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芬

黃毓芬——電影剪輯工作者,參與製作了園丁之歌、珠簾寨、兩張圖紙等電影的剪輯工作。


黃毓芬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 園丁之歌 (1974) .... 剪輯
  • 珠簾寨 (1976) .... 剪輯
  • 兩張圖紙 (1976) .... 剪輯
  • 紅燈記-黃河-沙家浜 (1972) .... 剪輯
  • 新兒女英雄傳 (1951) .... 剪輯
  • 園丁之歌(1974) - 製作團隊
    導演

    沙丹
    鄭國權
    攝影
    馮伯九
    靳敬一
    剪輯
    黃毓芬
    李惠仙
    美術(製作設計)
    陳翼雲
    燈光(照明)
    田金生
    化妝
    邵傑

    故事梗概

    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的女教師俞英,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心要搞好教育革命。她來到工廠徵求如何搞好教育,工人們告訴她,“人從心上育,水往根上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和孩子們交朋友,和他們交心。男教師方覺對陶利這樣出身於工人家庭、調皮貪玩的孩子,不去進行耐心的思想教育,而是沒收他的小玩具火車,甚至粗暴地不讓他進課堂。方覺認為對陶利這樣的孩子,不管怎樣做都是“挑沙填海空費力”。為此,俞英與方覺之間產生了認識上的矛盾。俞英覺得方覺對陶利態度生硬,沒有熱情。她決心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教育好孩子。她對陶利進行了耐心的說服教育。不但沒有沒收陶利的玩具小火車,還與他一起修理小玩具火車,並婉轉地批評了陶利不該拆掉算盤做小火車。她啟發陶利,要學會開火車,就必須學習好功課,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她以陶利家庭的情況告訴陶利,過去他的父親受地主壓迫剝削,上不起學,現在工作中就有許多的困難和問題。今天,我們生活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應該刻苦努力地為革命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在俞英耐心的說服教育下,陶利轉變了。男教師方覺在工作中感到俞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正確的,他決心改掉自己簡單粗暴的缺點,和俞英一起把孩子們教育好,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