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黃河花園口旅遊區,宋時曾在此建閘治水,漸成村落。明代在此修建花園並形成渡口,名花園口。1938年6月,日軍逼近鄭州,國民黨軍隊在此炸毀大堤,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花園口事件”。如今的花園口萬畝沙荒變成良田,柳綠果紅,鴨游魚躍;全長5550米的黃河公路大橋飛架南北;將軍壩、鐵犀牛、界碑、紀念碑、八卦亭、沙灘浴場等新老景點向遊客敘說著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在黃河大橋以東5公里建有黃河生態旅遊區,由黃河大堤風景線、休閒娛樂園、牧草原、母親湖、黃河自然風光區等五大景觀構成。

基本信息

概況

黃河花園口旅遊區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花園口水利風景區,位於鄭州市區北郊18公里處的黃河南岸,距北邙山東去12公里處。民間傳說,最早這裡並不叫花園口。相傳在北宋時期,黃河在這裡決了一次口,官府組織大量民工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大多數堵口修堤的民工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河水堵住,有的乾脆不走了,他們就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庵里,據此開荒種地,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桂家莊(寓意貴地)。後來隨著黃河河道南移,從滎陽流出來的涸水(音heshui,老鄭州人習慣叫作“枯河”,根據考證該河就是《二十四孝》中晉朝王祥“臥冰求鯉”的那條河)在此匯入黃河後,把村落也淹沒了,遂成為黃河渡口。又過了好些年,這裡南來北往的人多了,成了個熱鬧的地方。到了明嘉靖年間,黃河岸邊許家堂村出了個吏部尚書,姓名叫許贊(俗稱許天官)的人,在這裡修建了一座花園,方圓540餘畝,種植四季花木,終年盛開不謝,遠近男女爭往遊覽觀賞。後來黃河南滾改道,滔滔洪水,也把這座美麗的花園吞沒了。當地人懷念此地才起名叫花園口。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逼近鄭州,國民黨軍隊不戰即潰,擬仿效古代以水代兵,在此扒開黃河大堤,使豫、皖、蘇三省四十四縣受淹,導致近391萬人難民流離失所。如今的花園口瑰麗多姿,大河上下,蔚為壯觀,才可名副其實地稱作花園口。幾百年過去了,許家花園早已被洪水淹沒,古老的渡口也在上世紀80年代因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建成後永遠地消失了,但沒有了古花園和老渡口的花園口卻永遠地存留下來。
1938年,國民政府在花園口扒開了黃河大堤,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淹死了八九十萬人。由於這樣的悲劇發生,這花園口才更加出了名。
花園口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非凡的歷史。對於今天的鄭州人來說,花園口是個鎮,也是一個村,更是鄭州市的北花園;對於治黃工作者來講,花園口是黃河大堤上十幾公里長的一段險工;史學家和人文學者眼裡的花園口,則是國民黨三八年扒開黃河大堤的地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鄭州市內要問花園口,知道的人會這樣告訴你:“順著花園路一直向北,當你看到黃河的時候,你腳下站的地方就是花園口。”
黃河花園口旅遊區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花園口旅遊區,是2002年經國家批准的第二批著名水利風景區和黃河對外宣傳的視窗,目前也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東西全長10餘公里,占地面積600餘公頃,景區主要景觀和遊樂項目有:將軍壩、鎮河鐵犀、扒口處遺址、黃河公路大橋、花園口水位站、花園口水利樞紐遺址、漁家樂、黃河漂流、沙灘泳場、以及騎馬、狩獵、快艇、電子雷射遊樂等10大類50多種娛樂項目。
花園口是歷史上震驚中外的“花園口決口事件”發生地。也是黃河下游的起始段,這裡河面寬闊,氣勢磅礴,屬於典型的遊蕩型河段,具有寬、淺、散、亂等特點。河勢變幻多端,是觀賞黃河的最佳去處。花園口還是綿延數千公里,號稱“水上長城”的黃河大堤南岸的起點,她代表了黃河下游治理的最高水平,是黃河治理的視窗,同時還是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黃河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發揮個人才幹的場所。
花園口是黃河的縮影,也是展示黃河文化的一個視窗。名臣、河神、將軍壩、鎮河鐵犀、黃河號子、美麗傳說……,黃河文化在花園口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主要景點

將軍壩

將軍壩是萬里黃河上堅固無雙的一個壩頭,壩體為漿砌石結構,根石深度23米多。該壩始建於清乾隆8年(1745年),後經不斷加固,距今已有260年的歷史。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在此修建了一座將軍廟,是百姓祈禱黃河安瀾的地方,廟址就是今天的花園口引黃閘,因此這座壩被稱為將軍壩。將軍壩上的大將軍雕像取自明朝治水名將伏波的造型。將軍壩正對景區主大門,位於花園口景區的中部。1991年2月11日,江澤民總書記曾來此視察黃河,並在這個壩頭留影。

鎮河鐵犀

黃河花園口旅遊區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將軍壩西側有一座鐵犀牛,是明代兵部尚書于謙主持修鑄的。古代,人們認為河患是水怪蛟龍在作祟,而水怪蛟龍又害怕犀牛,於是就在黃河邊修建了一座鐵犀牛的雕塑,以鎮河患,又稱鎮河鐵犀。另外,之所以鑄造鐵犀,也源於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五行學說” ,取“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剋之意。五行中鐵屬金,金生水,金為水之母;五行中牛屬坤,坤屬土,土性能克水,因此鑄鐵犀以鎮河患。鎮河鐵犀是古代黃河水患的見證,同時也體現了古代人民戰勝水患的美好願望。

黃河公路大橋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全長5550米,始建於1984年,1986年10月1日正式通車,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大公路大橋”,鄧小平同志為了紀念當年渡河的艱辛,親筆題寫橋名。

扒口處遺址

扒口處雕塑高4米,標出了當年扒開大堤的確切位置。當年扒開大堤時,口門寬約30米,後經洪水不斷沖刷,最寬時達1460米,決口口門界碑就標出了口門最寬時東西兩側的位置。

八卦亭

八卦亭就是“民國堵口合龍紀事碑亭”,這裡是當年國民政府扒開大堤之後堵口閉氣的地方,由兩座六角的琉璃瓦亭相對而立,亭內各有六面柱體石碑一座,西為國民黨所立,東為共產黨所立。

景區水上樂園

黃河花園口旅遊區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景區水上樂園,原是花園口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8,原來是大躍進時期的產物。當時的人們想把黃河從此攔腰截斷,改變黃河的流向,造福兩岸人民。但由於設計標準偏低,建成後的土壩於1960年大水時又被迫炸開,僅餘這十八孔閘橋、消力池和河中一段神奇般殘留至今的殘壩。水上樂園水域面積為461畝,水質清澈透明,常有人在這裡釣魚、划船。

南裹頭

游完水上樂園,順著這殘餘的大壩往裡直走兩公里,就來到了黃河的中心--南裹頭。由於這裡有面積較大的淺灘,人們常來這裡遊玩、夜餐,漁民在這裡開設了特色飯館,久而久之,這裡成為鄭州人品嘗野味的好去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