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文獻錄

《鳳山文獻錄》輯鳳山自元代至清乾隆間鄉賢詩詞多首,是莊山(鳳山人,即莊神童,6歲進塾,7歲能詩詞歌賦,12歲列弟子員)於乾隆四十年輯錄的。

基本信息

《鳳山文獻錄》輯鳳山自元代至清乾隆間鄉賢詩詞多首,是莊山(鳳山人,即莊神童,6歲進塾,7歲能詩詞歌賦,12歲列弟子員)於乾隆四十年輯錄的,從中可見當時鳳山自然與社會狀況及詩人精神風貌。一個濱海村莊歷代如此多詩詞,實為少見。

作者簡介

莊山(1757至1775年),字鳴國,東鳳村人。6歲進私塾,業師陳雄恩。莊山聰穎敏學,業師曾於塾中出聯對:“豬食豬母菜”,眾弟子正思索時,莊山對出:“雞啄雞冠花”。業師又出對“雲水清沙”,莊山輒對上“月朗星稀”,業師覺得莊山是個可造就人才,授以庾信鮑照等名家經典著作,莊山皆領悟,詩詞歌賦無所不通,7歲時他就作詩《送業師之鳳城應試》:
繾綣平明送業師,簪花預卜插冠時。銅錢萬選留青象,碧樹千叢望楚枝。7歲童子作出此詩,人皆贊其才華橫溢而稱其為神童。9歲時,莊山的父親因“非罪差”而被官府羈押,莊山即作詩一首呈潮州知府曾公,要求放出父親。曾公不信小小童子能作此詩,即召莊山來府衙,當面要莊山背出所作詩,莊山即背誦如流。曾公又疑此詩是他人代作,即現場測試,先出“李白”要求答對,莊山即對上“楊朱”。曾公又出上聯“蓮出污泥清高清潔稱君子”,莊山脫口而對:“松生峻岭豐葉豐枝封大公。”曾公大喜,即令人放出莊山父親,且收莊山為義子。莊山12歲列弟子員,其年知府曾公向上憲推薦其入童子科,候召試。無奈莊山在18歲時英年早逝。

內容簡介

《鳳山文獻錄》中收錄的部分作者及其作品名稱:
陳牧隱(元代隱士)《題鳳山古寨》
張保護(鳳山人,明兵部主事)《里居十景》
郭張善(鳳山人,明翰林院檢討)《里居八景》
陳 鑰(鳳山人,明竹谿縣知縣)《起丹鳳里出宰》、《鱷溪詞》
李 禹(鳳山人,明靈璧縣教諭、四川省副考官)《里居形景》、《靈璧署中秋對月》、《韓山》、《觀稼亭晚眺》
李希靖(鳳山人,明國子監博士)的《里居春景》、《室處山顛》、《堂向滄海》、《湘橋水月》
李堯時(鳳山人,明益王府助教、江南按察司僉事、江寧縣知縣,定南縣知縣,升授監察御史)《里中記事》、《鳳山竹枝詞》、《定南午日得林石洲芳訊依韻寄答》、《解官定南志別》、《九日金陵道中》、《金陵除夕》、《自志升遷漫賦》、《橡木》
李雲翔(鳳山人,明翰林待詔、懷遠縣知縣、署廣西軍民府鹽運提舉司、上思州知州)《南歸詠懷》、《假歸逢午日》、《里中紀勝》、《客懷遠署聞黌舍鐘聲》、《上思署立秋次日七夕》、《登金山》
李 郁(鳳山人)《村景即事》、《仲春望後游石井岩》、《謁韓祠》、《湘橋晚眺》
李應甲(鳳山人,李郁之子,清順治十八年進士,利津縣知縣、同考官護理濱州濟南府事、內閣中書)《示侄》、《里宅圖志》、《有所見》、《慶春宮 - 東山儼雅堂落成》、《告張許二公神座》、《游金山》、《登鳳凰台》、《元日登韓山謁夫子》、《謁選過汀州嶺二首》、《朔晨並序》、《春日應制》、《利津晴景》、《除夕》、《津署七夕五言律回文》、《客濱州署感懷》、《酬同人趣裝韻兼以志別》、《直中書省》
李聯登(鳳山人,清乾隆十六年進士,歷任陝西白水縣知縣,委署涇陽、華陰2縣,又護理華州事,台灣府督學,同州府通判等職)《秋日游鳳棲興會靈山故事》、《齋中觀蜜蜂》、《山上折荔枝》、《白水勸農》、《客華州贈華岳山人》、《游台灣台東泉》、《同州判署生辰和老杜秋興韻2首》
李際運(鳳山人,康熙二十九年副元)《暇日登高感懷居里地名》、《登高懷古》
李文英(鳳山人,李應甲之侄,康熙四十一年廩貢,任東莞訓導)《里居景志》、《重三修楔》、《七夕》
李俊英(鳳山人,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國子學正銜任高要縣教諭,升授連州學正)《暮春登鳳棲初地索得乞米游山之句》、《登北閣》、《韓潮》
李經國(鳳山人,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優貢,任高明、昌化兩縣訓導,署儋州學正)的《春日登鳳棲瞻眺鄰村名勝》、《七夕(十首)》
莊 山(鳳山人,即莊神童,6歲進塾,7歲能詩詞歌賦,12歲列弟子員,知府曾公向上憲推薦其入童子科,候召試,18歲英年早逝。)《鳳山十二景詩並序》(1、鳳嶺雙青,2、龍空長曲,3、白嶼漁舟,4、觸石牧地,5、陳道岩風,6、黃枝石樹,7、隴頭古木,8、石尾清波,9、山前野色,10、港上漁燈,11、崎壁西聳,12、海水東來)、《石井岩八景》(1、寶築山巔,2、堂臨滄海,3、風清松韻,4、月白波光,5、山居聽鳥,6、石上觀舟,7、塔峰凌雲,8、飛離穿竹)、《春日登高》(步李博士希靖《里居春景》韻)、《重九登高》、《偶成》、《送業師之鳳城應試》、《無題》、《韓江泛舟》、《白蓮》、《淡菊》、《木芙蓉》、《梅花村》、《十五夜月》。

