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峨故里

黃峨故里

黃峨故里,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玉豐鎮G318線側。黃峨是明代著名女散曲家,四川遂寧人,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歷史沿革

南宋寶佑4年(公元1258年),以取“安居樂業”為吉祥,故以“安居”命名至今。

安居區

今安居區境內建立縣級政權已1400餘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增置安居郡和柔剛縣,隸屬普州(治所安岳縣岳陽鎮),郡治柔剛縣(治所今安居區安居鎮)。今安居區境屬普州安居郡柔剛縣、遂州石山郡方義縣。

隋開皇三年(583),撤安居郡,柔剛縣隸屬普州。開皇十三年(593),改柔剛縣名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隋大業三年(607),州改郡,以郡轄縣,安居縣隸屬資陽郡。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郡方義縣、資陽郡安居縣。

唐武德元年(618),罷郡置州,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天寶元年(742),撤州置郡,安居縣隸屬安岳郡 (普州改名)。縣治所如前。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郡方義縣、安岳郡安居縣。

北宋乾德五年 (967),省崇龕縣,併入安居縣。安居縣隸屬普州,縣治所如前。

南宋寶六年(1258),廢普州及安居縣,析安居縣入遂寧都督府小溪縣。安居縣治地改置鎮,隸屬小溪縣。今安居區境屬遂寧都督府小溪縣。

元至元十九年 (1282),並青石、遂寧入小溪縣。安居鎮隸屬如舊。

明洪武九年(1376),降遂寧州為遂寧縣,並廢小溪縣名。安居鎮隸屬遂寧縣。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縣以下劃分里,乾隆五十二年(1787),里以下劃分場,安居場隸屬遂寧縣忠誠里。

民國初年,整頓體制,遂寧縣劃分7個區26個鄉(鎮)。安居鎮隸屬遂寧五區(駐安居鎮神聖廟)。

新中國成立後,遂寧縣政區下置10個區。安居鎮仍設區建制,改稱安居壩區。1994年縣政區下置鄉(鎮),安居鎮壩區改稱安居鎮。

2003年國務院調整遂寧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遂寧市市中區,以原市中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遂寧市船山區和安居區。安居區轄原市中區的聚賢、常理、大安、馬家、蓮花、觀音、步雲7個鄉和安居、橫山、會龍、東禪、分水、石洞、三家、玉豐、西眉、磨溪、攔江、保石、白馬、中興14個鎮。區人民政府治所安居鎮。

人口地理

全區轄21個鄉鎮, 497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總人口81.39萬人,常住人口3.8萬人,城鎮化率達19.4%,人口密度647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2.36‰。除漢族外,散居著藏族、彝族、哈尼族等3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全區總人口的0.2%。

安居地貌以淺丘平壩為主,境內丘陵面積占70%,海拔高度215-674米。氣候屬亞熱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氣溫18℃,年降雨量907-993毫米。安居自然風光優美,素有“魚米之鄉”、“水果之鄉”的美譽。境內人文景觀眾多,黃峨故里生態博覽園、玉豐古鎮、麻子灘庫區、毗廬寺、跑馬灘臥佛院風景區、平嶺大峽谷等旅遊景區令人神往。安居環境良好,全區森林綠化43.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3.5%,是省級森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是具有現代生態田園特色的宜居宜業之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金融生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綠色名區等榮譽稱號。

安居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境內石油、天然氣、鹽滷等蘊藏豐富。全區天然氣儲量居全省第二位,已探明儲量達3500億立方米。磨溪氣田是四川現今探明的三大氣田之一,地下鹽滷5000億噸。農業優勢突出,特色明顯。常年生產糧食40多萬噸、油料20多萬噸、出欄生豬150多萬頭,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生豬、蠶桑、水果生產基地。

歷史名人

伍先華

志願軍一級英雄

伍先華 伍先華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第34師第100團第2連班長伍先華,在抗美援朝戰爭戰術性反擊戰中,緊急時刻,肩扛炸藥包,衝進敵坑道、拉響導火索,為部隊前進開闢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伍先華,1927年生,四川省遂寧縣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8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鞏固陣地作戰及戰術性反擊戰。

