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紋石鱸

黃紋石鱸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黃紋石鱸骨骼圖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 主要棲息於乾淨的礁石及珊瑚礁區海域,水深在1-25公尺左右。通常單獨行動,或成一大群。晝間躲蔽於礁石突出處,夜間出外獵食珊瑚礁區的魚蝦貝類。需要足夠的游泳空間及充足的藏身地點。如果放入岩礁缸,會吃小的甲殼類動物,蠕蟲及海蝸牛。剛入缸時,用活的鹽水蝦誘其開口。一旦適應了新環境,各種動物性餌料都可接受。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英文名:Striped Yellow Sweetlips[1] 黃紋石鱸
黃紋石鱸黃紋石鱸

中文名:黃紋石鱸
學名:Plectorhinchus albovittatus
俗名:黃紋胡椒鯛,打鐵婆(台灣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鱸形目石鱸科
世界分布: 印度洋
最大體長: 25 cm
命名者:Bleeker, 1855

形態特徵

黃紋石鱸骨骼圖黃紋石鱸骨骼圖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黃紋石鱸骨骼圖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須。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9-12+1+18-21。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3-58。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I,軟條數18-21;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頭部及體側鮮藍綠色至天空藍,並具有5-7條鮮黃色縱帶,但常分裂成較窄的線紋或點線紋。各鰭鮮黃至橘色。幼魚體色類似成魚,但縱帶較少。[2]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乾淨的礁石及珊瑚礁區海域,水深在1-25公尺左右。通常單獨行動,或成一大群。晝間躲蔽於礁石突出處,夜間出外獵食珊瑚礁區的魚蝦貝類。
黃紋石鱸骨骼圖黃紋石鱸骨骼圖

漁業利用

為中大型食用魚,可用手釣釣獲。肉多味美,適宜紅燒或煮薑絲。 亦可作為觀賞魚。

飼養條件

最小水族箱尺寸:750升
黃紋石鱸骨骼圖黃紋石鱸骨骼圖

溫度:24-27
比重:1.020-1.025
PH值:8.1-8.4

飼養方法

750升以上的水族箱飼養,根據其尺寸大小及攝食方便而有所調整。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游泳空間及充足的藏身地點。如果放入岩礁缸,會吃小的甲殼類動物,蠕蟲及海蝸牛。剛入缸時,用活的鹽水蝦誘其開口。一旦適應了新環境,各種動物性餌料都可接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