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拜年

麒麟拜年

麒麟拜年是中國的一種地方民俗。一般在過年時由藝人舞動麒麟到各家各戶拜年,祝其來年有個好日子。

傳說

麒麟拜年麒麟拜年

麒麟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吉祥仁獸。關於其形象的描繪,普通的說法是:麒為雄,麟為雌。民間有麒麟送子的傳說,孔母先時無仔,祈於尼丘山,後天降麟兒,吐血石板。孔母坐板後孕,生下孔子。孔母感謝麒麟恩德,從櫃中拿出紅繡綢,披掛於麒麟角上。從此便有麒麟頭帶花紅繡紱,於新年到各家拜年之習俗。

藝術形式

舞麒麟為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其骨架用竹篾紮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分成頭、尾兩截,中間穿孔,舞者站在穿孔處將麒麟系在身上,於春節期間,入村上街挨家逐戶恭賀新年。舞唱隊伍,最多七人,其中一人舞麒麟,一人掌彩門燈,二人撐彩聯,一人打鈸,一人敲鑼,一人領唱賀詞。有的尚有撐羅傘者,邊舞邊用力轉動羅傘,羅傘鏇得越快,越有勁,氣氛就越活躍。有的隊伍還配有吹綠笛,奏八音。現最簡化者,則一人自己敲鑼,自舞自歌。
麒麟每到一家門口,便鼓樂齊鳴,主人則燃放鞭炮。在歡快的鼓樂聲中,麒麟翩翩起舞,麟頭輕搖,慢轉緩鏇,或進幾步,退幾步,或踏十字花,步履輕盈,節奏明快,多彩多姿。鼓樂一停,歌師便響嗓亮喉,大顯身手,其歌七言四句,構思巧妙。如賀農村家庭副業歌:腳踏汽車行大運,我在副業賀起身。 黃猄入屋福祿到,水浸石灰發起身。種養承包搞副業,養雞養鴨一群群。朝似黃蜂飛出巢,晚如百雀回家檳。養雞好比出山鳳,養鵝每隻幾十斤。
還有賀種田歌、賀商店歌等。有的商店不宜頌其生意興隆,如醫藥店,若新年頌其發財,則民不吉利,故極少有麟慶賀。但高明的歌師卻能避其顧忌,頌其醫術妙,藥性好。
改革開放富裕後,許多飯店在春節期間照常營業。舞麒麟者口渴肚飢之時,便到飯店拜年唱賀歌,歌師的歌聲,令食客胃口大開,老闆的臉上亦綻開了笑容。主人於是捧來煙、茶、糖果、餅乾,逐個招待,然後讓歌隊人員在廚房用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