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淺

麤淺

麤淺,亦作“麄淺”,粗淺。淺顯,不深奧;粗陋淺薄。

基本信息

詞條注釋:

(1)淺顯,不深奧。《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語錄》:“言雖麤淺,理實甚深。”

(2)粗陋淺薄。 宋 蘇軾《答畢仲舉書》之一:“佛書舊亦嘗看,但闇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麤淺假說以自洗濯,若農夫之去草,旋去旋生,雖若無益,然終愈於不去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填詞名手》:“年來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習文墨者,動輒編成一傳,自謂得沈吏部九宮正音之秘,然悠謬麄淺,登場聞之,穢及廣坐。” 明 李東陽 《<匏翁家藏集>序》:“辭賦歌行吟謠之屬皆詩也。是其去古雖遠,而為體固存。彼才之弗逮者,麄淺跼滯,欲進而不能強。”孫中山 《社會主義的分析》:“﹝馬克思﹞著為《資本論》一書,發闡真理,不遺餘力,而無條理之學說,遂成為有統系之學理,研究社會主義者,鹹知所本,不復專迎合一般麤淺激烈之言論矣。”

相關詞語:

同音詞:粗淺

近音詞:徂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