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人民廣場

鹹陽人民廣場

始建於1978年,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的集娛樂休閒、公益活動、商業活動、紀念活動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同時發揮著交通樞紐和車輛集散地的作用。以其為中心形成的商業圈已經發展成為鹹陽市最為繁華的地段之一。

1978年,初具規模,北部建有一個用磚頭砌的露天舞台,台中央有15米高的毛主席水泥像一座,後台18根旗桿排列兩側,舞台兩側各建有正方形翠藍松樹壇,樹壇後側兩米處建有書畫陳列牆,牆的外側為松樹林,旗桿後栽有高12米以上的12株雪松,廣場四周設有幾個照明用的路燈。在北邊是當時的鹹陽市(縣級市)政府。以廣場為中心的商業、工業格局初具規模,廣場主要沿東西方向四周擴展,以紡織、機器製造的廠礦企業逐步形成。東面崛起了在當時具有地標性的建築——服務樓,樓高三層。隨後大世界商場也躋身其中,成為鹹陽當時最大的商業門店。緊挨著是照相館、理髮館以及糖酒副食公司,東側是紅旗飯店。郵電局、廣播站,在廣場的正對面,是原先的鹹陽電影院、文化宮、圖書館。

1988年,人民廣場輻射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在原有城市的基礎上開始擴張和發展,隨著人民路的加寬和硬化,廣場成為交通的樞紐和車輛的集散地。以廣場為中心的商業圈初具輪廓,東南的紅旗商場、人民商場、東側樂育北路小吃一條街等,59路等公車輛在此停靠,造成人流和車流的擁擠,這些商業門店、小攤點的粉墨登場,使得當時的廣場比較混亂。而人民路的梨樹一條街是出了名的,鮮梨無人採摘在當時引起國內的巨大反響,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一度成為當時鹹陽人的驕傲。“梨樹沿人民路街道兩邊排開,一到花開,花香四溢,白錦兩行,確實是風景這邊獨好!”老鹹陽雷國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意味悠長。

1993年,中國505集團投資並命名的“505”噴泉落成。由於有了綠地與噴泉交相輝映,它成為當時整個鹹陽的亮點,每到噴泉打開時,市民們都爭相觀看。噴水池有7個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斜板、溜板和溜槽組成,噴泉內水深約1米,四周用水泥澆築,水池內有一組藍色玻璃頂棚架,噴泉有395個噴頭,泉內有178盞紅、黃、藍、綠、紫的彩燈,噴泉可噴出冰柱、半球花、牽牛花、螺旋、蒲公英等花型。在這個時候廣場已有了草坪,灌木、喬木和其他花卉。中心廣場雛形具備,噴泉、綠地,都是當時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誰家來個親戚或慕名來鹹陽,非要看看“505”噴泉,市民們因此也稱“505”廣場。現原廣場已經不復存在。

鹹陽人民廣場 鹹陽人民廣場

2008年,人民廣場已經成為集娛樂休閒、公益活動、商業活動、紀念活動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經過2001年的重新建設,無論從功能還是布局上都體現出一種鹹陽正在以飛速發展的姿態,呈現給世人的恢宏氣魄。

現在的人民廣場為下沉式廣場,由東西兩條主軸、南北兩條副軸組成,主軸線上依次形成“觀禮台”、“噴泉水系”、“集會廣場”、“城市主雕”四個景觀序列,象徵著鹹陽輝煌的過去,蓬勃的今天和光輝的未來。觀禮台由北向南按歷史發展順序聳立著11組漢白玉浮雕文化柱,記錄了鹹陽古都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城市主雕為“鹹陽——騰飛”,它使用彩鋼雕塑了一隻昂首朝陽、展翅騰飛的火鳳凰,鳳凰口銜“太陽”,謂之“銜陽”,取“鹹陽”諧音。南北副軸上“景觀花壇”“噴泉水系”“疊水牆浮雕”三個景觀。疊水牆北面雕刻了周、秦、漢、唐四個朝代鼎盛時期的歷史事件。廣場用花崗岩和廣場磚鋪設,從建築、鋪裝、小品、雕塑、植被,到燈光的運用,都是十分考究的,並且寓意深刻。目前人民廣場所有的陳設和布局,都是在最大化滿足市民需求的條件下產生的,它已經回到廣場產生最初的本意,成為老百姓日常最基本的活動場所之一。這種無論是設施服務還是意義上的回歸,代表了廣場這個特有產物的本位文化。正如梁澄清先生所說的那樣,“從一個政治性的紀念廣場演變為具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它其實是一種個性化、多元素的民主的最好體現。”

從一片平地到現在的綜合性廣場,其間發生過多少個讓鹹陽人為之動容的故事我們無從查起,我們只能通過一些老鹹陽人的片言隻語來勾勒它的輪廓。無論它曾給我們怎樣的記憶,卻都值得讓許多鹹陽人開啟塵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