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倉

該計畫由智利海軍一個技術小組提出的,具一種長2.5米、直徑0.54米的子彈型救生艙。地面人員通過專門開鑿的鑽孔將這種救生艙降入井下,等被困礦工進入救生艙並把自己固定好以後,再將救生艙提升至地面。
這座子彈型救生艙總長4公尺,直徑53公分,由於內部空間十分狹小,所以比較大塊頭的礦工在地底時還得先減肥,以免到時塞不進去。 另外為了防止提升時有碎石掉落,救生艙頂端有特別加固,艙內還有供氧和監控設備,底部也有下降裝置,萬一提升過程出現意外,礦工還可以逃出降落回原處。
日本HNK電視台,還特別打造了一個比例相同的救生艙,由記者模擬在艙內的狀況,礦工進艙前,要先戴好安全頭盔,通訊設備,護目鏡氧氣罩,緊身衣安全帶等設備,然後通過600多公尺深的逃生通道,在15到20分鐘內回到地面,當局安排幾名體能狀態最好,反應最佳的礦工先出來,算是充當測試人員,萬一發生事故,他們也比較有能力應付,一旦運作沒有問題後,就會讓體力較弱的礦工接著出來。
礦業部長表示,救生艙命名為鳳凰號,就是象徵礦工從地下被救出,如同鳳凰從灰燼中再生。
智利聖何塞銅礦10月13日電 智利聖何塞銅礦最後一名被困礦工路易斯·烏爾蘇亞當地時間13日晚成功升井獲救。至此,該銅礦33名被困礦工全部順利獲救。
烏爾蘇亞在人們的企盼中走進“鳳凰2號”救生艙,並開始升井。整個升井過程十分順利。標尺上的距離指針越來越接近0米的紅色刻度,在場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隨著“膠囊”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全場頓時歡聲雷動,“智--利,智利礦工”的歡呼聲再次響徹整個礦區。
獲救後的烏爾蘇亞先後與智利總統皮涅拉、礦業部長戈爾沃內以及自己的家人擁抱。
皮涅拉在救援現場發表感言:“我們終於完成了我們的解救使命,我們為這33名礦工感到無比自豪,為他們的巨大勇氣、同生共死的兄弟情誼感到自豪。”在皮涅拉帶領下,全場一同唱起智利國歌。
烏爾蘇亞將在礦區內的戰地醫院接受簡單的身體檢查,隨後搭乘智利空軍的直升機飛往距離礦區最近的科皮亞波地區醫院接受治療和觀察。
在完成33名被困礦工營救任務後,仍留在礦井內的6名志願救援人員開始逐一升井。
8月5日,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聖何塞銅礦發生塌方事故,導致33名礦工被困700米深井下。經過長達數月的準備工作後,救援人員終於挖通了救援通道,並於當地時間10月12日晚正式開始最後階段的救援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