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園村

鹹園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有居民637戶,2300人,耕地面積1200畝,自然環境優美,龍溫高速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捷。2006年人均收入即已達8000元。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鹹園村所在的龍港鎮,地處溫州南部,位於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鰲江入海口南岸,東瀕東海,西接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南背依經濟發達的江南平原,系溫州市和浙江省經濟強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文明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試點鎮。

鹹園村作為龍港鎮的一員,在經濟社會建設中,村“兩委”認真堅持做好科學規劃,充分利用閒置土地進行舊村改造,經過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全村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1999年中國禮品城落戶鹹園;龍港示範工業園區和村級500噸碼頭建成。為改善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村里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河道兩岸的綠化工程,放置有垃圾桶,安排有專門衛生保潔員,並有衛生監督員負責監管。

鹹園村有一條貫穿全村的秤鉤河,全長1.5公里,有2000多人常住河道兩邊,由於多年來沒有對河道進行疏浚清理,加上其地處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員眾多,居住人口密集等原因,河道中的垃圾、水草、淤泥等堆積在一起,致使河道斷流多年,污染日益加劇。

為徹底改善鹹園村的環境狀況,村里通過村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廣泛發動民眾,號召人人動手,人人參與,統一思想認識,多方籌資,對“秤鉤河”進行了全面清淤整治,改善了全村的居住環境。

早在2006年,該村就投資興建了辦公樓,村里道路統一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夜間出行。村里基本實現了水、電、路三通;村民上了醫療保險,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目前,村里正計畫籌建一座村民大廈,1-3層,將達到每戶1套。

如今的鹹園村,村容整潔、環境秀美,一派和諧的新農村新氣象。

鹹園村“兩委”在發展本村經濟同時,對其他貧困村也頗具愛心。2006年,村黨支部發動廣大黨員交了一次特別黨費,為本縣莒溪鎮大坪村送上扶貧資金1萬元,幫助該村解決康莊工程建設的燃眉之急。

自然資源

該自然村位於樹苴鄉北邊,距離樹苴鄉集鎮33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耕地總積2040畝(其中:地253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作物。擁有林地344畝,經濟林果地125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

農村經濟

2009年該自然村耕地面積253畝,林地2040畝,人均耕地1畝,共有經濟林果地125畝。農村經濟總收入55.66萬元,其中:種植收入33.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0%;畜牧業收入11.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林業收入11.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外出勞務收入10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4200元,人均純收入2000元。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目前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通水。全組有59戶通自來水,0戶存在飲水困難;59戶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該村小組進進道路為泥土路面,村內主幹均未硬化,全村沒有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改廁的1戶,改廄的1戶;裝有太陽能2戶;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0畝。該自然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目前無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59戶,無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2010年全自然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輛,機車2輛。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59戶,共253人,其中:男130人,女123人。農業人口數為253人,勞動力總數17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50人,外出務工人數170人。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53人。2010年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享受低保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59戶,總計253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3公里。無垃圾堆入場地。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龍港第九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龍港第四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6公里,距離中學33公里。

該自然村沒有文化活室和圖書室,也沒有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以會議方式進行村務公開,是按季度公開,公開形式為黑板報,會議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