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汗病

黃汗病,是一種病名。因汗出入水,水熱互郁於肌表,所致身腫、發熱、汗出色黃如柏汁的病症。

簡介

黃汗病,病名。因汗出入水,水熱互郁於肌表,所致身腫、發熱、汗出色黃如柏汁的病症。

醫書記載

1、《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櫱汁,脈自沉。”兼見兩脛冷,身疼重,腰髖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營衛,或脾胃濕熱郁伏熏蒸肌膚引起。治宜實衛和營,行陽益陰,方用芪芍桂酒湯、桂枝加黃芪湯等。
2、《千金要方》以本病為五疸之一。在《卷之二十一·脾胃門\黃膽》記載:
“黃汗,汗出染衣,黃如柏汁是也。〔仲〕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時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芍桂酒湯主之。
黃白芍藥(各五兩)桂枝(三兩)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初發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好酒代苦酒。)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若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身必。
又胸前痛,腰上有汗,腰下無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者,此為黃汗,桂枝加黃湯主之。(方見本門表疸下。)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