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縣常興鎮

黑山縣常興鎮

常興鎮位於黑山縣城東南17公里,清時招民墾荒,始有村落。1948年1月常興區政府在此建立,開設集市,工商業蓬勃興起,人口日益增多而崛起。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1961年4月成立常興公社,轄12個村。1983年改為常興鄉,1984年改為常興鎮。2001年合鄉並鎮時原四間房鄉12個村劃歸管轄,使所轄村達到24個,2003年合併到目前的17個。全鎮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879公頃,是黑山縣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全鎮總人口23358人,其中農業勞動力8034人。民族主要以漢族、滿族為主,還有少數蒙古族等。鎮內交通十分便利,省級公路“小小”線橫貫東西,瀋山鐵路穿越南北。

特色產品

全鎮地處平原地帶,土質肥沃,水利資源豐富,氣候條件良好,光照充足,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主要農產品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西甜瓜和各種蔬菜。此外還有棚桃、棚杏、蘋果梨、錦豐梨等水果產品,尤其是棚桃遠銷全國各地,素有東北棚桃第一鎮的美譽。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常興鎮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發展這一要務,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及基礎優勢,不斷增強全鎮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使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輝煌的巨大成就。2007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25.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達到2.95億元,農村非農業產值已達22.33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7017噸。蔬菜總產量達到92522噸,其中大棚菜80679噸。水果總產量達到368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4元。

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全鎮堅持以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目標,全面實施產業龍頭牽動戰略,以工業化思路運籌農業,不斷擴大保護地、畜牧業兩大優勢產業規模,大力推進產業化升級,不斷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2007年,全鎮高標準棚室小區已發展到15個,占地面積1500畝。高標準果園已發展到17個,占地面積850畝。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達到3.7萬畝,其中:棚桃面積達到3000畝,總產量2500噸。牛角椒麵積達到30000畝,總產量128571噸。西甜瓜面積達到4000畝,總產量達到7143噸。“遼西”牌綠色農產品已遠銷全國各大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僅此三大產業年創產值已達15786萬元,人均增收1128元。畜牧業始終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飼養量連年增加,到2007年,全鎮牛飼養量9560頭;羊飼養量22349隻;生豬飼養量87477頭;禽飼養量86.67萬隻。畜禽標準化小區達到6個,養殖專業村達到6個,養殖大戶達到365戶。

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全鎮緊緊圍繞“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的工作思路,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膨脹經濟總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快新上重大項目,著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鎮裡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拿出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黑山縣雙龍木製品廠、黑山縣興順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龍頭企業,使這些生產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龍頭企業向更高效益方向發展。黑山縣雙龍木製品廠、黑山縣平安木製品廠、黑山縣鶴山刃具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迅速崛起。到目前,全鎮工業企業達到350個,工業從業人員2016人,工業總產值達到97564,使常興成為了輻射周邊的商業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

從實際出發,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 標,全鎮嚴格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通過實施“素質工程”、“富民工程”、“五好工程”等三項工程,全鎮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已建成縣級示範村一個(即:喬家村),鎮級示範村兩個(即:兩家子村、聶家村),占全鎮村級總數的18%。全鎮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實現了戶戶通電,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0%。全鎮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加強了敬老院的規範化管理,養員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常興鎮黨委、政府2000年被錦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黨委”榮譽稱號;2001、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優勝單位;2007年度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綠色生產先進單位”和”設施農業生產先進單位”,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優質桃基地鄉鎮”。2007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平安鎮”。

回顧過去,常興人以前所未有的發展步伐,鑄就了不朽的輝煌。展望未來,與時俱進的常興人將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帶領下,凝心聚力,發展聰明才智,團結拼搏,用辛勤的汗水描繪出更加燦爛美好的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