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化灰漠土

內蒙古的剖面屬於現代積鹽的鹽化灰漠土類型,聚鹽層在亞表層5-50厘米處最高,含鹽量5-7克每千克,但厚度較薄,鹽分組成以氯化物為主,含少量重碳酸鹽。 2、灰漠土全剖面具有強石灰反應,碳酸鈣含量在50-200克每千克間,以緊實層的中、下部含量最高,常比表土結皮層高出一倍左右。 3、灰漠土表土層的有機質含量為6-15克每千克,比其它漠土類型高出1倍以上。

成土環境

鹽化灰漠土是灰漠土含易溶鹽較多的亞類,面積共1166.6萬畝,占土類總面積16.96%。土壤積鹽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剖面下部石膏聚鹽層的殘餘積鹽;一種是低地地表徑流匯集和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表層鹽分累積而產生鹽化。後者地表常有較明顯的鹽霜或鹽斑。鹽分多聚積在緊實層的中下部(5-50厘米之間),含鹽量在10克每千克左右;而殘餘積鹽則聚積在緊實層下端的石膏聚鹽層中,含鹽量普遍較高,且含鹽層的厚度也大。

形態特徵

新疆的剖面屬於殘積鹽化的鹽化灰漠土類型,聚鹽層在土體下部厚達80厘米以上,全鹽量高達18-25克每千克,鹽分組成為硫酸鹽-氯化物混合型,並含較多的重碳酸鹽。內蒙古的剖面屬於現代積鹽的鹽化灰漠土類型,聚鹽層在亞表層5-50厘米處最高,含鹽量5-7克每千克,但厚度較薄,鹽分組成以氯化物為主,含少量重碳酸鹽。

理化性質

1、灰漠土的顆粒組成雖以細土物質為主,但因物質來源及沉積區域不同有一定差異。在西部新疆地區,粉砂、粘粒含量比較高,質地多屬粘壤土;東部內蒙古地區,粉砂、粘粒含量較少,質地多屬砂壤土;但各地區灰漠土中粘粒在緊實層的含量普遍較高。同時,土體中均夾有小礫石,但數量遠不及其它漠土多。
2、灰漠土全剖面具有強石灰反應,碳酸鈣含量在50-200克每千克間,以緊實層的中、下部含量最高,常比表土結皮層高出一倍左右。石膏聚鹽層中的石膏含量高低不一。在東部內蒙古地區含量偏低,不足10克每千克;西部新疆地區則偏高,多達20-80克每千克,最高可達140克每千克。鹽分含量為5-20克每千克,也以東部偏低,西部偏高,鹽分組成多以氯化物為主或硫酸鹽為主的混合型。重碳酸鹽一般為0.3-0.8克每千克,包括表土結皮層在內,土壤都有一定的鹼化現象,鹼化度10%-20%,高者達40%-60%。pH8.5-10.0,呈鹼性至強鹼性,通常以緊實層鹼性最強。
3、灰漠土表土層的有機質含量為6-15克每千克,比其它漠土類型高出1倍以上。土壤腐殖質組成中一般無活性腐殖質,大都以礦質緊結合態的腐殖質存在。其中與鈣結合的腐殖質酸比與鐵鋁結合的多,兩者又常是富里酸含量高於胡敏酸含量,胡富比大致變動在0.4-0.6範圍。
4、土壤化學組成中除氧化鈣移動較明顯外,僅鐵鋁氧化物有從亞表層向緊實層移動的象徵,其它氧化物基本上沒有變化。

利用與改良

(一)利用現狀 灰漠土發生在溫帶漠境邊緣地區的細土平原,土體一般較深厚,地下水位深,質地以壤土和砂質壤土為主,適種性廣,是一種多宜性土壤資源。從種植業上看,糧食、棉花、油料、瓜類、蔬菜等作物都可種植;而果樹、林木、牧草、綠肥等亦均較適宜。從利用現狀上看,該類土壤在有灌溉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區或地段,絕大部分都已開墾利用。在栽培管理適宜、用地養地結合的情況下,種植上述各種作物、果木和牧草綠肥等,可以高產穩收。有許多名優特產在灰漠土區種植,經濟收益顯著。但是,由於灰漠土區乾旱缺水,常受鹽鹼、風沙危害,在無灌溉水源之處未能開墾利用的土地尚多。新疆待北水南調計畫實現以後,情況將有很大改善;甘肅、內蒙古和寧夏等地的灰漠土,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均有望得到改良。
(二)改良利用方向與途徑:
1、保護自然植被和發展人工植被。灰漠土區植被遭受破壞以後,難於及時恢復,因此既要培育和保護灰漠土上的林木和草被包括防護林、薪炭林和平原片林,又要保護草場,嚴防過牧。同時,發展農田養畜,建立林草混種的雙重草場,減少草場承載量,防止草場退化,維護草場再生能力。
2、防止土壤鹽化和沙化。灰漠土區的地下水雖然較深,但在灌溉農田下游、平原水庫周圍和引水大渠下側,常因滲漏抬高地下水位而產生土壤次生鹽化和沼澤化,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開溝排水,防滲、疏通渠道等,杜絕次生鹽化和沼澤化的發生與危害。
3、農業上必須節約用水,注意培肥地力。灰漠土區屬灌溉農業區,沒有水就沒有農業,這是必然的規律。土地開發須水利先行,如開渠引水、挖掘開發地下水以保證灌溉等,這是開源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節流,即合理安排節約用水,實行溝灌、小畦灌、滴灌、噴灌等技術措施,以達到保證植物需水而又經濟用水的目的。灰漠土的有機質含量不高,開墾後如不注意培肥,肥力下降很快,應走“生物養地,以草肥田”之路,實行牧草輪作、綠肥輪作,間套混播、秸稈還田等增肥措施。4.發展多種經營,注意水土保持。在土體深厚的灰漠土地區,除實行農林牧結合外,尚可發展果樹,如蘋果、梨等,以及發展適合當地種植的經濟作物。在土體較薄的地段,要防止沖刷、保持水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