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友煥

黎友煥

黎友煥,廣東汕尾籍,分別畢業於廣東商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和西北大學,在西北大學世界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黎友煥教授黎友煥教授

2003-2005年曾在英國諾丁漢大學(TheUniversityofNottingham)作高級訪問學者,2008-2011年在北京交通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任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經濟、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貿易、國際金融。。

現兼任香港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海外華人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兼出國留學歸國人員聯誼會副會長、廣東省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會會長、《企業社會責任》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廣東商學院等10多所院校兼職教授(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汕尾市政府等10多個各級政府顧問、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等10多個學會常務理事、羊城晚報等10多家媒體評論員、廣東生之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獨立董事、第二、三屆廣東省宣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養對象、廣東省高級經濟師第一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等。

到2011年年底止,主持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廣東省哲學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出國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基金項目和博士後創新基金項目各1項,主持各級領導、政府委託課題和其它各類橫向課題60多項,其中主持撰寫的《境外熱錢在國內非正常流動調查報告》等20多個研究報告上報國家高層領導作決策參考,有些報告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正面批示;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省哲學社科基金規劃項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各4項,參與各級領導、政府委託課題和其它各類橫向課題30多項,其中有10多個研究報告得到省部級領導的正面批示;多次應邀出席省部級領導參加的決策諮詢會。出版個人專著21本,合作出版專著22本,主編各類書籍23本;公開發表論文300餘篇,一半以上文章發表在國家級刊物或核心期刊,其中有6篇分別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接受境內外各種媒體採訪超過2200人次,其中僅中央電視台和鳳凰電視台採訪超過150次。2010年1月23日應鳳凰電視台邀請在《世紀大講堂》主講“熱錢與中國經濟發展”。

主要作品

主要專著有:《國際貿易》(中國商務出版社2003年11月)、《SA8000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9月)、《國際金融》(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7月)、《網路經濟》(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國際勞工運動在中國:SA8000對廣東外經貿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9月)、《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廣東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前沿報告》(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企業社會責任》(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企業社會責任實證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熱錢暗戰》(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年11月)、《金融危機與熱錢流動研究前沿報告》(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2月)、《揭秘地下錢莊》(經濟日報出版社2011年1月)、《通脹似狼虎,我們如何應對》(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熱錢偷襲,我們如何應對》(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投機的誘惑,我們如何應對》(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投資泡沫化,我們如何應對》(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匯率衝擊波,我們如何應對》(廣東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社會責任的變革:ISO26000與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5月版)《ISO26000研究前沿報告》(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8月版)和《國際標準IS026000解讀》(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等。

從2008年開始,每年出版《黎友煥時事評論錄》(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開始,每年主編出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藍皮書》(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後主編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系列叢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專家文庫》(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國人財富保護系列叢書》(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ISO26000研究系列叢書》(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等)和《特區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等大型系列叢書。

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優秀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04)、2004-2005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政府,2005)、廣東省2007年度重點圖書出版獎(廣東省新聞出版局,2007)、第二屆國家“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獎(國家新聞出版署,2008)、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秀學術著作獎二等獎(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2009)、2006-2007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政府,2009)、廣東省優秀出版獎(廣東省出版協會,2009)、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09年度學術精品表彰獎(中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2010)、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09年度優秀科研工作表彰獎(中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2010)、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10年度優秀科研工作表彰獎(中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黨組,2011)、2008-2009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兩項成果分別獲得該獎,廣東省政府,2011)等。

指導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分別獲得“2010年廣東省優秀學位論文”和“2011年廣東省優秀學位論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