1952年秋,志願軍發起了戰術性反擊戰。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擊戰中,伍先華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務。伍先華領受任務後,帶領全班戰士連夜出發,察看敵軍各個火力點的位置,記熟了進攻的道路和目標,根據敵軍地堡的大小,捆了許多個不同型號的炸藥包,等待出擊的命令。

9月.29日17時,激烈的戰鬥打響了。隨著炮火的延伸,伍先華率領戰士迅速占領了敵軍720高地,控制了制高點,爾後直擊凹地。他們剛衝到半途,半截坑道噴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號陣地飛來。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鎖住了,急雨似的子彈、手榴彈從坑道附近的4個地堡里射出來。伍先華命令戰士羅亞全把敵軍地堡炸掉。羅亞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敵軍從坑道鑽出來,向720高地反擊。伍先華率戰士用自動步槍、手榴彈打退一股又一股衝上來的敵軍,守住了陣地。

伍先華的軍功章 伍先華的軍功章

戰鬥在激烈地進行著。這時,3班只剩下伍先華和兩名戰士了。可敵軍從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彈,死死封住志願軍突擊部隊衝鋒的道路。伍先華立即命令羅亞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護。"羅亞全抱起炸藥包,向敵軍地堡的右側爬去。敵軍的兩道火舌,立即對準了羅亞全。此時,伍先華猛烈地向敵軍地堡開火,把兩道火舌吸引過來。伏在地上的羅亞全藉機爬到敵軍地堡群前,隨著兩聲巨響,地堡升起了濃煙烈火。

伴隨著敵軍地堡的爆炸聲,志願軍突擊部隊發起衝鋒,滿山遍野響起了喊殺聲。此時,半截坑道敵軍的重機槍又掃射過來,成了突擊部隊前進路上的大障礙。伍先華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藥包,躍身衝進火網,向半截坑道口衝去。突然一串曳光彈掃來,伍先華負了重傷,但他亳不猶豫地拖著負傷的身子,忍著劇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幾米時,一躍而起,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扛著炸藥包,奮不顧身地衝進敵坑道,在敵軍群里拉響了導火索。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半截坑道崩潰了,炸死敵軍40多人。突擊部隊乘機發起衝鋒,攻占陣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伍先華壯烈犧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伍先華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伍先華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模範共產黨員"。

黃峨

黃峨 黃峨

明代散曲盛行,無論散曲作者人數還是作品數量,都超過了元代和清代。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云:“明代的詞,寥落不振,唯散曲繼承元代的餘緒,猶能振作精神,頗有成就。”在眾多的明代散曲家作家中,黃峨尤引人注目。她既是明代最優秀的女詩人,也是明代最傑出的女散曲家。但是,由於封建社會對婦女的偏見,其生平事跡不見諸史傳,而在明人的筆記雜書里亦罕有記載,研究黃峨的學者更是寥若晨星。所以,黃峨何許人?她在創作上有什麼成就?便不為大眾所知了。本文特將黃峨生平、著作和散曲作一初探,以期拋磚引玉。

一、 黃峨生平

黃峨(1498—1569),字秀眉,明代四川遂寧縣人。祖父黃宗泗,字遵魯,正統六年(1441)舉人,官雲南大姚縣知縣,著有《南莊集》。父黃珂(1449—1522),字鳴玉,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歷任龍陽 (今湖南漢壽)知縣、貴州巡按、山西按察使、右僉都御史,延綏 (今陝西榆林縣)巡撫、戶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工部尚書等職,器識宏深,耿介正直,工詩善文,卒贈太子少保,謚“簡肅”,祀賢祠,葬遂寧土橋鋪 (今遂寧市安居區聚賢鄉)。著有《蕨山文集》,《明史》有傳。母聶氏,出生名門,為湖北黃梅縣縣尉聶新之女,知書識禮,嚴於家教,既是黃峨的慈母,又是黃峨的啟蒙老師。兄黃嶠,字峻卿,監生;弟黃華,字秀卿,號梓谷,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郎中、松江知府、江西布政使、光祿寺卿,卒賜祭葬,祀賢祠。著有《麟經解義》、《梓谷文集》12卷行世。