部分詩詞

陳牧隱作品

陳牧隱(元代隱士)《題鳳山古寨》
保障當年建義旗,鳳山磐石繞陽溪。
英雄戰壘今何在?萬古鴉聲對落暉。
註:鳳山古寨建於宋代。元代鳳山人呂養(舉遺逸、授巡海憲僉。)在山寨頂“望道石”鐫“自古山寨”四字,至今猶存。明代林大春《陳南野保障鳳山序》文中,一開頭就說“鳳山有古寨,其來已久。”
前一句對建義旗堅持抗元於鳳山寨敬佩之情溢於言表,後一句對亡國充滿愴痛。

張保護作品

張保護(鳳山人,明洪武十一年舉人,授兵部主事)《里居十景》其中二首:
(一)
隴頭河尾綠原田,種得地瓜大似拳。
最愛銀塘三月好,四圍春水漫連天。
(二)
何處冶遊最斷腸,梨園歌曲艷新裝。
憑欄渾露雙鬟影,半壁花陰看劇場。
註:隴頭即隴頭埔,現稱田東埔;河尾即鳳山溪,俗稱橫溝;銀塘即李公池,現稱公池;梨園在公池東南。
這兩首詩已能部分反映明初鳳山的生產生活。
第一首描述的地瓜種植比“百度百科名片”說的地瓜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由東莞市虎門北柵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提前了200多年。
第二首描繪的戲劇演出比《劉希必金釵記》劇本早近半個世紀,比正德年間潮劇演出早百餘年,可見鳳山文藝淵源之久遠。

郭張善作品

郭張善(鳳山人,明永樂二年舉儒士,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應召試優等,授翰林院檢討)《里居八景》
海作珠池萬頃寬,峙為玉印四周旋。
珍饈多出沙泥產,雞犬相聞山下山。
河上農耕伊尹野,堤邊垂釣子陵灘。
牧童弄笛山前過,樵子歌聲嶺後還。
雙山似鳳棲人里,兩石如牛觸海糜。
仙景清高陳道宅,人間浩大左腳池。
漁空泉湧泉甘美,龍孔穴幽穴異奇。
西出隴頭觀赤水,東臨石尾盼青溪。
註:雙山(雙鳳山)、石牛(觸石埔)、陳道岩、左腳池、漁空(漁空尾)、龍孔、隴頭(田東埔)、石尾等均當時鳳山地名。
這首長律前八句寫鳳山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物產富庶,一派耕安漁樂、牧笛樵歌景象。後八句寫八個景點,均為鳳山地名。

