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花

麻麻花

麻麻花,(學名:細葉蔥、細葉韭)是一種分布於內蒙古、東北、華北地區的草本植物,野生珍貴,是良好的調味品,是晉北地區擱鍋面,熗鍋稀飯,炒菜、火鍋、麵食的上等調味料。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細葉韭以鱗莖數枚聚生,近圓柱狀;鱗莖外皮紫褐色、黑褐色至灰黑色,膜質,常頂端不規則地破裂,內皮帶紫紅色,膜質。葉半圓柱狀至近圓柱狀,與花葶近等長,粗0.3-1毫米,光滑,稀沿縱棱具細糙齒。花葶圓柱狀,具細縱棱,光滑,高10-35(50)厘米,粗0.5-1毫米,下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宿存;傘形花序半球狀或近掃帚狀,鬆散;小花梗近等長,長0.5-1.5厘米,果期略增長,具縱棱,光滑,罕沿縱棱具細糙齒,基部無小苞片;花白色或淡紅色,稀為紫紅色;外輪花被片卵狀矩圓形至闊卵狀矩圓形,先端鈍圓,長2.8-4毫米,寬1.5-2.5毫米,內輪的倒卵狀矩圓形,先端平截或為鈍圓狀平截,常稍長,長3-4.2毫米,寬1.8-2.7毫米;花絲為花被片長度的2/3,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外輪的錐形,有時基部略擴大,比內輪的稍短,內輪下部擴大成卵圓形,擴大部分約為花絲長度的2/3;子房卵球狀;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沙丘上。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以及蒙古也有分布。

分布範圍

細葉韭主要產自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山西、甘肅、四川、陝西、寧夏、河南江蘇和浙江。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4卷||百合科LILIACEAE||根莖組Sect.RhiziridiumG.Don||細葉韭AlliumtenuissimumL.圖版49:1-3AlliumtenuissimumL.,Sp.pl.ed1,301.1753;Ledeb.,Fl.Ross.4:183.1852;Airy-ShawinNotesBot.Gard.Edinb.16:144-146.1931.——A.elegantulumKitag.inRep.First.Sci.Exped.Manch.4,2:98.1935.——A.pseudotenuissimumSkv.,劉慎諤等,東北植物檢索表,570.1959,nom.nud.)

主要價值

麻麻花,又名山蔥花、野韭花、賊麻花,摘麻花,天香花,崔面花,乍蒙花,賊賊面,茶麻花。它分布於內蒙古東北、華北地區,野生於山中向陽半坡地帶,當年有雨,才開花,結籽。因為野生,所以麻麻花天然、綠色、稀有。食用油加熱至180度左右,放入麻麻花,味道奇香,讓人食慾大開,是晉北、華北地區擱鍋面,熗鍋稀飯,炒菜、火鍋、麵食、拌冷盤的上等調味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