黃峨系黃珂次女,聰明伶俐,幼習詩書,受到良好的教育。工詩詞,尤擅散曲,其《閨中即事》云:“金釵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螻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牆”,情趣盎然,因此人們稱譽黃峨“才藝冠女班”。

黃珂與正德、嘉靖兩朝宰輔、四川新都人楊廷和(1459—1529)“為道義之交”。楊廷和云:“公與我友,四十餘年。匪我知公,公實知予。公性明達,我亦疏直”(楊廷和《祭黃簡肅公文》)。楊廷和子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正德六年(1511)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服出居庸關,幸宣府”,楊慎“上疏切諫”,不被採納而稱病告假,偕原配王氏 (四川平武縣人,曾祖王璽,系龍安府宣撫司僉事、平武報恩寺建造者;父王溥,明成化二十年進士,河北完縣知縣、禮部主事)回到家鄉四川新都。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王氏病故,年僅32歲。

黃楊兩家,本有通家之誼,正德十四年(1519)冬天,黃峨與楊慎結婚,楊慎親往遂寧迎娶。當黃峨到新都時,人們爭先恐後來看這位“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的綽約丰姿。婚後,他們居住在新都榴閣,相互砥勵切磋,共同寫詩填詞作曲,過著詩情畫意的愛情生活。

正德十五年(1520)九月,楊慎回京復職,黃峨隨行進京。不久,武宗駕崩,無子承嗣,由堂弟繼位,即世宗嘉靖皇帝。嘉靖三年(1524),世宗要尊他的生父為“皇考”。此事有悖於封建禮法,因此群臣諫阻,引起一場“議大禮”的軒然大波。七月,楊慎“跪門哭諫”,觸怒了嘉靖帝,將他廷杖後,謫戍雲南永昌衛 (治今雲南省保山市)。黃峨遭此巨變,痛苦萬狀。但她性格堅強,臨事鎮定。在秋風蕭瑟中,黃峨護送丈夫去雲南永昌。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十五日抵江陵 (今湖北江陵),到了川滇分道處,夫妻只好灑淚分手,臨別前楊慎作《臨江仙·江陵別內》相贈,黃峨作散曲《羅江怨·閨情》(四首)相答,字字血淚,令人腸斷。是年隆冬,黃峨獨自回到了新都。

嘉靖五年(1526)六月,楊慎回川探父病。七月,父病癒。九月返滇,黃峨即同往滇南戍所,在滇南伴楊慎生活了近三年,作有〔越調〕《憑闌人》小令,抒發懷鄉深情。黃峨成了楊慎逆境中的忠貞伴侶,創作中的翰墨知音。

嘉靖八年(1529)六月,楊廷和病卒。黃峨與楊慎返新都辦喪事。十一月,辦完喪事後楊慎即返滇,黃峨便獨留新都了。從此,夫婦長期分離,很少見面。黃峨作有膾炙人口的《寄外》詩和《黃鶯兒》散曲抒寫相思的愁苦。王世貞《藝苑卮言》云:“楊用修婦亦有才情。楊久戍滇中,婦寄一律云:‘雁飛曾不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又《黃鶯兒》一詞:‘積雨釀春寒,看繁花樹樹殘。泥途滿眼登臨倦,雲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腸斷。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楊又別和三詞,俱不能勝。”

嘉靖三十八年(1559)六月,楊慎卒。家人主張“禮葬”,黃峨認為慎以“罪臣”而卒,獨主“藁葬”。不久,嘉靖帝遣人至新都啟驗,知為藁葬,方免追究,體現了黃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

