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謙

黃紹謙

黃紹謙(1903~1936),又名麻雀。壯族。印茶鄉(原向都縣甘茶鄉,現為印茶鎮)巴麻村人。出生於一個較富裕的農民家庭。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在巴麻被叛徒暗害。

基本信息

人物基本信息

姓 名:黃紹謙

性 別:男

民 族:壯族

籍 貫:廣西向都(今田東)

出生年月:1903年

犧牲日期:1936年07月

人物簡介

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24年在百色省立第五中學讀書時,受進步思想影響,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夏,因其革命活動被百色縣當局察覺,被迫輟學回家。回到家鄉後,積極發動農民組織農會,建立農民武裝500餘人。1928年1月,任向都縣農軍總指揮,後曾率領農民武裝攻占向都縣城。1929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任向都縣赤衛軍總指揮。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北上江西後,領導赤衛軍堅持向都巴麻地區的革命鬥爭。1933年初,任中共右江下游委員會委員兼右江下游赤色游擊隊第二聯隊隊長。

人物經歷

1925年考入廣西省立第五中學就讀。在校期間,受到進步教師革命思想的影響,和校友黃永達等人,將中共創辦的《嚮導》、《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在同學中傳閱,傳播革命道理,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受到當局的注意,1927年4月遭百色當局逮捕。

7月,他從五中畢業回到家鄉,組織了一批進步青年,採用開會、演戲、演說等形式,發動農民起來革命。12月,在共產黨員余少傑、陳洪濤的指導下,巴麻地區成立了農民協會,並建立起一支500多人的農民自衛軍大隊,他任大隊長。

1928年1月7日,他率領向都縣農軍500多人,在思林縣農軍的配合下,攻打向都縣城。

1930年3月14日,鄧小平從左江到東蘭途經巴麻,在黃紹謙家住了三天。紹謙熱情招待小平一行,聆聽了小平的教誨。小平高度讚揚黃紹謙的革命精神,並鼓勵他革命到底。還書寫一首詩贈給黃紹謙:“男兒立志出鄉關,報答國家那肯還。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16日,鄧小平在他家召開向都北區赤衛軍和縣蘇維埃政府部分領導人會議。17日,他派人當嚮導,護送鄧小平一行離開巴麻到思林縣。

1930年10月紅七軍主力北上後,他留下繼續領導巴麻地區軍民堅持武裝鬥爭。歷任紅十一師獨立團第二營營長、紅六十二團第二營營長、中共思果中心縣委委員、右江下游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右江下游游擊隊第二聯隊隊長。在敵人多次瘋狂“圍剿”中,他毫不動搖,帶領部隊同敵人作艱苦的鬥爭。1931年4月,國民黨軍一個營和民團數百人,對巴麻革命根據地進行掃蕩。他率領獨立團第二營指戰員投入反掃蕩鬥爭,與敵人周鏇達兩個多月,粉碎了敵人的掃蕩。敵人這次掃蕩,殺害民眾10多人,燒毀民房數十間,擄掠了大批財物,還抓走10多個青年到縣城關押。為了打擊敵人,營救被抓走的青年。7月11日,在六十二團團長滕國棟、獨立團團長黃書祥的指揮下,他率第二營戰士參加攻打向都縣城,縣長農樹芬帶守敵倉惶逃跑,紅軍救出被關押的10多個青年。

1934年7月,久經戰鬥洗禮的黃紹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5年初,成立右江下游革命軍事委員會,他被選為委員,參與領導右江下游的武裝鬥爭。黃紹謙領導的游擊第二聯隊,使敵人坐臥不安,便派奸細黃常顯、黃美山、黃開德三人混入革命隊伍,騙取黃紹謙的信任,找機會謀害。1936年8月22日,這幾個奸細在黃紹謙家吃飯。飯後,趁其不注意,便開槍把他殺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