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斑點病

黍斑點病主要危害作物黍、稷、糜子 . 主要危害葉片。病斑長圓或橢圓形,直徑2~3mm,中部淡褐色,邊緣褐色,上生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基本信息

黍斑點病病葉症狀黍斑點病病葉症狀
中文名: 黍斑點病
病原中文名: 高粱葉點霉
病原拉丁學名: Phyllosticta sorghina Sacc.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黍、稷、糜子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長圓或橢圓形,直徑2~3mm,中部淡褐色,邊緣褐色,上生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態特徵

黍斑點病(Phllosticta sorghina Sacc.)稱高粱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亞球形,散生在葉面上,突出表皮,大小64~104μm。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3.5~6×2.0~3.0(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北京、吉林等地於6月份開始發病,7~8月份症狀明顯或流行。據觀察,播種早的田塊病情重於晚播的田塊。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同一田塊,抗7號、沈雜5號發病較重,而抗4號則不發病。1994年北京密雲、延慶種植雜交高粱抗7號和沈雜5號對此病抗性差,再加上當年氣候特殊,6月份乾旱無雨,7月份以後降雨增多、降雨量575mm,8月份達268mm,較歷年偏多,且日照明顯減少,7~8月空氣濕度為78.7%~79%,溫度較往年偏高0.5~2.5℃,這樣潮濕悶熱的天氣,造成了葉點病的流行。近年,該病為害有上升趨勢,嚴重的絕產或絕收。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抗病品種。引進新品種時,注意把農藝性狀和抗病性結合起來,篩選出適合本地的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
(2)適期播種,不宜過早。
(3)發病重的地區於發病初期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0%綠葉丹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