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周

黃學周,男,(1895~1956),字培泉,別字拙余,高陂鄉平在廈黃村人。曾任民國政府隴、津、平、道四路運輸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總務處處長。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學周(1895~1956),字培泉,別字拙余,高陂鄉平在廈黃村人。曾任民國政府隴、津、平、道四路運輸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總務處處長,抗戰初,對八路軍、新四軍的人員來往、軍用物質運輸幫助極大,且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創辦新民國小、太平國中,在鄉里聲譽極佳,廈黃村有其故居。

生平

黃學周由於父親在南寧經商,少年時期就在那裡度過,稍長,畢業於廣州法政專門學校,後又在廣東大學經濟科肄業。民國12年(1923年)回鄉,任高陂區保衛團團長。民國13年,出任龍巖縣縣長。民國15年12月參加北伐軍東路軍,任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部交通處設計股長、交通處總務科科長,隨軍轉戰福州、浙江、上海等地。民國16年任津埔鐵路運輸司令部總務科中校科長、車務處中校主任。民國19年任隴、津兩路運輸司令部運輸處上校處長、上校參謀長兼隴海鐵路總務處副處長。民國20年起,調任隴、津、平、道四路運輸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隴海鐵路總務處處長。抗戰開始後,忠實履行國共合作協定,對八路軍、新四軍的軍運任務均予妥善籌辦,保證人員、物資經隴海路順暢安全到達西安轉運延安等解放區。
學周一向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為發展教育,先在本村創辦新民學校。抗戰期間,他委派吳卓峰從安徽蕪湖攜帶資金回到家鄉,開辦智鬮中心國小(即今平在國小前身),又派上洋的陳肅齋從河南鄭州回鄉,通過與高陂、虎崗、坎市、培風等地人士聯繫洽商,確定在原道山高等國小的廢址上建校,創辦私立太平初級中學(即今高陂中學前身),在捐款資助興建校舍的同時,並從上海購回不少圖書和教學儀器贈給2所學校。同時,他還幫助本村貧困鄉親解決耕畜農具等問題。青黃不接之時,還常常購米賑饑,讓鄉親們得以度荒。
抗戰中期,他離開鐵路部門,到昆明、貴陽、都勻一帶經商。以後在廣西柳州與同鄉蘇子牧等創辦柳州新華煙廠,發展民族工業。抗戰勝利後,寄居南京,不幸中風癱瘓,解放前夕回到家鄉。1956年病逝,享年6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