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得美

黃得美,是清末小刀會主要首領,小刀會首領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得美(?~1853),又名德美,原籍福建龍溪縣石美社,祖輩遷居同安錦宅,後又移居同安石兜(今屬福建龍海市)。清末小刀會主要首領。

其父黃光岩出身貧苦,早年離家到南洋做工,後經商致富,多次歸國在家鄉購置田產。黃得美繼承其父在國內外的業產,好交友,不分貧富均以禮相待。樂善好施,常賑災救貧,深得鄉里好評,人稱“黃大哥”,與黃位交往甚密。黃位、黃得美在家鄉及南洋各地目睹清政府統治的黑暗和貪官污吏的腐敗無能,常在一起抒發其不滿情緒。他們結識不少失業貧民、工人、華僑,其中有廈門的陳罄、同安的王泉、海澄的江源、江發兄弟。鹹豐元年(1851年),江源兄弟從南洋“購有洋小刀數百柄,結為小刀會”,在海澄縣積極進行反清鬥爭。黃得美在經濟上大力支持小刀會。鹹豐二年初,他和黃位在南洋各地聯絡會員,併購買2700支小刀秘密裝運到石美社南門兜。同時設立武術館,苦練武功,廣招人馬,準備武裝反清。二月,在海澄縣卓岐船廠修造42艘大沽船;四月又在石碼福河船廠造36艘闊頭淺船,以備舉事之用。

主要經歷

鹹豐三年(1853)二月,海澄知縣汪世清派兵偷襲珠浦,江源兄弟被捕入獄。其時,太平天國已占領南京,全國反清鬥爭高漲。黃位與黃得美認為起義時機成熟,四月初四日(1853年5月11日)在石美南門豎起“官迫民反”、“反清復明”的大旗。起義軍公推黃位為大元帥,黃得美為大統領,黃潮為副帥。三日內民眾投軍者達數千人。四月初六日起義軍誓師出發,由石美下船橫渡九龍江到海澄,連夜攻進縣城。四月初七日夜,起義軍乘勢進擊,攻占石碼,初十日攻占漳州城和長泰縣。十二日起義軍迅速占領廈門城,同日占領同安、安溪。十三日占領漳浦、平和琯溪,十四日攻占銅山、雲霄。起義軍占領廈門後的第二天,黃位、黃得美就“分遣數千人前赴泉州及台灣地方,預期與各該處屬於小刀會的居民會合行動”。在廈門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黃位先後派遣五批小船隊支援台灣起義,不料清政府事先獲得情報,在沿海加強戒備。到七月中句,先後有40多名小刀會員被俘,船隻多被擊毀。八月中旬,黃位決定改計占領澎湖,並進而接應台灣會黨。清福建當局為鎮壓小刀會,調兵遣將,圍剿廈門起義軍。起義軍被迫退出漳州、石碼、海澄、漳浦、安溪、同安等地,死守廈門。革命隊伍內部成分複雜,紀律鬆散,破壞軍紀、勒索、賭博等事不斷發生,百姓出現不滿情緒,起義領袖也在重大問題上發生分岐,使敵人有可乘之機。七月二十三日,福建提督李延鈺統率五六千人由劉五店渡海,強行在廈門登入,並迅速在城外險要地帶布置包圍圈。十月初,李延鈺率領三萬清兵分三路進攻廈門市區。十月十一日,清軍占領廈門,進行血腥大屠殺。

黃得美逃匿到龍溪縣石美壺嶼橋附近,被錦宅社紳士黃倫、黃永梧捕獲,解送廈門,十七日在廈門受肢解挖心的極刑。鹹豐八年(1858)春,黃位又率兵攻打雞籠,進攻失敗後,小刀會船隊解散,黃位等將士流亡海外,終生羈留南洋不知所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