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經

《麟經》:《春秋經》的別稱。中國古代一部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儒家六經之一。

簡介

孔子修《春秋》,絕筆於獲麟,後遂把《春秋》稱為《麟經》。金代馬祖常《都門一百韻》:“群儒修麟經,諸將宣豹略。”

歷史

《麟經》,即《春秋經》。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成為經書比《詩》《書》《禮》《樂》這四經為晚。李學勤先生強調:“我們不說《易》《春秋》的進入經的時間一定和《詩》《書》《禮》《樂》一樣早,可是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么晚。因為他們認為《易》《春秋》之所以進入‘經’,是因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後來《易》《春秋》才成為經。

《春秋》經書中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

由於《春秋》的記事過於簡略,因而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詳細記錄的“傳”,較為有名的是被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