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全集(全14冊)

內容介紹

黃仁字先生以“大歷史”(macro-history)史觀在國際史學界自成一家之言,成為廣受海內外矚目的史學家。在本書中,他描繪了個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月旦人物。一支筆出入古今,遊刃有餘。疑似沒有章法,卻又恍若寫生的繪卷,歷歷如在眼前……本套書是黃仁宇博士重新嘗試的書寫角度,他悠悠然出入於歷史的邊緣和側後,以充滿魅力的寫作方式為我們剖析人世間的種種因果關係,值得再三閱讀與深思。
《黃仁宇全集》由九州出版社首次全部出版。全集由十四卷組成,涵蓋學術專著、歷史隨筆和小說,其中《從大歷史角度看蔣介石日記》為內地首次出版。
全集的特點是內容全面、編校嚴謹、製作精美,除了收入廣為傳播的《萬曆十五年》等語言淺顯的作品,還收入了《明代的漕運》、《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等學術專著,以及展現作者傳奇人生的自傳《黃河青山》、《緬北之戰》。黃仁宇的兒子黃培樂、黃仁宇的弟弟黃競存、出版家林載爵分別為本書撰寫了序言,黃培樂為全集的每一卷都提供了珍藏的黃仁宇照片,其中的一些照片屬於首次公開。
全集十四卷,分別為第一卷《明代漕運》、第二卷《十六世紀明代中國的之財政與稅收》、第三卷《萬曆十五年》、第四卷《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第五卷《中國大歷史》、第六卷《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第七卷《放寬歷史的視界》、第八卷《地北天南敘古今》、第九卷《關係千萬重》、第十卷《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第十一卷《大歷史不會萎縮》、第十二卷《緬北之戰》、第十三卷《汴京殘夢》、第十四卷《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作者介紹

黃仁宇,英文名Ray Huang,曾用筆名“李尉昂”發表小說。191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1938 年,黃仁宇考入成都中央軍校,1940年於十六期第一總隊畢業;1940年,任陸軍十四師排長和代理連長;1943年,黃仁宇,英文名Ray Huang,曾用筆名“李尉昂”發表小說。191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後因抗戰棄學;期間在長沙《抗戰日報》擔任記者與田漢和廖沫沙為同事。1938 年,黃仁宇考入成都中央軍校,1940年,任陸軍十四師排長和代理連長;1943年,擔任中國駐印度遠征軍新一軍上尉參謀,常為《大公報》報導戰事;1946年,通過考試被報送美國堪薩斯州雷溫烏茲要塞陸軍參謀大學進修,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1952年,從日本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新聞系學習,後轉至歷史系。1954年,大學畢業。1957年,在密西根大學歷史系獲得碩士學位;1964年,在密西根大學歷史系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南伊利諾大學助理教授。1967 年,經由余英時教授的推薦,進入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擔任副教授;1971年,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升任正教授;1972至1973年,至英國劍橋協助李約瑟蒐集整理研究有關《中國科學與文明》的材料。參與狄百瑞主持的明代學術研討會;也曾參加由著名歷史學者富路德所主持的《明代名人傳》的編寫工作。197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參與《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撰寫明朝部分;1981年,《萬曆十五年》英文版在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美國名作家厄卜代克在《紐約客》雜誌撰寫書評推薦。該書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1982和1983年歷史類好書兩次提名。1982年\1985年,《萬曆十五年》中文簡體版及中文繁體版分別由中華書局台灣食貨出版社出版,簡體版由廖沫沙題箋。從此黃仁宇在兩岸一舉成名,先後寫作和出版了《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關係千萬重》等著作。2000年1月8日,因心臟病於美國紐約去世,享年82歲。

作品目錄

第一卷《明代漕運》第二卷《十六世紀明代中國的之財政與稅收》第三卷《萬曆十五年》第四卷《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第五卷《中國大歷史》第六卷《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第七卷《放寬歷史的視界》第八卷《地北天南敘古今》第九卷《關係千萬重》第十卷《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第十一卷《大歷史不會萎縮》第十二卷《緬北之戰》第十三卷《汴京殘夢》第十四卷《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