隆慶三年(1569),黃峨病逝,享年72歲。為了紀念黃峨,她在遂寧故鄉的梳妝檯和新都的榴閣,一直成為後人憑弔之地。黃峨故居在今遂寧市安居區西眉鎮北六里之黃安橋黃榜石附近,現存遺址。前面有一青溪,溪上有梳妝檯遺址,相傳為黃峨梳妝的地方。今遂寧城西明月花園小區綠化帶中,塑有黃峨雕像。清代曾把黃峨居住的新都榴閣闢為“黃夫人祠”,清人梁正麟撰《黃夫人祠》聯云:“盼不到遷客來歸,白象金雞相思萬里;莫便傷才人命薄,紅榴丹桂各有千秋”。1961年,楊升庵祠與桂湖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與升庵祠隔湖相望的沉霞榭,闢為“黃峨館”,作為後人紀念黃峨的地方。館內正中塑有黃峨像,館中還陳列有黃峨的著作版本、詩意畫及有關她的遺蹟照片;雲南保山的楊慎紀念祠中,至今還全文刻有黃峨的《寄外》詩。1958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閱讀了《楊狀元妻詩集》和《楊升庵夫婦散曲》,並將黃峨《寄外》選入了《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一書中,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二、黃峨著作

黃峨著述豐富,《四川總志》記載她“有文集傳於世”,而她一生所寫的詩、詞、散曲則更多,但由於她不願後輩看到她悲憤哀思的文字,隨寫隨毀,多不存稿。因而能夠得以留傳下來的詩、詞、曲並不多,總共只有100首左右。《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紀事》均載:黃峨“博通經史,工筆札”、“閨門肅穆,用修亦嚴憚之。詩不多作,亦不存稿,雖子弟不得見也。”其著作主要有:

(一)《楊狀元妻詩集》1卷,明代隆慶四年(1570)錫山俞惠刊本,其書由崑山張文學鈔稿編定而成。《劍閣芳華集》《盛明百家詩後編》《巴蜀文苑英華》《巴蜀藝文五種》《歷代婦女著作考》等著錄。

(二)《楊夫人曲》3卷(一名《楊升庵夫婦散曲》),近人任中敏編校,1929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選套數5套、重頭52首、小令11首。其書雜有楊慎之作,任中敏作弁言云:“因無佐證,亦不能武斷其確非耳。”《中國叢書綜錄》《歷代婦女著作考》、《崑山胡氏書目》等著錄。

(三)《楊夫人樂府》4卷,民國閩侯黃蘭波、黃緣芳編校,1940年中華書局排印本。其書卷一詞,卷二散曲1套,卷三北曲小令33首,卷四南曲小令24首。明代陳繼儒云:黃峨“有《滿庭芳》、《巫山一段雲》諸詞,皆為雅麗,或比之趙松雪管夫人,然管工畫竹耳,詩詞鄙俚不及黃遠矣。”近人乃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中國叢書綜錄》《歷代婦女著作考》等著錄。

(四)《楊夫人樂府詞餘》5卷,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丹陽楊禹聲刻本。前有楊禹聲引,後來著名文藝家徐渭加以重刻行世。徐渭撰序云:“楊夫人才情甚富,不讓易安(李清照)、淑真(朱淑真)。旨趣閒雅,風致翩翩,填詞用韻,天然合律。”該書選有套數8套、重頭134首、小令26首。其散曲備述楊慎謫戍後夫婦之間的離愁、怨恨之情,多有佳句。《明史·藝文志》《淡生堂書目》《歷代婦女著作考》《巴蜀歷代名媛著作考要》等著錄。

(五)《榴閣偶存》1卷,《新都掌故》等著錄。

(六)《錦字書》1卷,此書系信札,楊慎有詩云:“易求海上瓊枝樹,難得閨中錦字書。”黃峨亦云:“雁飛曾不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然脂錄》《綠窗野史》《中國叢書綜錄》《歷代婦女著作考》等著錄。

三、黃峨散曲

黃峨主要成就在散曲。她的散曲數量較多,影響很大,歷代評論家對她的散曲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久為藝林傳誦。如明代徐渭稱讚黃峨“才藝冠女班”,“夫人篇什,雲蒸霞爛”。王世貞認為黃峨詞曲超過了楊慎,慎“俱不能勝”。清代王士禎《隴蜀余聞》載:“楊太史(慎)夫人黃,遂寧簡肅公珂之女,有詩名,詞曲尤擅長。”近人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謂黃峨“正如詞中之有李清照、朱淑真。”“且意境解放,突破藩籬,不為數千年禮教所囿,開吾國女子文學以前未有之局。”劉大傑說:“黃峨的散曲,流暢潑辣處勝於楊慎,其中寫舊時代婦女的神情心理,頗為細膩。” (《中國文學發展史》)。現代學者馮沅君也評論說:“她的作風大體與楊慎相近,爽麗真摯而較楊縱恣。”《辭海》黃峨辭條稱:“能詩詞,散曲尤有名。”由此可知:黃峨是中國文學史上,繼李清照、朱淑真之後又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詩人、散曲家。

