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屬

麂屬

肉細嫩味美,為上等野味,皮為高級製革原料。

基本信息

麂屬

正文

鹿科的 1屬,僅雄麂具短角,角乾向後伸展,角尖內彎,不分杈或僅分一小杈,角基部在臉上形成縱棱脊;被毛較其他鹿科動物短而細;四肢細長、蹄狹尖;有大的上犬齒彎曲呈獠牙狀,但較獠牙小;頭骨略呈三角形淚窩顯著。本屬共6種。中國分布有3種:黑麂赤麂小麂
赤麂又名黃猄,為麂類中最大的1種,體長80~150厘米,肩高約55厘米;顏面部棱長;體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鮮棕,後腹毛色從淡黃到純白、腋部有白色塊斑,鼠鼷部、臀部、尾下為純白色。棲息於密林草叢山地丘陵,有時也進入居民點和農田周圍。白天活動。營單獨生活。性機警。以種子、嫩草、青草樹枝等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產1~2仔。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黑麂為中國特有種類,是國家級保護動物。體型略小於赤麂,體長約120厘米,肩高約50厘米;耳短圓;側蹄較其他麂發達;體背毛色棕黑,眼周至額部有一束鮮棕色簇狀剛毛,前額、耳與兩頰間有呈“V”字形橙栗色暗紋,腰腹部和四肢暗黑色,臀周、尾下部和鼠鼷部純白色,邊緣深栗色。棲於地勢較高多岩石的密林和山坡灌叢中。以嫩枝、葉子、果實、蔬菜、豆類為食。主要在春季產仔,每胎1仔,幼仔約6~10個月性成熟。數量較少,僅見於中國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交界處。
小麂是麂類中最小的一種,也是中國特有種類。叫聲如犬吠,故又稱吠鹿犬麂。體長70~90厘米,肩高約40厘米;臉短,顏面棱也比赤麂短;體背毛色變異較大,呈黃褐、棕黑色,頸背中央有一黑色條紋,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於赤麂黑麂淚窩深而圓。棲於地勢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叢。以嫩葉、幼芽、青草、果實、種子為食。全年繁殖,產後還可受孕,懷孕期約6~7個月,每胎產1~2仔。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灣
麂肉細嫩味美,為上等野味,皮為高級製革原料。3種麂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配圖

麂屬麂屬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