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征明

二十四日,葉成格、阿山在福建清軍護送下進抵泉州,又派鄭世忠、黃征明往廈門曉以利害。 二十九日,葉、阿派人催促鄭世忠、李德、周繼武、黃征明回京復命。 二十四日葉成格、阿山在福建清軍護送下進抵泉州,又派鄭世忠、黃征明(成功表叔)往廈門曉以利害。

黃征明(1600-1660)字以明號奉旨。福建晉江安海金墩人,累官至南明兵部左侍郎。賜一品服。清順治十一年(永曆八年,1654年)八月十三日,清廷派遣的內院學士葉成格、理事官阿山(或譯作刑部郎中阿爾善)同鄭成功二弟鄭世忠以及鄭氏家族親舊黃征明(民族英雄鄭成功表叔,表姑鄭芝凰)、李德、周繼武等攜帶敕書到達福州,先命李德、周繼武去廈門向鄭成功講述清廷和鄭芝龍的意圖。二十四日,葉成格、阿山在福建清軍護送下進抵泉州,又派鄭世忠、黃征明往廈門曉以利害。鄭成功不為所動,依然敷衍。除封爵授官之外,特遣芝龍表弟黃征明(妻鄭芝凰)為使者專程赴閩傳達諭旨,以解疑畏。為了表達誠意,敕諭中宣布“滿洲大軍即行徹回;閩海地方保障事宜。

一、安平金墩會面

鄭成功讓鄭世忠回泉州約請葉成格、阿山於順治十一年(永曆八年,1654年)九月十七日到安平鎮見面。屆期,鄭成功調集甘輝、王秀奇、陳堯策、萬禮、黃廷等二十餘名部將統領水陸各鎮“列營數十里,旗幟飛揚,盔甲鮮明”,兵將埋伏險要,把安平鎮布置得“好似鐵桶”,自己才同眾參軍一道前往安平準備同清使會面。(江日升《台灣外紀·卷4》) 葉成格、阿山在清軍步騎護衛下來到安平,一看鄭軍擺下的陣勢已感到氣氛不對,連鄭方安排的迎賓館舍報恩寺也不敢住,寧可住在清軍臨時搭蓋的帳篷里,雙方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儘管鄭成功大設供帳,饋送厚禮,竭力向清使表示友好,在原則上卻堅持“一雲先要四府地方,前詔只有水路游寨,未言陸路;二則不奉東西調遣;三則不受部、撫節制;恐如姜襄(瓖)、金聲桓等俱以剃髮後激變,且未與張明振(張名振)議妥,又比高麗不剃髮等語”(佟國器《三撫密奏疏稿·撫閩密奏·順治十一年九月初九日奏本》)。葉成格、阿山只奉有監視其剃髮受敕的嚴旨,並無談判的權力,面對鄭成功提出的條件知道使命難以完成,於是以“不接詔,不剃髮”(楊英《先王實錄》)為理由拒絕成功的隆重禮遇,於二十日返回泉州。九月二十一日,鄭成功遣人致書備禮挽留清使,二使臣回信表示“即使相晤間,不過宣傳皇上浩蕩德意,與公剃髮後上謝恩本,將貴部官作何安插,及四府設防數目修入而已。他復何言哉!似公又不宜以旁語及也。弟以一介微軀而膺朝命,欽限在十月內回京,何敢稽遲,以身試法?伏祈早決一言,俾得星馳復命”。退還所贈禮物,並限二十五日為最後答覆時間。