黃峨散曲題材多樣,內容也較豐富,有抒情、寫景、敘事等作品。黃峨愛情專一,賢慧,持重自愛,顧全大局。她與楊慎從結婚到死別,其間只過了5年的幸福生活,從此天各一方,作為楊慎有力後援,獨自操持家務40餘年。楊慎是不幸的,然而黃峨卻更不幸。她27歲便離開丈夫,除了侍奉公婆,便是思念丈夫。所以黃峨散曲的主要內容是抒發對戍邊丈夫的深深思念,表達了對丈夫牽腸掛肚的情懷。如〔南中呂〕《羅江怨》,哭述夫妻別離之苦:

空庭月影斜,東方既白,金雞驚散枕邊蝶。長亭十里,陽關三疊,相思相見何年月?淚流襟邊血,愁穿心上結,鴛鴦被冷雕鞍熱。

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通過一冷一熱的互相映襯,表明黃峨念念不忘的是迢迢戍道上丈夫的勞頓與熬苦,擔憂其“雕鞍熱”,讀來悽惋動人。讀者不僅可以從中體味到作者的“思”、“淚”、“愁”、“血”,同時還能隱隱地感到對當時最高統治者的“恨”!

〔南商調〕《梧葉兒》,抒寫懷念丈夫深情:

雪和雨,雨和雪。雪兒雨兒無休歇。隴驛傳梅隔,池塘夢花怯。窗案燈花謝,難打煞無如今夜。

這首小令充滿了離別哀傷和相思愁苦,而女子特有的細膩情感與清麗的文字風格,溢於言表。

〔北雙調〕《落梅風》,描寫對丈夫的相思:

春寒峭,春夢多,夢兒中和他兩個。醒來時,空床冷被窩,不見你,空留下我。

這首小令描寫對丈夫的刻骨相思,寥寥數語,就將失落在夢醒時分的深刻感受剖呈無餘,具有極大的震撼力,而用語質樸、直率,又使之具有民歌大膽明快的風格。

黃峨的散曲,大都是圍繞與楊慎的夫妻生活來寫的,有相見的歡樂,離別的愁苦,相思的深切,由愛而怨,由怨而嗔,一副女兒神態;傾訴衷腸,率真大膽,全無嬌作之情。把它和楊慎唱和之作加以比較,顯得更為執著、真誠、生動和質樸,沒有楊慎那種動輒搬古典的書呆氣,稱她為“曲中李清照”,當之無愧。

黃峨的散曲,不僅僅限於離愁別恨,還有歌詠山川風物、描寫男女愛情、諷刺浪蕩公子、敘事思鄉、詠物記畫等作品。如〔北南呂〕《罵玉郎帶過感皇恩採茶歌》,以曲記畫:

〔罵玉郎〕一個摘薔薇挽金釵落。一個拾翠羽,一個捻鮫綃,一個畫屏側畔身斜靠。一個竹影遮,一個柳色潛,一個槐陰罩。

〔感皇恩〕一個綠寫芭蕉,一個紅摘櫻桃。一個背湖山,一個臨盆沼,一個步亭皋。一個管吹風簫,一個弦撫鸞膠。一個倚闌憑,一個登樓眺,一個隔簾瞧。

〔採茶歌〕一個愁眉霧鎖,一個醉臉霞嬌。一個映水勻紅粉,一個偎花整翠翹。一個弄青梅攀折短牆梢,一個蹴起鞦韆出林杪,一個折回羅袖把做扇兒搖。

這支帶過曲很難得,因為唐宋以詩記畫者眾多,而元明以曲記畫者卻罕見。此曲一句一人,24句寫24人,別開生面。《曲諧》卷一評云:“寫二十三人(按:應為24人),別無一字費辭,是為散文記敘體中所必不能有者,乃於韻語中備之”。24人構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圖畫,從不同側面表現了少女們的青春情態。

