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石灣陶塑名家]

黃炳[石灣陶塑名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炳(1815~1894年)字雲渠,又號雲嶼,一作雲漁,廣州人(或雲廣東石灣人),清道光至光緒年間石灣陶塑名家。歷史上有關他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所作石灣陶塑人物、鳥、獸,饒有神彩。

基本信息

概述

由於他過目不忘,世人稱為“神眼”黃炳。他於清嘉慶年生,光緒二十年(1894)去世(也有史料記載是民國初期去世)。他以擅長塑制各種鳥獸、人物,特別是鴨、猴、貓等動物著稱。

貢獻

黃炳吸收了意塑手法優點,摒棄了它不成熟的地方,注重細緻刻畫表現對象。由於他有極為熟練的雕塑技巧和寫實功夫,故其作品無不形神畢肖。他精製的鳥獸和人物,特別是鴨、貓、猴等動物更是栩栩如生。黃炳是個國畫家,所以他與其少叔黃古珍一起,吸取了國畫翎毛的畫法,創造了石灣陶塑胎毛的新技法,此技一直套用至今,這對石灣陶塑的發展和繼承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生平

石灣陶塑也被稱為石灣公仔,在黃炳之前的年代,石灣公仔是放在屋脊上的,後來漸漸走下屋脊走進民間成為家庭裝飾品,這對石灣公仔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嬗變。可以說,黃炳生活在這個交接時代,但他跨出了更大一步,將石灣陶塑從裝飾品向藝術品推進了一步,開創了石灣陶塑的藝術時代,成為當之無愧的石灣陶塑一代宗師。

黃炳出生於陶塑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順其自然子承了父業,走上民間陶塑藝人之路。在那個年代,陶塑只配給屋脊作裝飾,當時的屋脊也被稱為花脊。生性聰慧的黃炳,一開始從普通工匠做起,打下手,乾雜活,漸漸成長為手藝精湛的師傅,換如今的說法,也即是包工頭,帶領著一個包工隊輾轉各個工地。據傳,如今成為嶺南建築瑰寶的祖廟花脊上有部分陶塑就是由黃炳帶領的包工隊所作。

當時,石灣陶塑已陸續走下屋脊成為家庭裝飾品,但屋脊陶塑的弊端還沒人願意去做改變,原因抑或是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作為屋脊上的裝飾品,因為只能遠觀,所以工匠們大都不注重細節,整體效果能傳達出某種意義就可以了。但作為家庭裝飾品,這就馬虎不得了,所以石灣陶塑急需一次改良,這個任務交給誰?有了固定收入的黃炳自然有比其他民間藝人更從容的生活方式,他不必像其他工匠一樣,為了儘快賺到生活費而不斷批量生產粗劣的大路貨,他也不必日夜在外奔波。他可以住一個較好的地方,養很多雞鴨,讀一些書,畫些國畫,然後潛心構思自己的作品。甚至他有大把的閒情逸趣去常年觀看一隻鴨、一隻貓或一隻猴子,看鴨子戲水,看家貓嬉戲,看猴子休憩。當陶塑行業充滿喧囂地製造各種吉祥的歷史人物時,他卻在自家的後院饒有興趣地研究家養動物,進行動物陶塑創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