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草梁長城

黃草梁長城

黃草梁長城是指位於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西北部黃草梁的長城。此段長城中最有名的是人稱七座樓的長城。

黃草梁,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西北部,海拔1773米,是京西古道上著名的旅遊驛站,被譽為古道明珠,與靈山百花山妙峰山遙相呼應。山南自古為京西古道的必經之地,從河北懷來麻黃峪經劉家峪溝、沿河誠、柏峪、齋堂到京西的古道就要經過山南的埡口--天津關。天津關在柏峪和沿河誠之間的關口,關口旁存有百米方圓、石牆圍繞的駐兵遺蹟。山上一條東西延綿數公里的高山草甸,一年中只有幾個月返綠還青,大部分時間都是深黃色,故稱其為黃草梁。
黃草梁真正出名卻是因為山樑北坡的一段人稱"七座樓"的長城。此處為內長城,向北通內三關之首,天下九塞之一--居庸關;南達紫荊關,是京西的重要防線。此處長城歸東邊的沿河城管,所以這裡的敵台都被標上"沿字X號台",但如今只有"沿字十號台"的石匾尚存。這裡的長城隱沒在茂密的樹林中,站在黃草梁的瑪尼邊遠眺,如果不仔細尋找,你是看不到長城的。要到跟前才能看到敵台叢密,城牆連綴,細心的人會看到有沿字6-11號敵台,另有一石砌烽火台一座,所以連起來稱"七座樓"。
七座樓的東邊第一樓是一座實心樓,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敵樓:內部是泥土夯實的,分析可能是原來敵樓有基座,因為建在一個平台上,出於安全考慮,為了便於觀察和防禦,用實心的基座加高不少。現敵樓已毀,唯余基座。
同很多山上的長城一樣,這裡的城牆均為山石所砌,蜿蜒曲折。每一座敵台都地據險處,占"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由於時光流逝歲月侵蝕,長城的牆體大都已經坍塌,但敵樓卻保存完整,屹立在群峰之上,俯覽群山。說明當時建造之時,造樓確實用心不少、做工精良一些。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每座敵樓內至今保存有當年的木製窗楹,歷經400多年風雪,木質依然堅硬。 其中有一座敵台,雙向台階,直登台頂,頂上建有庫房,人稱"庫房樓",為儲存軍需、軍火所用。如今雖只剩牆體,但當年建築之精細依稀可見。
由於長城西北是面對東靈山的一條條的溝壑,山體懸崖成90度,形成天然屏障,所以此處的長城到此就沒有了。這是長城中比較少見的,沒有連線起來。 所以,這裡是北京長城的最西端。
從七座樓下來,可直接到落葉谷,落葉谷以一年四季都積有落葉而得名,深可至胸,走的感覺就像游泳,而你卻無法施展開手腳。想要體會紅軍過草地陷進泥潭的感覺,這裡是最佳選擇。
黃草梁自古就是燕京通往沙北的軍事通道,傳說蚩尤與黃帝戰於涿鹿,曾通過於此;王翦滅燕經過於此;元滅金、明抵蒙古都曾在此激戰,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蹟,故明代有借鑑前代史事,重兵把守,增築敵台、城牆,扼守古道,保衛京西,不為無由之舉。 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這裡建立平西抗日根據地,蕭克將軍率領的挺進軍司令部就設在南面的火坑。在東面的清水尖木城澗一線,國民黨衛立煌部第14軍在增援南口被日軍包圍的湯恩伯部時,進行了慘烈的拉鋸戰,在山溝焚化戰場的屍體,骨灰堆積一米多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