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長蠕孢圓葉枯病

病原中文名: 病原分類地位: 病害類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黃瓜(長蠕孢)圓葉枯病 別名: 病原中文名: 黃瓜圓葉枯菌 病原拉丁學名: Helminthosporium cucumerinum Garbowski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瓜類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棚室栽培黃瓜的葉片。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圓形,直徑10~30毫米,後變褐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黑褐色的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形態特徵:
Helminthosporium cucumerinum Garbowski稱黃瓜圓葉枯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具隔膜,單枝或分枝,梗長88~188微米;分生孢子梭形至長橢圓形或倒棍棒狀,向一邊彎曲,大小36~104×10~20微米。具4~10個隔膜。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于田間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反濺到寄主植株上,從氣孔侵入,潛育期2~3天。病菌發育適溫25~28℃,高溫高濕,特別是多雨的高溫季節易流行。此外,菜地潮濕、黃瓜生長衰弱、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或肥料不足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田間管理,低洼或易積水地應採用高畦深溝種植,不宜過密,改善田間通透性;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噴施多效好4000倍液或1.4%復硝鈉水劑7000倍液,提高植株抗病力;採收後清除病殘體,及時深翻。(3)發病初期噴灑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1:1:200倍式波爾多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多·硫懸浮劑或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地理分布: 相關文獻: 呂佩珂.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續集.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6
郭書普等編著.葉類蔬菜病蟲害防治原色圖鑑 .合肥: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