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求凰[古琴曲]

鳳求凰[古琴曲]

《鳳求凰》是漢代的漢族古琴曲。傳說是漢朝司馬相如為求得卓文君而作的曲子。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聽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

故事背景

後人根據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

譜本

本曲最早見於明朝汪芝編纂的《西麓堂琴統》 ;現今流傳最廣的譜本為《梅庵琴譜》所載 ,與《西麓堂琴統》中的不同。

《西麓堂琴統》

無媒調,即正調慢三、六弦各一徽,以四弦為宮之羽調。

全曲共10段,其中第3段和第8段全為泛音,分別配以漢代司馬相如原詞,

第3段為: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第8段為: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梅庵琴譜》

林鐘調(慢角調),即正調慢三弦一徽。

全曲配詞,不分段。歌詞最早見於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有美人兮, 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歷代琴譜收錄

由於收錄琴譜較多,現列舉部分琴譜收錄參照:

琴之界古琴譜庫撰刊年代琴曲簡介
西麓堂琴統 1525凡十段
琴書千古1738徵音 凡二段
文會堂琴譜1596不分段
真傳正宗琴譜1589徵音不分段
陽春堂琴譜1611不分段
峰抱樓琴譜1825徵音
琴學初津1894商音 凡一段
重修真傳琴譜1585不分段
臣卉堂琴譜1663羽調不分段
太和正音譜1398不分段
新傳理性元雅1618本調 羽音
梅庵琴譜1931林鐘調
太古正音譜1611不分段
琴譜合璧1609徵音 一篇
酣古齋琴譜1785徵音 凡一段
自遠堂琴譜1802徵音

琴譜解析

曲意

《太和正音譜》中記載:

是曲漢司馬相如所也。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聼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果遂夜往而成配。

《真傳正宗琴譜》中記載:

按是曲,乃漢司馬相如所作也。昔文君卓氏新寡,相如主於家,而操斯弄,蓋以琴心挑之也。已而文君果能審音私奔,竟不以當爐滌器為褻。後相如以辭賦得幸漢廷,而駟馬高車,不負題橋之志,以此見上古。雖婦人女子,亦能究琴中妙理,而今豈易得哉。舊本音律尋常,指㳒不趣,茲於秣陵,桐菴周公譜中,檢得是曲,其指法清新,獨異時流,故梓之以適雅興雲。

歌詞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張琴代語兮,聊訴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傍徨。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使我淪亡。琴挑鳳得凰,題橋志氣昂,千古姓名揚。

後記

《酣古齋琴譜》中後記原文:

此漢司馬相如所作也。時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聽音樂。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其昔淸澈,調趣髙妙,足以感人之逸志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