就成了人生的一段難忘的記憶。做圍棋文化電視片,其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以後也不斷地有高識之士找我來探討這一問題。也許什麼時候,這一構想便真的變成了現實。

文摘

2004年6月,第四屆華山圍棋大會暨“炎黃杯”名人圍棋賽在西安舉行。“炎黃杯”一個重要的議程,就是去拜謁黃帝陵,舉行祭祖儀式。在蒼松古柏間,沿著一條石板小道,拾級而上,仰慕、崇敬的心情也一分一分地增長著。這條小路被稱作謁陵神道,特別是當看到“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看到漢武帝祭祀的仙台,看到郭沫若手書的那幾個大字“黃帝陵”,心中更增添了幾分肅穆。靜靜地繞陵一周,心裡想著: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又被稱為“人文初祖”。在他發明創造舟車、房屋、服裝、文字、音律、醫學、算術時,不知有沒有圍棋。無論如何,龍的傳人認祖歸宗,圍棋,大約也就回到了它的故鄉,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

人們常說,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土地造就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黃河水養育了無數代華夏兒女,當然,它也滋潤了圍棋。在中國圍棋的發展過程中,長安也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秦時明月漢時關,秦皇漢武,都曾在這裡留下豐功偉績。特別是唐代,唐王朝聲名遠播,長安也極一時之盛,圍棋也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西安,古稱長安,歷史上曾有十四個朝代建都於此。“長安別是一家棋”,這棋聲首先來自宮廷。唐太宗就是一個棋迷。隱逸前良”,太宗的“五言詠棋”,引來君臣唱和。玄宗時,還專門設定了棋待詔與棋博士制度,把圍棋納入到體制之內。所謂待詔,就是指待命供奉內廷、專門侍奉皇帝的人。儘管棋待詔地位不高,但畢竟他們是專門以棋為職業的人,唐代著名的棋待詔有王積薪、王叔文、王倚、顧師言、滑能等人,他們成為中國圍棋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標誌。

玄宗與楊貴妃弈棋的故事,更是為圍棋增添了幾分柔媚。女為悅己者弈,陪皇帝下棋,或觀棋助興,也就成了玉環的功課之一。“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美人出浴,春宵一局,讓玄宗樂不思蜀。那天,“炎黃杯”的最後一輪,就在華清池畔舉行,邊上就是貴妃出浴雕塑。山、水、棋、人……圍棋也就多了幾分別樣的風情。

而文人呢,也得風氣之先,大多好弈。白居易有詩云:“何處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爭破眼,六聚鬥成花。鼓應投壺馬,兵沖象戲車。彈棋局上爭,最妙是長斜。”“博弈家”類似於今天的私人俱樂部,、這裡設定了圍棋、投壺、象戲、彈棋、雙陸等多種棋戲,供人娛樂。它‘們反映了這些棋戲在社會上普遍流行的情況。唐代的長安經濟發達,社會安定,城市繁榮,上層崇尚奢華與享樂。《國史補》云:“長安風俗,自貞元(德宗年號)侈於游宴,其後或侈於書法圖畫,或侈於博弈,或侈於卜祝,或侈於服食。”在這種“仆馬豪華,宴遊崇侈”的風氣之下,博弈之風長盛不衰。它也就影響到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重六博而輕六藝,以善弈為榮,以不善弈為恥,使弈棋成為一種時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