黃峨散曲藝術性很高。首先,黃峨散曲以寫離情見長,風格清新活潑、爽朗跳脫,感情濃郁而細膩,女性情態畢現。如《梧葉兒》、《折掛令》、《駐馬聽》、《落梅風》、《黃鶯兒》、《羅江怨》諸曲,都寫得纏綿悱惻,一波三折,催人淚下。其次,黃峨散曲在表現手法上善於攝取典型的藝術形象,善於狀難寫之景,抒難言之情,如《罵玉郎帶過感皇恩採茶歌》散曲,描寫24個少女,個個栩栩如生。第三,黃峨散曲,或語言流暢清麗,聲情並茂,修辭細美,風格婉約;或渾樸自然,有豐富的民間氣息。總之,黃峨散曲內容較廣泛,題材也較豐富,藝術性很強,是我國古代婦女著作中的珍品,值得大家學習研究。

風土人情

龍燈舞

龍燈舞為民間傳統舞蹈,又稱“龍舞”、“龍燈”、“耍龍”等。據說始於漢代。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龍燈。龍形品種多樣,有“彩龍”、“火龍”等。彩龍龍頭五彩繽紛,龍身以各色軟段製成,約9制10餘節,造型精美。舞時常配以魚蝦蚌殼等彩燈同行。舞龍者不分男女,皆著對襟彩服,系紅腰帶,手持一節把竿,隨逗寶人曲身翻舞,綿延不停。有打擊樂器相伴。

火龍多用彩龍頭,龍身著彩繪龍鱗的粗麻布,每節內有竹籠,內置燃燭或捻子,舞時點亮。火龍較彩龍長、大,一般10餘節,把竿也較長,龍把竿長約2米。因多在元宵夜舉行燒龍儀式,故名“火龍”。火龍一般有雙龍雙寶。元宵燒龍,象徵新年慶祝活動圓滿,藉以祈求“清吉平安”。舞火龍者頭戴草帽、穿小褲衩、赤腳光背、持龍游舞,四周燃燈者手持鞭炮、拌以鐵花、炭圓,向火龍噴射。只見火花飛濺,火龍翻滾,火光沖天,五彩繽紛。待至龍體被焰火燃燒正旺時,舞龍者舉起龍架跑至江水,意為送龍歸海。

打圍鼓

打圍鼓有稱“玩友”。工余飯後或紅白喜事,邀約或邀請“玩友” 四五人圍坐一起清唱。不用舞台、化妝和服裝,一般在玩壩或茶館舉行。玩友各自坐在座位上,手執板鼓、堂鼓、川鼓、馬鑼、川胡、鈸之類樂器,自吹自打自唱。

打板鼓者是鼓師,其他樂器以鼓師手勢、鼓簽、鼓點指揮行事。打圍鼓花錢不多,費事不大,因而深入民間,廣泛流傳,滿足了川劇愛好者愛唱、愛聽的要求。

經濟發展

“十一五時期”,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全省工作的總體取向和全市“加快城鄉統籌,推進‘三化’聯動,發展綠色經濟,建設和諧環境”的戰略部署,確定了“田園都市新典範、成渝經濟快速區”的發展定位和“生態田園城、產業集聚地、川中休閒谷、遂寧副中心”的發展目標,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幹部民眾一心一意謀發展,眾志成城求跨越,加快建設新型城鎮化特色區、新型工業化活力區、現代特色產業樣板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區。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三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平安建設先進區;2009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激勵考核中排181個縣區第43位;先後被確定為全省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試點區、現代畜牧業發展試點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試點區、推進銀政企深度合作試點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區等試點示範區;2010年,全區完成地方生產總值61.16億元,同比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34億元,同比增長24.4%;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6.96億元,同比增長35.1%;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同比增長53.4%;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0元,同比增長14.7%;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258元,同比增長15.9%。三次產業結構第一產業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由建區之初的68:11:21調整為2010年的48:26:26,形成了“三次產業互動、城鄉經濟共融”的發展局面。

