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毛毯

黑毛毯

黑毛毯 騰訊新聞推出了全新紀實視頻欄目《記錄》,並與《京華時報》首推暗訪調查《暗訪“黑毛毯”》。欄目推出後,引發全民關注,平面媒體涉足紀實視頻拍攝,這一全新的報導模式也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20日,騰訊請來京華時報社視頻圖片部總監,京華VNEWS新視覺創始人駱永紅、《暗訪“黑毛毯”》的作者京華時報記者黃鐳,與大家就這一問題進行交流互動。

事件起因

2011年6月27日晚上10點左右,與報料人碰頭後,我得知某航空公司給乘客提供的機上使用毛毯,可能一兩年都未曾清洗。帶著疑惑,我們一行三人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暗訪歷程。

暗訪歷程

假扮應聘

通過應聘,我們進入清洗廠,為了不引起內部人員懷疑,我們三人利用兩台機器輪流暗中拍攝,取證毛毯從機場通道送至清洗廠,後未經清洗又拉回機場的整個過程。

這家清洗公司規模較小,停車區域旁是一個車間,面積約400平米。車間內碼放著幾排長方形桌椅,滾筒洗衣機和烘乾機各3台,分別放在不同角落,沒有冷氣設備,僅有幾台電扇,多部機器一同運轉後,室內異常悶熱。

操作流程

車間內有30餘名員工,應聘無需審核也不需要提交個人證件。工作中,全部流程不要求戴口罩和手套。未經任何清洗與消毒,大量航空毛毯、枕頭、被罩等,隨意碼放在地上,僅憑工人肉眼來分辨是否乾淨。

每一個工人都是一個檢驗員。“我說這條幹淨就乾淨,我說這條髒就髒,都是咱說了算”,“反正旅客根本不知道”,工人介紹到。

據了解,每天約有3000條這樣的毛毯,供給該航空公司100餘架次飛機。

報料人獨白

“本來我還有這一份穩定的工作,而這次恐怕公司我是得罪了。其實這件事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我一個打工的,從來沒坐過飛機,也坐不起飛機。與他們機上的乘客也是非親非故。之所以報料的原因還是心理上的作用,感覺如此之大的航空公司不應該用這種方式欺騙消費者”。

當此次暗訪最終塵埃落定時,讓我們最有感觸的反而是報料人的這段話。監督社會責任的不應該僅僅是媒體,而是每一個暗訪背後的無名英雄!

微博訪談

騰訊新聞推出了全新紀實視頻欄目《記錄》,並與《京華時報》首推暗訪調查《暗訪“黑毛毯”》。欄目推出後,引發全民關注,平面媒體涉足紀實視頻拍攝,這一全新的報導模式也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20日,騰訊請來京華時報社視頻圖片部總監,京華VNEWS新視覺創始人駱永紅、《暗訪“黑毛毯”》的作者京華時報記者黃鐳,與大家就這一問題進行交流互動。

網友問答

問、科兒: 從法律上來講,平面媒體是否具有視頻拍攝權?

答、駱永紅 : 採訪權與所持設備無關,何況我們的產品基本是多功能相機拍攝,只要獲得新聞出版署或廣電總局頒發的記者證,就能進行新聞採訪。當然,播放的話只有獲得許可證才能播放。我們本身有許可證。我想我此前提到的其他網站也有。

問、馮驌:那位可敬的揭發者現在已經離開那家公司了么?

答、黃鐳: 恩,可敬的揭發者在我們的暗訪報導前,就已經撤出了這家清洗廠,並得到了我們報社很好的安置。大家可放心

問、李倩-只說短句: 駱老師,未來Vnews會在哪些題材方面重點發力?

答、駱永紅: 記錄重大突發事件、關注與百姓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等問題報導、關注人性美好或卑微,社會重大問題追尋,比如塵肺病等。

問、lyanne: 請問黃老師,你們是拍完視頻後,自己負責後期剪輯,一條龍嗎?

答、黃鐳: 基本上,每次拍攝完畢。都是視頻記者自己剪輯完成。這樣能夠更好展現出當時的拍攝思路和自己的後期製作創意

問、老五樓上的小四: 這是個別現象還是這個行業普遍存在的啊?

答、黃鐳: 至於是個體還是整個行業我們確實無從查起,這裡面錯綜複雜,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但我們希望能通過發現此事並報導出來,可以督促相關部門更好的監督和執行他們的權利,對民眾能夠真正負起責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