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系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水利系

水利系沿革於我院1952年設立的工程教研組;1953年3月撤銷教研組,設立農田水利科、水利工程勘查科和水工結構科;1953年秋設定建築施工學科委員會、工程力學學科委員會,1954年秋增設的水力技術建築物學科委員會;1956年秋,撤銷學科委員,成立水工、水力、施工、製圖4個教研組;1957年春,水工教研組、水文教研組、水力教研組合併成立水工、水文、水力教研組;1960年4月,設定河川系和2個水工、施工專業科;1961年6月,水工專業科和施工專業科合併成立中專部;1964年4月,設立水文水力、水工、製圖3個教研組;

簡介

1975年11月至1979年5月,設立水工專業領導小組和製圖教研組;1979年6月撤銷專業領導小組後,先後成立水工、施工、力學、製圖、水力學、水保6個教研組。1985年9月,設立水工、水土保持2個專業教研室,水工專業教研室下設水工、水電站、治河泥沙、施工建材、地質土力學、建築結構6個教研組和水利館,水土保持專業教研室下設水保工程、生物2個教研組;1988年4月,水工專業教研室更名為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科,下設水工、施工建材、水電站、建築結構、地質土力學、水力學與治河泥沙、力學、製圖8個教研組和水利館;1996年1月,成立專業一部,下設水工、水保、水資源、工測、機械5個專業科;1998年9月,在水工專業科、水資源與環境專業科、水保專業科的基礎上組建水利系。

在60年時代變遷和歷史變革中,水利系歷經了艱辛和卓有成效的發展旅程。水利系下設水工、施工、造價、檢測、監理、安全、水動、水力學和製圖9個教研室和實訓中心,舉辦了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造價管理專業、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水利工程實驗與檢測技術專業、水電站動力設備與管理專業、工程監理專業、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國際工程方向)、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工程資料與檔案管理方向)、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爆破工程方向)、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岩土工程與隧道技術方向)等7個專業和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4個專業方向,在校全日(3年制)專科生2705人,計73個教學班級。

發展理念

水利系堅持“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及時調整專業和專業方向適應企業用人需求,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各專業建立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工作崗位、課程教學、資格證書相融通進行課程建設,採用“教、學、練、做”一體化的項目化教學,要求學生頂崗實習達半年以上,強化學生知識、技能、態度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共同評價對學生實施全面考核。2009年以來,水利系和中水八局、葛洲壩集團試驗檢測中心等企業開設訂單班3個。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及其專業群是全國首批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水利系教師共完成教研項目30餘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8門,特色教材30門;完成生產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專業論文260餘篇,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2010年8月-12月,水利系師生團隊承接並完成了蘇丹JUBA 和SUE兩個水電站水工模型試驗任務,實現我系技術服務從國內走向國際。

水利系教學設備先進,實驗實訓條件優越,圖書資料豐富。現有建築材料實訓中心、施工技術實訓中心、水利館、鯤鵬山水工建築物仿真實訓基地、計算中心五個大型校內實訓場館,其中建築材料實訓中心通過河南省計量認證。在黃河小浪底投資800餘萬元建設有占地16畝的小浪底實習基地,形成了以小浪底為中心,包括三門峽水利樞紐、西霞院水利樞紐、故縣水庫、陸渾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組成的校外實習基地群,並且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等建設了90餘個實習基地,為學生生產實習、頂崗實踐和教師下企業鍛鍊提供條件。

師資力量

水利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6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高級工程師2人,博士1人,碩士23人;有河南省教學名師1名,省學術帶頭人4名,省部級勞動模範2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水利部優秀教師1名,河南省優秀教師5名;24人次獲得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國家註冊執業資格,41人次獲得造價員、考評員等國家從業資格。聘請42名水利水電企業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技師作為兼職教師,從事實訓教學工作。

水利系各專業報考志願率和就業率在河南省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2008年、2009年、2010年報考志願率達到121%、111%、242%;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就業率分別為93.71%、95.4%、95.5%、92.98%;水利系學生45人次參加國家級、省部級技能大賽7次、全部獲得團體一等獎7個,學生獲得個人一等獎58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