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塔鎮

黑塔鎮

黑塔鎮為安徽省宿州市泗縣下轄鄉鎮,總 面積18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萬,下轄45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概況

泗縣轄鎮。位於縣境東部,南鄰草廟鎮,西接屏山鎮、瓦坊鄉,北連劉圩鎮,東毗江蘇省泗洪縣。常住人口69168人(2010年六普)。鎮政府駐黑塔村,距縣城20千米。

沿革

1949年設黑塔鄉,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區。1992年撤區並鄉後,為縣轄鎮。1996年,面積158.2平方千米,人口4.70萬人,轄黑塔、徐趙、新韓、小夏、朱王、謝溝、大張、三甄、三瓦、倪姚、楊圩、湯圩、陳圩、王武、陳場、蔣楊、曹莊、李莊、孫劉、周圩、婁馬、譚圩、大程、馬場、盧莊、蘇巷26個行政村。

1958年建汴河公社,1980年改區,1992年改大位鄉,後改為小梁鄉。1996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董圩、蘇圩、小吳、大顧、界牌、大黃、婁園、朱廟、三葛、三陳、朱錢、老徐、雙廟、大倪、位崗、橋頭吳、大位17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小梁鄉,併入黑塔鎮。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41324109(18村):~200 121黑塔村 ~201 220紅旗村 ~202 220順河村 ~203 220小梁村 ~204 220朱山村 ~205 220馬廠村 ~206 220大魏村 ~207 220界牌村 ~208 220蔣楊村 ~209 220倪姚村 ~210 122陳圩村 ~211 220王武村 ~212 220周黃村 ~213 220三葛村 ~214 122三甄村 ~215 122韓徐村 ~216 220河西村 ~217 220三陳村

【2006年代碼】341324109(45村):~200黑塔村 ~201徐趙村 ~202新韓村 ~203小夏村 ~204朱王村 ~205謝溝村 ~206楊宅村 ~207大張村 ~208三馬村 ~209三甄村 ~210倪姚村 ~211楊圩村 ~212湯圩村 ~213陳圩村 ~214陳場村 ~215王武村 ~216蔣楊村 ~217盧莊村 ~218蘇巷村 ~219馬廠村 ~220大程村 ~221譚圩村 ~222婁馬村 ~223周圩村 ~224孫劉村 ~225李莊村 ~226曹莊村 ~227董圩村 ~228婁元村 ~229雙廟村 ~230舒圩村 ~231大吳村 ~232三葛村 ~233朱錢村 ~234大顧村 ~235界牌村 ~236小吳村 ~237橋頭吳村 ~238三陳村 ~239朱廟村 ~240大魏村 ~241大倪村 ~242老徐村 ~243大黃村 ~244魏崗村

行政區劃

黑塔鎮在安徽省內位置 黑塔鎮在安徽省內位置

濉淮明珠,糧棉之都。碧山秀水,生態家園。皖東北邊陲名鎮——黑塔鎮位於泗縣東北20公里處,面積188.2平方公里,耕地16萬畝。南靠新濉河,分別與江蘇泗洪縣車門鄉、泗縣草廟鎮隔河相望,北接劉圩鎮,東鄰泗洪縣梅花鎮、青陽鎮重崗社區,西毗瓦坊鄉、屏山鎮。下轄45個行政村、415個村民小組、29個鎮直單位,全鎮共設77個黨支部(不含在南京設立的2個流動黨員黨支部)。 行政轄村

黑塔村 順河村 河西村 韓徐村 朱山村 馬廠村 曹莊村 大程村 蘇巷村 王武村 楊圩村 陳圩村 倪姚村 三甄村 小梁村 老徐村 大魏村 魏崗村 界牌村 三錢村 三葛村 紅旗村周黃村    

三葛村,紅旗村,周黃村

大魏村

大魏村下轄老徐村,是附近最大的一個村。襟民利而帶許泗高速,倚朱山而通走鐵軌。由於村莊較大,所以被默認分為東莊和西莊。東莊以徐姓為主,西莊有一半的陳姓。老徐莊以西是小徐莊,那裡沒有學校,孩子們大多都送到老徐國小就學或者送到鎮裡以及縣裡。此地交通發達,土地肥沃,民風純樸。

朱山村

鎮名由來

相傳在明朝末年,山東有個黑大漢叫劉黑塔,練就一身好武術。 但由於家鄉連年戰爭,生活所迫,做起了小生意。一天途徑此地(黑塔街),在一客棧住下。深夜,一夥強盜來搶村民財物的。這時,劉黑塔操起扁擔,挺身而出,強盜被制服,村民的財產保了下來。此後多年,劉黑塔一直在此地方做生意。他為人和善,樂於助人,村民們就把他留在此地生活,直到病死,當地村民為了紀念他,就把此地名叫“劉黑塔”。隨著歷史的變遷,再後來,就把“劉”字去掉,直接叫“黑塔”。在“文革”時把“黑塔”改叫“紅塔”,“文革”後,又恢復叫“黑塔”。

鄉鎮建設

2000年以來,黑塔鎮黨政一班人,堅持以講政治為出發點,以開展“五好”創建為平台,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全力打造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黑塔。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和街道開發力度。黑塔街道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實施中;二是全面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基本上形成東南部的山芋種植區、東北部的無籽西瓜和棉花種植區、西南部的水稻種植區、朱山東部的蔬菜種植區,其中以孫劉村的分蔥尤為突出;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促進農村中心村的建設。蔣楊村的新農村建設已初見雛形,把全村4個組集中到“三縱三橫”規劃範圍內。四是積極扶持養殖業的發展。通過引導和扶持,一批有致富能力的黨員幹部和發展能手積極領辦、創辦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民眾,使“雙培雙帶”基地示範作用明顯。如譚圩村盧書彬的養牛、湯圩村張保禮的養豬, 都不同程度帶動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五是對村室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2006年以來,黑塔鎮各項工作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先後獲得縣人口和計畫生育第三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和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在2007年,黑塔鎮黨委在黨的建設方面,將全面推行2006年無職黨員星級管理辦法等先進做法,積極探索新的做法,2007年7月份在全鎮建立黨委同村幹部談話制度、推行村幹部值班制度、改革村幹部工資報酬方式、把黨員設崗定責與承諾制結合起來,促進黑塔經濟和各項和諧、健康發展。