二、招撫和談破裂

楊英《先王實錄》載:順治十一年(永曆八年,1654年)九月二十四日晚上,鄭世忠、周繼武、李德、黃征明等往見成功,聲淚俱下地哀告:“二使此番失意而回,大事難矣。我等復命,必無生理,並太師老爺(鄭芝龍)亦難!”同安侯鄭芝龍順治十二年正月初十日密題本(《鄭成功滿文檔案史料選譯》)載:當晚,鄭世忠說:“若剃髮歸順,可全老父闔家。”鄭成功答道:“吾不剃髮即可保全父命,剃髮則父命休矣。”世忠“復哭勸其回心轉意。成功於李德身旁手執銀盅,高聲恫喝:剃髮乃身分大事,本藩自會定奪,誰人敢勸,哪個敢言!世忠未敢再開口。”周繼武說他也同鄭世忠一起“哭勸成功剃髮歸順。成功起誓,先撤官兵,再議剃髮之事。佞官沈佺期曰:藩主剃髮為令尊大人,我等剃頭又為誰人。況且同在海上數年矣。
二十六日,鄭成功又派旗鼓史讜、鄭奇逢往泉州請清使來安平再議。葉成格、阿山認為沒有什麼好談的,把二人趕回。南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日本·正保三年,1646年),鄭芝龍派遣黃征明為正使,出使日本借兵。 黃征明一行從福州向日本出航,途中遇到暴風,船隻飄散。其中有的刮回大陸,為清軍所捕獲。黃征明本人也身阻海上,不得已而重整小船。二十九日,葉、阿派人催促鄭世忠、李德、周繼武、黃征明回京復命。當天,清廷使臣和隨行人員離開泉州,“從間道回延平”(佟國器順治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奏本,見《三撫密奏疏稿·撫閩密奏》),和局至此與清廷和解完全破裂。黃征明隨即與表侄民族英雄鄭成功揮師東渡台灣海峽打敗荷蘭侵略者。

三、收復台灣寶島

1653年(順治十年)四月,清浙閩總督劉清泰依據朝廷密敕精神,寫了一封文書派人送到鄭成功的祖母安平金墩黃氏處,托她轉給鄭成功。文書中強調了兩點,一是“宣揚皇上覆載深恩”,二是“陳述父子不應絕情”,以忠孝兩全引誘鄭成功背明歸清。五月初十日,清廷正式頒發敕書,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芝龍為同安侯,鄭鴻逵為奉化伯,鄭芝豹授左都督①,給泉州一府地方供鄭成功安插和供養軍隊。敕諭中首先肯定了鄭芝龍“當大兵南下未抵閩中即遣人來順,移檄撤兵,父子兄弟歸心本朝,厥功懋矣”。接著指責“墨勒根王(多爾袞)不體朕心,僅從薄敘,猜疑不釋,防範過嚴;在閩眷屬又不行安插恩養,以致闔門惶懼,不能自安。……加以地方撫、鎮、道官不能宣揚德意,曲示懷柔,反貪利冒功,妄行啟釁,廈門之事,咎在馬得功”,並說明“已將有罪官將提解究擬”。然後說清廷遣人齎敕傳諭,開導歸誠,鄭成功、鄭鴻逵“果令李德持家書來,並傳口語”,“書詞雖涉矜誕,口語具見本懷”,“爾等保眾自全,亦非悖逆”,故意不提鄭成功以反清復明為旗幟,給以下台之階。除封爵授官之外,特遣芝龍表弟黃征明為使者專程赴閩傳達諭旨,以解疑畏。為了表達誠意,敕諭中宣布“滿洲大軍即行徹回;閩海地方保障事宜,悉以委託”①。鄭芝龍也派家人李德、周繼武等持親筆信要成功接受清朝招撫。鄭成功閱信後說:“清朝亦欲紿我乎?將計就計,權借糧餉,以裕兵食也。八月十三日,清廷派遣的內院學士葉成格、理事官阿山(或譯作刑部郎中阿爾善)同鄭成功二弟鄭世忠以及鄭氏家族親舊黃征明、李德、周繼武等攜帶敕書到達福州,先命李德、周繼武去廈門向鄭成功講述清廷和鄭芝龍的意圖。二十四日葉成格、阿山在福建清軍護送下進抵泉州,又派鄭世忠、黃征明(成功表叔)往廈門曉以利害。”他給鄭芝龍寫了一封模稜兩可的回信,談到鄭成功拒絕剃頭這一關鍵問題時,他先引述“差官黃征明、李德、周繼武等言,當勸鄭成功剃頭時,鄭成功言,凡為臣者,以禮事君,不在些微細事等語”,藉此證明鄭成功是“不懂我朝法令,且其五六名親信下官,不願剃頭,從中梗阻挑唆,以致稽遲”。黃征明清順治十七年春正月初四日卒於金厝黃氏家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