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盛村

鶴盛村,亦稱鶴嵊,位於楠溪江中游東北向鶴盛溪畔,始建於宋末,現存民居建築多為明末清初建築,但從建築風格與特點來看,仍留有“宋營造方法式”的傳統格調,型制非常簡潔古樸,富有地方特色。

鶴盛村

22
鶴盛村,亦稱鶴嵊,位於楠溪江中游東北向鶴盛溪畔,距縣城約60公里,村落背靠鶴山,三面臨溪,始建於宋末。謝靈運,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次年託病回始寧,留次孫超祖在永嘉,越二十世,裔孫謝選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自縣城積穀山下遷鶴陽,子孫蓄衍,逐漸分出新村,後裔分立鶴盛派,居之如今,形成現謝氏村落。
55
33

66
村落的住宅多為內向,院落謹嚴。民居平面分一字形,H字形,口字形等多種形式。所有民居建築屋面為懸山頂和硬山頂,做清水脊,屋脊呈弧線形,兩端上彎,屋面平緩,略有舉折,造型舒展,也有個別屋面做成假歇山式樣或是由於二層閣樓而形成重檐式樣的,均設垂脊與戧脊。出檐深遠,通常檐下設廊。硬山頂民居,左右側山牆築成風火牆高於屋頂。建築布局主次分明,明間一般大於次梢間,在梁架結構上,明間均為抬梁式,而次、俏間為穿斗式結構。所有隔斷和前後牆壁均由木料組合,無磚石砌體。除了屋頂或木板牆外,其餘與人接近的大墊面層幾乎全用卵石砌成。
11
現存民居建築多為明末清初建築,但從建築風格與特點來看,仍留有“宋營造方法式”的傳統格調,型制非常簡潔古樸,富有地方特色。
4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