“十二五”時期,區委、區政府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奠基起步、融城發展、遂寧新城”三步走發展戰略,堅持融城發展、綠色發展、加快發展的總體取向,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加快建設和遂寧現代化戰略深入推進等重大戰略機遇,著力最佳化空間布局,主攻產業發展,夯實基礎設施,加快城鄉統籌,著力民生保障,健全機制體制,全力推進“四區”建設,全面實現融城發展目標,加快建成生態田園城市新典範、綠色經濟發展試驗區、現代產業承接新高地。

行政區劃

遂寧市安居區是國務院於2003年12月18日批准撤銷遂寧市市中區設立的縣級行政區,全區幅員面積1258平方公里,全區轄14個鎮、7個鄉:安居鎮、東禪鎮、分水鎮、石洞鎮、攔江鎮、保石鎮、白馬鎮、中興鎮、橫山鎮、會龍鎮、三家鎮、玉豐鎮、西眉鎮、磨溪鎮、聚賢鄉、蓮花鄉、觀音鄉、步雲鄉、常理鄉、大安鄉、馬家鄉。

區域優勢

安居區位於四川盆地中部,遂寧市西南,距遂寧市城區18公里。東接重慶市,南鄰內江市,西靠資陽市,北接大英縣,處於成渝經濟走廊的腹心地帶是遂寧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後花園,與遂寧城區緊緊相連為一體。國道318線、省道205線、遂渝快速鐵路、遂渝高速公路和建設中的內遂高速公路、遂資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構築成成渝經濟圈交通“黃金節點”。

國道318線穿境而過,已建成通車的遂渝快速鐵路、遂渝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遂內高速公路,規劃中的遂內快速鐵路在區內交匯,全區鄉鎮等級公路通車率達100%,村道公路通車率達95%。

318國道是從上海通向友誼橋國道,全長5476公里,途經上海、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西藏等地。

遂渝鐵路是中國西部首條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全長114公里,總投資49.25億元。遂渝鐵路西起既有的達成鐵路遂寧站,途經四川省遂寧市和重慶市潼南縣、合川市、北碚區等地,東至襄渝鐵路的北碚站,接入重慶鐵路樞紐。

遂渝鐵路是成都到重慶之間成渝高速鐵路的組成,全部建成通車後,重慶至成都只有234公里,全程運行不到2小時。遂渝鐵路按200公里時速進行設計,並預留了複線。成都至遂寧間原為達成鐵路一段,為適應以後的高速運行,將按高速鐵路標準進行改建。2005年5月,遂渝鐵路進行提速綜合試驗,並達到最高時速225公里。遂渝鐵路2003年2月開工建設,至2005年4月23日全路段鋪軌完成,2006年1月15日試運營,開通貨運列車。2006年5月1日,隨著N880次首趟成渝城際快速列車駛上遂渝高速鐵路,並安全抵達重慶菜園壩火車站,備受關注的遂渝鐵路正式宣布開通客運。

遂渝高速公路(四川段)的36.64公里,起點是遂寧市市郊的羅家灣,途經上寧、西寧、保升、復橋、西眉、磨溪六個鄉鎮,止於遂寧市與重慶潼南縣交界處的雙龍廟。這條路的寬度是24.5米,設計車速為80公里/小時。2007年12月29日上午9點,國家高速公路網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的一段----重慶至遂寧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

遂內高速公路項目核定總投資為65.5045億元,路線全長119.69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為每小時80公里,路基寬度24.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全線起自內江市白馬鎮附近,接內宜高速公路,經四合,過沱江,經東興區的雙才、賈家場、雙橋進入資陽市安岳縣的永峰,經寶華、九龍、思賢、石橋、長河、人和,進入遂寧市安居區三家鎮,經玉豐鎮,止於船山區復興鎮,與遂渝高速公路相接,預計2012年6月30日前投入使用。遂寧至內江高速公路是我省中、南部地區的重要幹線公路,是《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礎實施綱要》規劃的巴中至昆明高速公路的組成路段,也是我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居地圖

安居地圖 安居地圖
安居 安居

安居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