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假芝

黑漆假芝

黑漆假芝,真菌界,真菌門,層菌綱,分布在中國、巴西、秘魯、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宏都拉斯、加彭。

基本信息

菌類簡介

黑漆假芝黑漆假芝
中文學名:黑漆假芝
拉丁學名:Amauroderma
定 名 人:(Berk.) Torrend

生物形態

黑漆假芝邊緣薄而銳;菌肉呈土黃色,厚約2mm,遇KOH水溶液變暗;菌管長約1mm,與菌肉同色;孔面污褐色;管口略圓形,管壁較厚,多堵塞,每毫米約5個,受傷後變為暗褐色。菌柄側生,暗褐色,向上漸呈黑色,長約7cm,粗7-10mm。<bR> 皮殼構造由厚壁菌絲膠粘在一起而構成,組成菌絲分枝,頂端寬5-7μm,在皮殼縱切面上呈淡黃褐色並能看到許多圓形斷面,每個圓斷面寬4-6μm,這種斷面的存在說明組成菌絲橫豎交織在一起。<bR>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淡黃色,薄壁,分枝,直徑 3-4μm;骨架菌絲淡黃色,厚壁到實心,具樹狀分枝,有居間菌絲,骨架乾直徑4-7μm,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狀無色纏繞菌絲;纏繞菌絲無色,厚壁到實心,分枝,直徑 1.5-2μm。<bR> 擔孢子通常近球形,雙層壁,外壁無色透明,平滑,內壁無小刺或小刺不清楚,淡黃色,9-10.5×8-9μm。

生態習性

生於近樹幹基部地上。

分布地區

中國分布

雲南允景洪( 19253)。

世界分布

中國、巴西、秘魯、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宏都拉斯、加彭。

模式產地

巴西。

討論

此種的特點是菌蓋近革質、硬而韌,表面有光澤。Patouillard(1889)記載此種擔孢子球形,黃色,平滑,直徑10μm。鄧叔群(1963)記載擔孢子直徑10μm。Furtado(1981)記載擔孢子直徑7-10(-12)μm,有顯著小刺。Corner(1983)記載擔孢子近球形,6-7×5-6.5μm到7-9×6-8μm,孢子堆呈白色。作者以上引證的研究標本的擔孢子特徵與之基本一致。Furtado(1981)記載,他所研究的此種的每一號標本都是柔韌的。其菌蓋表面稍有光澤,但不呈似漆樣光澤。這是由於菌蓋表面菌絲膠粘在一起,並含有淡黃色物質存在所致。此種容易與A.schomburgkii相混淆。但後者菌蓋表面無膠粘菌絲分泌物。Corner(1983)記載,此種的皮殼構造由非常傾斜而匍匐的菌絲末端呈柵欄狀排列構成,淡暗褐色,殼厚約30μm。作者參考了K(Herb.Hort.Bot.Reg.)的模式標本Polyporusexilis1879(=A.exile,Spruceno.31)。此號標本採集自巴西。菌蓋小,菌柄細長,擔孢子9-10.5×6-9μm,微帶褐色,無小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