名人古蹟

1、朱山---南朝·梁朱買臣墓
朱買臣墓,在黑塔鄉西約3公里朱山西麓,據縣誌記載為南朝·梁忠臣朱買臣墓,山以墓名。朱買臣,原虹縣人,梁元帝時西魏入侵,兵臨城下,胡僧佑戰敗,買臣按劍進曰:“惟斬宗懍黃羅漢可謝天下”。如今朱山麓角有一封土高3米,面積約100平方米。據《泗虹合志》載:“朱買臣墓在朱山麓”。朱山為泗縣第一高峰,上有龍嘴、飲馬池長年積水,清冽甘甜。

2、 江上青 烈士殉難處紀念碑亭

1939年8月29日,時任中共皖東北特委委員的江上青同志,在外出工作返回途中,在劉圩鎮秦場村小灣莊突遭敵人伏擊,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8歲。為江上青烈士殉難處紀念江上青同志,泗縣政府在江上青同志犧牲處建立了紀念碑亭。紀念碑亭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其主建築紀念碑亭為仿古建築,六角飛檐,亭頂用綠色琉璃瓦苫蓋,六根圓柱以石鼓為基,撐起整個碑亭。碑亭周圍,松柏環繞,花草如茵,象徵著革命精神萬古長青、流芳百世。江上青烈士殉難處紀念碑亭建成後已成為我縣廣大幹部民眾及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每年當地的黨員幹部、青少年都會到這裡緬懷先烈,重溫入黨、入團、入隊誓詞。

3、黑塔鎮石土地廟

黑塔石土地廟位於黑塔村河北莊西頭,圩里自然莊以北,當地人稱“土廟”。該土地廟為石頭雕刻而成,雕刻於清朝嘉慶年間。只見其飛檐斗拱;栩栩如生。其上有年代、雕刻人及捐助修葺人員名字,至今均依稀可辨。石土地廟坐南朝北,東南角有口水井。其井開鑿年代至今無從考究,此井由於年久失修,井沿破損不堪。由於人為破壞,如今井內垃圾成堆,井水乾涸。但是作為皖東北獨特喪葬習俗的一部分——石土地廟,竟然完好無損的保留了下來。

一般土地廟是作為祭拜土地神而用,然而在黑塔鎮境內以其獨特喪葬習俗另作他用。在黑塔鎮地區一般老人故去,其喪事會辦5至7天。到了“正悼”這一天的下午,舉辦喪事的兒孫及親戚朋友一起到石土地廟前轉上三圈,為其超度亡靈。

地理氣候

全鎮地勢平坦不一,西高東低,西部有馬鞍山、朱山等大小山脈6座,境內朱山主峰海拔157.2米,其餘平均海拔17米左右。土質多系黑淤土,質地粘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年降雨量895.6毫米,大部在夏季,無霜期長,達204天,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境內有豐富的山石資源,盛產楊樹、山芋、棉花、水稻、無籽西瓜和蔬菜,養殖業也很發達。

人口數據

07年到10年人口數據統計表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8354
24726
23628
家庭戶戶數   12447
家庭戶總人口(總) 48161
家庭戶男   24593
家庭戶女   23568
0-14歲(總)   12804
0-14歲男   6678
0-14歲女   6126
15-64歲(總)   31540
15-64歲男   16240
15-64歲女   15300
65歲及以上(總)   4010
65歲及以上男   1808
65歲及以上女   220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7815

土特產品

黑塔車輪餅、黑塔綠豆餅、羊角蜜、朝牌、醬豆、黑菜、辣疙瘩絲、茶豆皮

歷史文化

黑塔鎮屬泗縣,也是古泗州的一部分。所以,本地區流行拉魂腔泗州戲,以及泗州大鼓和泗州琴書。至今,泗州琴書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尤其老年人群當中影響深遠!

百姓喜聞樂見的曲目有:

泗州戲:《打幹棒》、《三卷寒橋》、《拾棉花》、《王三姐跑寒窯》等等

泗州大鼓:《楊家將》、《說唐》、《十把穿金扇》、《常遇春》等

泗州琴書:《王天寶下蘇州》、《劉秀下南陽》等

飲食

黑塔地區位於魯菜和徽菜兩大菜系的結合部,飲食習慣上屬於沿淮風味。口味上偏鹹微辣,菜式上既有魯菜的樣式又有徽菜的特色。

代表菜品:豆餅燒牛肉、雜魚鍋貼餅、粉條燒牛肉、粉條燒豬肉、粉條燒雞肉、鹹豆炒雞蛋

方言

黑塔鎮位於皖蘇交界地區,方言屬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過渡帶。故黑塔話既有中原官話去揚不分的發音,又保留了大量江淮官話h和f不分的發音及詞語。例如:

中原官話:俺(我)、扳(扔)、了(liao)了(完了)、昧(沒)

江淮官話:海了(壞了)、該上(街上)、嗯哪(是的)、尅換(吃飯)、爹爹(爺爺)、爺爺(叔叔)、外爹(外公)、外奶(外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