陳鑰作品

陳 鑰:鳳山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舉人,授湖北竹谿縣知縣。兩次主持南畿、湖廣試事。
《起丹鳳里出宰》
學道殷勤克負薪,青年有志此時伸。
宅身鳳里身名美,淑世穎川世澤長。
弦調揮來揚帝闋,歌聲振作動王綸。
為儀上國先臨楚,敢把賢勞悵遠人。
註:這首詩作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表現作者出任湖北竹溪知縣時的興奮心情,回顧多年寒窗苦讀,終於出仕,對仕途充滿信心。
“丹鳳里”即鳳山,“起丹鳳里出宰”由梓里出仕竹溪知縣。
《鱷溪詞》(一)
年來斷腸木蘭舟,疍雨蠻煙水上樓。
二十四橋春月夜,泥人風味超揚州。
《鱷溪詞》(二)
棹歌畫舫睹金釵,疍女如花醉客懷。
柳葉桃根他日夢,風流曾否記秦淮。
註:這二首寫出當時潮州湘橋六蓬船花林盛況。以木蘭舟比六蓬船,以風流秦淮與泥人揚州擬湘橋畫舫花林。

李禹作品

李 禹(鳳山李氏五世祖良金公,明靈璧縣教諭、四川省副考官)
《里居形景》
雙鳳來儀特地興,山川靈秀萃成行。
文明昭著文章煥,物色由來應遠生。
《靈璧署中秋對月》
團團月滿清連壁,淡淡杯霞落手光。
昔愧雙攜無劍鶴,今看多士有文章。
吟秋杜句瀟巫峽,發興庚樓有建昌。
霧捲風高天眼放,提壺猶自謾猖狂。
註:作者明嘉靖元年(1522年)為靈璧縣教諭時所作,上首寫故里地靈而人傑。下首寫靈璧住所,中秋對月寄興;也自鳴掌教政績。
《韓山》
昌黎遺教澤,山也得名韓,崒嵂三峰峙,崔巍萬象圓,
希蹤看廟古,覓字嘆碑殘,興到游吟處,攸然北斗壇。
《觀稼亭晚眺》
觀稼亭前望若何,郊原一帶慶祥多。
凝眸秀色青如黛,到眼穠花碧如羅。
孤鳥遠從田畔渡,落霞偏向水邊拖。
年豐道泰歡無極,為祝升斗擊壤歌。
註:觀稼亭在葫蘆山頂,為唐貞元間中丞李宿所建,古時每年社日登亭觀望農耕情況,寓“省耕勸農”之意。
以上二首作於明嘉靖初。

李希靖作品

李希靖(鳳山李氏五世祖晏逸公,明嘉靖七年戊子拔貢,國子監博士)
《里居春景》
磊落潮濱地突高,鳳儀排列勢雄豪。
丹巢映日霞盈岫,白嶼沖江水起濤。
梅放隴頭含舌嫩,柳舒堤尾下絲條。
龍船石上春光滿,相賞岩游跨海鰲。
註:鳳山聳立於牛田洋之濱,通過登上鳳山四望,抓住岫霞、海濤、梅芽、柳絲等景物,謳歌故里的滿目春光。

莊山作品

莊山(鳳山人,即莊神童,6歲進塾,7歲能詩詞歌賦,12歲列弟子員)
《陳道岩風》
幽岩陳道啟山場,怪石疊成可納涼。四面通風侵古井,披襟露臂炎蒸亡。
註:鳳山山寨地勢險要,四周生長無數百年老榕樹,樹木參天,綠蔭蔽日,山坡怪石重疊,山徑陡峭,很難攀爬。山頂部平坦,可容上萬人駐守。山間嵌著一塊巨大的岩石,爬在上面,放眼四望,方圓百里盡收眼底。從山下的疊石堆中,有一條石縫暗道可通至山頂,中途岩石疊成一個天然岩洞,叫“陳道岩”,可隱藏幾十人。岩洞下有一天然古井,井水清甘。令人稱奇的是當時四周都是海鹽水,唯獨古井水清淡無比,堪稱奇蹟。現在村裡的人都稱為“紅井”。這首是《鳳山十二景詩並序》中的一首,作者讚美古洞。
《十五夜月》
流輝美色地鋪霜,水漫無瀾田野光。皎皎形態清明朗,素娥捧鏡出梳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